APP下载

妙结,让语文课堂精彩落幕

2017-05-24吴玉婷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吴玉婷

【摘要】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把每一个部分落实到位。教学也如此,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要精心设计开头,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结尾也要用心处理,让学生有意犹未尽、流连忘返之感,以便激发学生倾听课堂的兴趣。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教学过程的研究,对课堂结尾艺术涉及甚少,使得语文课堂总有遗憾。下面,我就结合实例谈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尾艺术,以此交流经验、分享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结尾艺术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学会紧扣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反复修改,力求将导入和探究环节做到最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探究、感悟。而对于结尾部分,却常常因为课时原因草草收场,甚至被忽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给课堂一个“精彩的落幕”?本文就首尾呼应、悬念设置、情感升华等方面探究“妙结”的具体运用,试图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一、融入音乐,营造氛围

音乐式结尾,主要是在教学末尾播放与文本相关的音乐,营造轻松的氛围,一方面促进学生身心愉悦,收获愉悦的学习体验,男一方面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其回顾、品味,深刻把握文本主题。

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鉴于这是一首儿童诗,主要描述了孩子泛舟北海,欣赏美丽自然风光的情景,与学生生活接近,很容易引发其情感共鸣,我就计划在教学末尾引入歌曲赏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入情境,分享感悟,最后在动人的歌声中结束课堂,给学生“北海之游”画上完美的句号。在选择歌曲时,我发现文本作者乔羽先生创作了一首同名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将其运用到结尾处再合适不过了。播放音乐前,我让学生静下心来,回顾文本内容,联想作者所见,在其放飞思绪时,我就开始播放,音乐响起,学生的美好情愫被唤醒,回到文本,回到童年,充分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一曲毕,学生满怀欣喜地交流,有的说看到了作者喜欢的夕阳,有的说北海公园真好玩,这一场免费的“观游”让其不亦乐乎,与此同时,学生加深了文本中少年儿童对生活热爱赞美之情的理解。

由此,我们便能受到启发,在设计课堂结尾时可充分运用与文本相关的歌曲,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回顾联想,以此引发其情感共鸣,唤醒其感性认知,加深对文本主题的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所谓“悬念”,就是指在欣赏文艺作品或影视戏剧时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古人说书时经常会用到“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等,都是在“吊人胃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相同的方法,在结尾处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其主动探究。

如在教学《恐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这一类知识很感兴趣,不仅听讲认真,课后交流也十分积极。在教学末尾,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意犹未尽,为了实现拓展,我就引导其自主设疑,延续文本探究,基于兴趣深入探索。快结束时,我走近他们,轻声问道:“孩子们,学完这篇文章,你们心中有哪些疑惑?”听到这个问题,学生踊跃发问,有的说:“恐龙真的消失了吗?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的灭绝?”有的说:“恐龙是如何进化成鸟类的?”还有的说:“恐龙化石最早是谁发现的?”面对这一连串的问号,我发现学生的思维真的很奇妙,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想出了新的一招:“孩子们,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老师不聪明解决不了,但是有人能给你们回答。”学生疑惑了,赶忙问:“谁这么厉害?”我笑着答:“那就是你们自己呀,老师给你们一天的时间,你们相互帮助,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明天这时候我们再一起探讨。”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其对课堂充满兴趣,又培养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探究解疑的习惯。

由此可见,在课堂结尾画一个“问号”很有必要,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探究,还能实现课堂延伸,让其有机会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

三、呼应开头,深化认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教师坚信这一点,十分重视导入设计,经常会在教学初提出一个统领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在课堂末尾回到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得出答案。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起到呼应作用,从内容到形式实现教学完整,还能加深学生对主题的思考,深化理解。

如在教学《鞋匠的儿子》一课时,我在教学初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以‘鞋匠的儿子为题,而不是林肯?这不是更加醒目吗?”当时,学生未深入文本,没有给出答案,这个问题暂时搁置。等到讲完全文,我再次回到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很快便有了自己的理解,积极地与我交流。有的学生表示:“以‘鞋匠的儿子”为题,强调的是林肯做人的准则,即不忘初心,不忘出身。”有的学生认为:“林肯虽是总统,但也是鞋匠的儿子,多重身份的他坚守谦卑之心,拥有伟人品格。”还有的学生觉得:“由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平凡的家庭也可以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甚至是一个伟人。”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出乎我的意料,小小的呼应竟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让其思维产生碰撞,迸发出很多深刻感悟来。

由此可见,首尾呼应的妙处很明显,由开头提出问题到结尾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让其运用所学积极思考,深化感悟,还让教学有始有终,处处凸显教学艺术,让学生收获启发。

四、升华情感,促进体验

语文教学是感性认知的过程,在不断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表达、抒发,促进自身语言能力的提升。在引导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体验,鼓励其敢喜、敢悲,敢爱、敢恨,在人物世界中经历人间酸甜。基于这一点,可以设计情感升华式结尾,深化学生感知,将其情感推向高潮,与文本产生共鸣。

如在教学《第八次》一课时,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深受蜘蛛精神感动,情感处于充沛状态,为了促进其释放,在感悟的基础上深入体验,我就在结尾处设置问题:“当布鲁斯王子看到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时,他的内心情感如何?”学生马上回答:“他非常感动。”我再次提问:“是啊,他内心十分激动,如果你是布鲁斯王子,目睹了蜘蛛结网的过程,你会想说什么?”学生回顾文本,抓住主题,紧扣问题,积极阐述,发表内心情感。有的说:“蜘蛛是大自然中不起眼的小昆虫,十分弱小,为了生存而结网,它的意志十分坚定,值得我们学习。”有的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我们都有蜘蛛一样的毅力,那么很多困难都不值一提。”还有的说:“蜘蛛的行为会激励布鲁斯王子,也激励了我们,启示我们做一个不怕苦难、坚持到底的人。”这样一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就很到位了,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感悟运用。

在设计结尾时,我们要因文而异,对那些情感濃郁的文章要充分运用,利用学生“感性”的思维特点,搭建合适的桥梁,促进其释放、宣泄,以此促进情感的升华。

五、引人深思,加深感悟

教材布局习惯将有共性的文章放在一个单元,突出相同的主题,以便学生在理解时能从内容、表达方式上获得启发,尝试着运用。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设计启发式结尾,借助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让其突破思维瓶颈,加深感悟,达到有效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所在的单元时,几篇文章集中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名胜古迹,充分运用了说明的体裁,虽然内容不同,但是在表达时有相同的特点,即作者详略得当,能将自己熟悉的事物清楚描述,让读者充分了解。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就计划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末设计一个总结式的结尾,帮助学生习得这一方法,灵活运用到写作中。首先,我设计了一段总结语:“在这一单元,我们去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有中国兵马俑、埃及金字塔以及维也纳。刚刚去过维也纳的我们,饱览了当地盛况。这几篇文章都是说明文,且说明对象相似,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你发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收获了什么?”这样一来,我们就顺利激活了学生思维,引导其深入总结、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回忆、提炼,自主内化。

由此,结尾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让语文教学摆脱了单一的语言输入模式,开启了多元化能力培养,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让其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探究,实现了能力发展。

总之,关注课堂结尾艺术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不仅能巩固夯实保障教学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倾听、体验、感悟。具体实施时,我们要因文而异,根据文本特点设计,让学生收获不同的文本体验,在趣味中倾听、思考、感悟,提升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