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瞻园年表简编

2017-05-24李辉

文教资料 2016年36期
关键词:南京

李辉

摘 要: 南京瞻园为“江南五大名园”之一,然其历史一直未有系统整理。故搜罗各类文献,分条缕析,简要勾勒出瞻园的变迁历史,汇编成表。明清时期采用年号纪年,民国时期以民国纪年,新中国以来则按公元纪年。年号纪年及民国纪年后均标出对应公元纪年。每一条目后,先简述有关瞻园大事记,再出列出考据文献。并于引用文献后以脚注形式,列出文献版本来源,以供稽考。若需要补充说明,则于引用文献后再加“按语”。

关键词: 瞻园 年表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

朱元璋于是年下令兴建南京新城,至洪武十九年(1386)竣工。

[据]《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下》:“南京城垣的兴建,始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止于洪武十九年(1386)。……开城门十三座,其中以聚宝门(今称中华门)、通济门、三山门(今称水西门)最为宏伟。南京城里的皇城作正方形,内有宫城,也叫紫禁城。……朱元璋建成南京城后,又在它的外围营建外郭。外郭把聚宝山、钟山、幕府山等都包纳在内,全长约六十公里,以土垒成,开十八个城门。”①

另一说,至洪武二年(1369)南京新城始建。

[据](日)冈大路《中国宫苑园林史考》:“洪武二年九月开始营建新城,至洪武六年八月建成。”②

朱元璋于营建新都的基础之上,对功臣进行府第赐封。

[据]蒋赞初《南京史话》:“功臣、官僚和其他贵族的府第,多位于城南和城中。如大将徐达的府第,位于今城南的瞻园路,地名叫‘大功坊,由于他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通称‘中山王府。”③

明洪武三年(1367)

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67)封徐达为魏国公。

[据]《明史·本纪第一·太祖二》:“丙申,大封功臣。进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封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遇春子茂郑国公,汤和等侯者二十八人。”④

后朱元璋念徐达“未有宁居”,赐第,表其曰“大功坊”。

[據]《明史·徐达传》:“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

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

[据]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十四:“进封魏国公,参军国事,食禄五千石,赐诰命铁劵,仍赐文绮百匹。四年,赐地若干顷,佃户若干户,守坟人百五十户,仪仗户二十家,复赐第京师,表其里曰‘大功坊。”⑤

朱元璋本欲将自己作吴王时候的旧邸赐给徐达,然徐达忠耿,不敢僭越,以君王旧日之宅邸自居。朱元璋之旧邸本为南宋建康府治、元朝御史台(南台)所在地。

[据]陈作霖《上元江宁乡土合志》卷一:“明太祖初下集庆时,居富民王绦帛家,旋以元御史台邸,称吴王府。在锦绣坊东,内有白虎殿。及作新宫于钟山之阳,移居之。”⑥

最终,朱元璋于自己的吴王旧邸之前为徐达兴建宅第,并且建造了两座“大功坊”牌坊。

[据]施沛《南京都察院志》卷二十一:“大功坊牌坊二座,国初赐魏国公宅,万字铺工部造。”⑦

关于大功坊的位置,即在吴王旧邸前,又据《金陵琐事》记载,徐达府后与府学相接。吴王旧邸之处,有今王府园街;由此可见,大功坊徐达宅第的位置大约东至夫子庙,西至今中华路,前临瞻园路,后抵建康路。然大功坊并非今瞻园,只是而今瞻园的基址可以追溯到徐达的赐第“大功坊”。徐达宅第“大功坊”中营建园林,则至其后世子孙方始。

[据]《明史·舆服志四》:“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功臣宅舍之后,空留地十丈,左右皆五丈,不许挪移军民居止,更不许于宅前后左右多占地,构庭馆、开池塘,以资游眺。”

据《正德江宁县志》卷六:“徐太傅园,……永乐间,仁孝圣后赐其家,为蔬圃。”⑧

[据]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国初以稽古定制,约饬文武官员家不得多占隙地妨民居住,又不得于宅内穿池养鱼,伤泄地气,故其时大家鲜有为园囿者。即弇州所记诸园,大抵皆正、嘉以来所创也。”⑨

据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当中山王赐第时,仅为织室马厩之属,日久不治,转为瓦砾场。”⑩

洪武十八年(1385)

徐达去世。

[据]《明史·徐达传》:“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子四:辉祖、添福、膺绪、增寿。长女为文皇帝后,次代王妃,次安王妃。”

后因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徐达子嗣选择支持不同阵营,长子徐辉祖守卫南京,幼子徐增寿则“以京师虚实输于燕”,后被建文帝斩。

朱棣夺得江山后,免徐辉祖一死,留南京袭封魏国公;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其后居北京世袭爵位。

明代南京地图(约1390年){11}

明魏国公世袭表{12}

正德三年(1508)

第6任魏国公徐俌幼子徐天赐,开始营造私家园林。

[据]《正德江宁县志》:“徐太傅园,在县正东新坊北。太傅讳达,开国元勋,赠中山王,谥武宁。永乐间,仁教圣后赐其家为蔬圃。正德三年,东园公子天赐,遂拓其西偏为堂,……为金陵池馆胜处。”

[据]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东园者,一曰‘太傅园,高皇帝所赐也。地近聚宝门,故魏国庄靖公俌爱其少子锦衣指挥天赐,悉槖而授之。时庄靖之孙鹏举甫袭爵而弱,天赐从假兹园,盛为之料理,其壮丽遂为诸园甲。锦衣自署,号曰‘东园,志不归也。竟以授其子指挥缵勋。”

此“徐太傅东园”乃是徐天赐假借之,按理应该由第七任魏国公徐鹏举承袭拥有。不仅如此,徐天赐建造园林用地乃侵占府学之地,生员周膏作《非非子》一篇砭刺,载于《金陵琐事》。

嘉靖年间

第七任魏国公徐鹏举凿池叠山,兴筑园林。具体时间未考证出。

[据]刘叙杰《南京瞻园考》:“按《明史》卷一百五·功臣世表一所载,徐达子孙官太保仅二人:即七世徐鹏举于嘉靖四年封太子太保;十世徐弘基于天启元年加太子太保,崇祯十四年加太傅。再依王世贞生卒,可知西圃之兴建者,应为徐鹏举,时间则在嘉靖初或中叶。其次,所述圃址在府第之西,与宅室仅有三门之隔,且入园后右折即登山,又多用湖石等,都与后来瞻园情状大致相符,后以瞻园地即原西圃故址之一部,盖亦有所凭据。”{13}

万历十六年(1588)

王世贞六十三岁,游览魏国公徐氏私家园林中的东园、西园、万竹园、徐三锦衣北园。

[据]钱大昕《弇州山人年谱》:“十六年戊子,六十三岁。二月,赴留都,过吴门游徐少参园。三月朔到任,谒孝陵,游灵谷寺,饯袁尚书抑之于燕子几,又与诸公游牛首诸山及徐氏东园、西园、徐公子万竹园、朱王孙同春园。四月,游王氏园看芍药。五月,游武氏园、姚氏园、徐三锦衣北园。闰六月,敬美卒于里门。公再具疏请致仕,不允。八月,游高坐寺。”{14}

万历十七年(1589)

王世贞六十四岁,游览魏国公徐氏私家园林中之东园、凤台园。

[据]钱大昕《弇州山人年谱》:“十七年己丑,六十四岁。春日,与诸公会饮赵中贵园亭,又游徐氏东园凤台园、金盘李故园、莫愁湖故园、李临淮竹园。三月,子士骐登进士,授兵部主事。六月四日,以三品考满离任北行。十三日,行抵淮安,得升南京刑部尚书之命,遂南还。

廿三日,到家,谒先祠,哭弟敬美殡所。至嘉定,游徐宗伯叔明归有园。”

万历十八年(1590)

王世贞六十五岁,大约于是年或此前一年撰写《游金陵诸园记》,記载园林共十六座,其中属于魏国公徐氏宅园共十座。其中所游之西圃便是日后“瞻园”的雏形。

[据]王世贞《游金陵诸园记》:“世子以其仲父锦衣,与崇信伯费公治具于西圃……太保公始除去之,征石于洞庭、武康、玉山,征材于蜀,征卉木于吴会,而后有此观。”

当日魏国公“西圃”之富丽,可见一斑。

万历三十年(1602)

正月,魏国公府曾遭遇火灾,“延烧钦造故第祖庙”,但西圃幸免于难。

[据]周晖《金陵锁事》卷三:“万历三十年正月初十日,魏国公室内火起,延烧钦造故第祖庙,并奉祀皇陵敕书。给事祝公、御史朱公,皆有疏题奏,大意谓中山之奇勋可念,而弘基之横遭可矜。圣旨命工部重造其第。”{15}

明朝末年,徐氏宅园依旧在兴建,繁丽至极。

[据]余怀《板桥杂记》:“中山公子徐青君,魏国介弟也。家赀巨万,性豪侈,自奉甚丰,广蓄姬妾。造园大功坊侧,树石亭台,拟于平泉、金谷。”{16}

后明清交替之时,魏国公徐氏的宅园日渐荒芜。

[据]费经虞《江南过人家旧园》:“寒泉老树好人家,漠漠荒垣带残沙。

断臂尚存当日赋,满园不是去年花。伤心短笛声何苦,侧目飞鸢影尽斜。使我重来见荆杞,那堪良夜听悲笳。”{17}

清顺治二年(1645)

清军攻占南京,魏国公宅第籍没入官。大功坊之名,及府邸之中园亭仍循其旧。

废除南京为国都地位,设江南布政使,魏国公西圃即为江南布政使署。

[据]《瞻园志》卷一:“清改为藩署。”{18}

因改为藩属,自然成了文人墨客雅集的重要场所。以后几百年间,直至民国,“瞻园”一直是官吏文人雅集之地,以“瞻园”为题的● 酬之作

日渐曾多。

然入清以来,何时由“西圃”更名为“瞻园”似难以考证。

康熙六年(1667)

改江南左、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和安徽布政使。安徽布政使虽辖安徽,但布政使署仍在江宁,魏公西圃仍为其藩署。

康熙十六年(1677)

朱彝尊入安徽布政使龚佳育府中客居。

[据]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龚佳育(1622—1685)初名佳允,字祖赐,晚又字介岑,明仁和人。官光禄寺卿。性喜聚书,江宁学宫明德堂北,旧有藏书板残缺,佳育选诸生磨勘,补成完书数百卷,又雕《钦颁四书讲义》以行。其为政持论,利未可遽兴,当先祛其弊。故所至有异绩……而与人乐易,恂恂长者。一意当官,遏请属,除豪强,嫉贪沓……然雅好延礼名士,幸舍常满。聚书至万余卷。”{19}

[据]《中国藏书家通典》:“龚佳育(1622—1685),明末清初藏书家。

初名佳胤,字祖锡,号介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翔麟父。曾任山东按察佥事、江南布政使司布政使、太常寺卿、光禄寺卿等职。为官清廉正直,不畏权势,勤政爱民,卒时家无余资。神道碑中称其‘所至有异绩。性喜藏书,一生无其他的嗜好,惟有收藏图史、课子诵读为娱,吴晗在《江浙藏书家史略》称其‘藏书至数万卷,藏书楼有‘瞻园。”{20}

所谓藏书楼有“瞻园”,是否与今之“瞻园”之名由来有关,存疑待考。

康熙二十年(1681)

朱彝尊作《题瞻园旧雨图》二首。

后“浙西六家”词人常于瞻园宴集游乐。

龚翔麟(龚佳育子)有《春风袅娜·瞻园春步》词,沈融谷有《惜红衣·题瞻园》词等等。

[据]《(乾隆)江南通志》:“瞻园在江宁县大功坊,明魏国公徐达赐第内西偏,竹石卉木为金陵园亭之冠。”{21}

【按】:《(乾隆)江南通志》乃撰修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二十年(1681)即有朱彝尊《题瞻园旧雨图》,则至迟在康熙年间则有“瞻园”之名。

乾隆十年(1745)至乾隆十二年(1747)

陈德荣,字廷彦,号密山,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官安徽布政使,有《葵园诗集》四卷。

[据]袁枚《随园诗话》:“密山先生,讳德荣,人淳朴而诗极风趣。每瞻园花开,必招余游赏。”{22}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乾隆驻跸瞻园,钦赐“瞻园”匾额,回京后仿瞻园形制造“如园”。

乾隆曾作《寄题瞻园》一诗:“瞻园遗自中山久,昔至金陵曾一观。取义如之较胜此,无须池馆重盘桓。”

[据]《瞻园志》卷二:“瞻园为高宗纯皇帝南巡时赐藩属,以名斋也。”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安徽布政使回驻安庆,增设江宁布政使。

[据]《清史稿·本纪十二》:“己亥,增设江苏江宁布政使,驻江宁府,分辖江、淮、扬、徐、通、海六府州。以苏州布政使分辖苏、松、常、镇、太五府州,安徽布政使回驻安庆。命托庸调补江宁布政使。命户部侍郎于敏中在军机处行走。”{23}

托庸调补江宁布政使,常于瞻园觞咏。

[据]法式善《八旗诗话》:“托庸,字师健,别号瞻园,满州人,累官尚书,有《瞻园诗钞》、《尚书扬历中外四十解》。年老成持重,有古大臣风,性喜为诗,期于达意而止,未尝过加修饰。瞻园为徐中山别业,常与宾客僚佐觞咏其间,因以自号。南人又谓之‘簪园。”{24}

据《(雍正)八旗通志》:“所居曰瞻园,中有十八景,具池沼竹木之胜,暇则觞咏于此。”{25}

乾隆五十三年(1788)

康基田关江宁布政使,治理河水,并重修中山王墓。

[据]康基田《河渠纪闻》卷三十:“乾隆五十四年三月,李奉翰调任东河,基田奉命以江宁布政使署理南河。”{26}

[据]《瞻园志》卷三《重修中山王墓记》:“今春余过墓展礼,神道碑岿然独存。而荆榛弥望,门关不具。亟命治之,立碣修坛,缭以周垣,環丈二百五十有六。垣外余地,二顷有奇。”

[据]《清代职官年表》{27},乾隆五十三年(1788)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

任江宁布政使。嘉庆八年(1803)至嘉庆十一年(1806)再任。

嘉庆八年(1803)

康基田再任江宁布政使,组织文人重修《玉海》。学者胡心斋于瞻园一书房从事校阅工作。

[据]张之洞《书目答问》子部:“玉海二百卷,宋王应麟,嘉庆丙寅康基田校。”{28}

[据]《补勘〈玉海〉之康基田序》:“复任江藩,即鸠工重建,规模差宏于旧东西,更增学舍,立书院,仍名曰尊经,复古而责实也。而玉海之板贮阁中为灰烬,南北更无他刻,海内后进稽古之士,无所资藉,余甚惜焉。适江宁守张古愚得浙东至元初刻善本,余乃招副贡陈勉甫,上舍胡圣畿,食宿瞻园,取古愚之本参校经史,往复校雠,有元以来原本空缺舛误甚多,上下求索补填二万余字,视浙东初刻更加周备,付工雕板五阅月功成,盖自是玉海之书始得完善,亦可云因败为功者已。”{29}

道光四年(1824)

藩属大火,图书案牍皆被焚毁。乾隆年间瞻园一十八景,皆不复。

[据]成世瑄《瞻园雅集记》:“余承乏来兹,爱其水石澄婳,林峦郁蔚,而十八景之旧,所谓木香廊、梅花坞诸胜,已不能复指。”{30}

道光二十年(1840)

鸦片战争爆发。

成世瑄任江宁布政使,对瞻园稍加修葺。同样招游人一同觞乐,并且撰写《瞻园雅集记》。此《记》于1955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对瞻园进行文物清理调查时发现碑文。

咸丰三年(1853)

太平天国军攻克南京。

瞻园为东王杨秀清暂居之所。

[据]《瞻园志》卷一“咸丰中毁于兵燹。”

[据]汪士铎《乙丙日记》:“大功坊一带,贼骑如云,至城外不绝。藩库左右,元宝遗落满路。”{31}

亦有史料记载洪秀全之妻弟、夏官副丞相赖汉英亦曾居住于瞻园。

[据]涤浮道人《金陵杂记》:“伪夏官副丞相赖汉英往布政使司属……最为诡谲……洪杨本极重用,后因其自告奋勇率众分窜江西。……又复由江右败回,故令往司署衙内,并未修饰。”{32}

同治三年(1864)

曾国藩湘军攻克南京,天平天国灭亡。

攻城惨烈,兵火之余,瓦砾遍地。曾为太平天国王府的瞻园亦遭焚毁。

同治四年(1865)

瞻园重为江宁布政使署。李宗羲为江宁布政使。

[据]《清代职官年表》,同治四年(1865)至同治八年(1869)任江宁布政使。

[据]《瞻园志》卷一:“同治四年,藩司李宗羲葺治使署,园未遑也。”

按:此与李宗羲《江宁布政使署重建记》时间有所出入。据《记》李宗羲乃是同治四年(1865)秋始任江宁布政使,但是“莅事无所,假馆以居”,故瞻园同光朝修复时间不应当为同治四年。

同治六年(1867)

江宁布政使署重修完毕,使署西偏之瞻园园景未及修复。

[据]《瞻园志》卷二《江宁布政使署重建记》:“命宗羲以兵财之余,先葺治之,乃以六年正月赋功,阅八月而毕役。凡为大门五楹,为仪门五楹,仪门之内为大堂五楹,堂之左右以为客次;又其左右,吏胥居焉;又其内为二堂五楹,堂南西入为便坐,以侍宾客;又西入为屋五楹者。凡五重,其最南亦为客坐,其后则治事之所,燕私之居也。而为楼五楹二于堂之北,以奉王之栗主,用故事也。楼之东幕客居焉,储峙有库,架阁有房,寮吏各守其职。府吏咸有所栖,井灶庖湢,凡百具备。外设华表,周以缭墻,表里完固,观瞻肃然。盖虽壮伟之规,游眺之乐,未能复于旧时,而以莅官出政,行省之体,庶其称矣。”

同治七年(1868)

瞻园重建亭台,修复园景。

[据]《瞻园志》卷二《江宁布政使署重建记》:“又一年,北方余寇悉平,东南无事,年丰民乐,庶绩有绪,宗羲乃于署之西偏瞻园故阯,因其水石之旧,薙茀除秽,扶阤累倾,临池为榭,冠阜以亭,匪以自娱,略存遗迹。”

同治八年(1869)

仲春,李宗羲作《江宁布政使署重建记》一文。

梅启照任江宁布政使,继续瞻园同光朝修复第二期工程。

[据]曹志君《从新发现的碑文谈同光年间瞻园之重建》:“梅启照(字少岩,江西南昌人)接任江宁藩台。继李宗羲大兴土木,对瞻园进行较为全面的整治和修缮。历时8年,建垂花门1间、走廊7号、六角亭1座,并月台、石桥、驳岸等。经李宗羲和梅启照两次较大规模的整修和重建,废圮的瞻园起死回生。”{33}

光绪三十年(1904)

春,瞻园第三次修缮,建有绿墅亭、迎翠榭。此二者今皆不存其迹。

[据]《瞻园志》卷二《瞻园记》:“今年春爰捐赀略加修葺,补栽修竹,复其亭曰绿墅;于西隅山坡辟一草榭,曰迎翠。深林峭石,四望宜人。

观斯园之兴替,慨今昔之各殊。”

夏月,黄建笎撰《瞻园记》。

张之洞曾游旧地重游瞻园,有《瞻园》一诗。

同光年间瞻园一览表{34}

【按】:根据黄建笎《瞻园记》:“今年春爰捐赀略加修葺,补栽修竹,复其亭曰‘绿墅;于西隅山坡辟一草榭,曰‘迎翠。”,文末所署时间乃是“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夏月”,故同光朝瞻园修复的第三期工程应该是光绪三十年(1904),恐非光绪二十九年(1903)。

光绪三十二年(1906)

李佳继昌官江宁布政使。

李佳继昌作《瞻园记》。

[据]《清代职官年表》,李佳继昌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江宁布政使。

宣统三年(1911)

十月,辛亥革命,瞻园作为江苏省长署。

韩国钧、齐耀林等先后于此就职。

[据]《瞻园志》卷一《沿革》:“鼎革后为江苏省长署,嗣改内政部,今为水利委员会。”

民国六年左右(1917)

王西神参加军府,在瞻园起居。

[据]王西神《瞻园攀桂图诗序》:“昔在辛丑,国步初更。定武张军负嵎甫撤,余参戎幕,起居此园。庄峤马援(武进庄思缄、丹徒马相伯),洊历府主,吴兴隐侯(吴兴沈缦云),实共晨夕。”

【按】:亥革命前后,马相伯曾在东京任《政闻社》总务员。因其德高望重,孙中山将他聘为南京第一任市长。没过多久,南京撤销设市。

马相伯转任江苏都督府内务司长并代理都督。

民国十年(1921)

由于军阀混战,瞻园再度荒圮。

夏六月,何宾笙见瞻园颓败之景,于自己收藏之《瞻园图》上题诗:“六朝如梦鸟啼花,况复中山魏国家。今日瞻园吊遗迹,只余残石数堆斜。”

民国十六年(1927)

11月11日,江苏省政府全体委员于瞻园留影。

照片内,瞻园之假山奇石清晰可见。

民国十七年(1928)

南社创始人、孙中山秘书陈去病寓居瞻园。

瞻园遂称为南社诗人聚会结社之处,其间咏怀之作亦存。

民国十八年(1929)

1月15日,江苏通志编纂委员会于瞻园留影。

照片背景中清新可见“瞻园”二字。

2月6日,瞻园作为江苏革命博物馆。

[据]《国民政府行政院公报》第二十号指令:“令江苏省政府,呈拟以省府侧旁瞻园作为江苏革命博物馆,经省府会议通过,请鉴核备案,由呈悉准予备案此令。中华民国十八年二月六日。中国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指令第四六七号。”

刘三作《瞻园题壁(己巳)园为明中山王旧邸》:“自被腥羶失岁年,今来花木有余妍。戎衣一发前驱愤,淮水寻回旧逝川。园中池塘旧通秦淮雒下名园应续记,云台宿将定谁贤。先生别有兴亡感,不为登临始惘然。”

【按】:刘三为南社作家,字季平,号江南。张蕾、袁蓉、曹志君著

《瞻园史话》第122页:“1925年与陈去病一起主事江苏革命博物馆,并寓居大功坊之瞻园,作《瞻园题壁》一首。”此说恐误,一是因为江苏革命博物馆于民国十八年(1929)才拟用瞻园之址;其二,《瞻园题壁》一诗题目后附有“己巳,园为明中山王旧邸”,“己巳”当为该诗所作之时间,乃是民国十八年(1929)正是干支纪年之“己巳”。

并且这首诗刊登于《持志年刊》1930年第5期,时间也颇为符合。

民国二十二年(1933)——民国二十六年(1937)

距光绪三十年(1904)的修缮,时隔近三十年,瞻园又入荒凉之境,规模减缩。

[据]朱偰《金陵古迹图考》:“瞻园,徐中山达园,在大功坊。(今改中华路)……清改为藩署园,仍其旧。咸丰中毁,乱后重建,非复前规矣。今为内政部,园大部为某学校所占。”{36}

民国二十二年(1933),瞻园为中统局所占用。

[据]万东《中统局占瞻园始末》:“他(徐恩曾)以1929年蒋介石分配来的经过整治警察训练的黄埔第六期毕业生近20人为基础,于1932年成了秘密的特务工作总部,总部就设在瞻园内。”{37}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年冬,特工总部从瞻园迁往汉口。

民国二十六年(1937)

12月,侵华日军攻破防线,南京沦陷,瞻园亦遭到损毁。

[據]《瞻园志》卷一《沿革》:“丁丑事变,亦多毁损。”

[据]《南京日报》:“当时南京城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是城南的夫子庙和太平路一带。日伪‘南京自治委员会成立以后,曾有官员到夫子庙察看,发现大成殿已被日本军队糟蹋得一塌糊涂,除多处遭到火焚、部分房屋被烧毁外,日军的马厩、卫生学校等都设在殿内,殿宇原来的门窗、厢房等都已面目全非。”{38}

民国二十九年(1940)

汪伪民国政府于是年3月30日成立,瞻园为伪水利委员会所在地。

杨寿楣于3月30日任水利委员会委员长。

是年仲春,杨寿楣撰《延晖亭铭》,吴廷燮作《延晖亭记》。

民国三十年(1941)

6月,杨翰西(即杨寿楣)召壬寅秋试同年十人宴集瞻园,王西神作《瞻园攀桂图诗序》。

8月16日,杨寿楣免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一职,诸青来继任。

中秋前夜,诸青来召集各政府人员又于瞻园集会。有《辛巳中秋前一夜瞻园茗集》诗,后刊载于《国艺》1942年第三卷。

【按】:参与中秋雅集的都是汪伪政府人员,诸如立法院立法委员廖廉能、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书记官长华振、考试院副院长兼代铨叙部部长江亢虎、监察院参事陈道量、工商部参事姜可生、印铸局局长李宣倜、前交通部电政司司长现任水利委员会工务处处长汤震龙、水利委员会委员殷松年、工商部参事黄端履等。{39}《国艺》乃是民国时期一本文艺刊物,1940年1月创刊于南京,1942年4月出版至第4卷第1期停刊。该刊由中国文艺协会编辑委员会编辑,由中国文艺协会发行。

主要撰稿人有华振、陈寥士、二渠、汪兆铭、林霜杰、拜袁堂主人、黄芳墅、眉白等人。

民国三十一年(1942)

元月,诸青来作《瞻园志序》。

其邀方志学家胡祥翰编纂《瞻园志》一书。该书乃是有关瞻园的唯一一本方志,然体例杂乱、文章良莠不齐。其中收录前一年的《辛巳中秋前一夜瞻园茗集》诗。

【按】:《瞻园志》一书目前仅1942年铅印版本,未曾再版,2013年《金陵全书》甲编方志类收录其影印本。作为一部南京地方稀见文献,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月,诸青来作《薇亭铭并序》,此前曾于瞻园中补建薇亭。

8月22日,诸青来免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一职。

民国三十四年(1945)

8月,抗战胜利。

10月,中统局(后改为党通局)重返南京瞻园。瞻园继续为其占用。

民国三十八年(1949)

1月25日,党通局部署撤离瞻园,先退至上海,再退至广州。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瞻园由南京市军管会房产处接管。

1958年

1956年10月1日,太平天国纪念馆成立。

1958年春,纪念馆址迁入瞻园。

3月起,刘敦桢等对瞻园进行测绘,并进行初步简要修缮。

6月,彭冲亲莅瞻园,并指示“不但要将瞻园妥善保护,且要起废兴坠,供人民游览娱乐,还要为接待国际友人提供一个适当的场所,以利宣传我国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文化交流。”

1960年

年初,刘敦桢主持下,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建筑系和建筑科学院联合制定出“瞻园总体规划”。

1961年1月11日

于瞻园举办“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10周年座谈会”。

是年,会议的提议被批准,“太平天国纪念馆”更名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沿用至今。

1966年2月

刘敦桢主持下,瞻园重修一期工程——西部整修,竣工。历史6年,耗资9万余,用太湖石1500吨,园貌焕然一新。

由于“文革”,瞻园二期扩建工程未得以开展。

1986年

年底,启动耽搁近20余年的瞻园重修二期工程——东扩工程。

[据]叶菊华《情系瞻园五十载——南京瞻园北扩工程规划设计》:“在1986年国家旅游局批给秦淮风光带建设的第一期拨改贷900万元人民币的款项中,划出250万元用于瞻园二期工程,这一要求得到市政府的支持与批准。二期工程于1986年底启动,先行搬迁居民,至1987年初开工建设,1987年底竣工。早年彭冲书记的意愿和刘敦桢先生的传世之作,沉睡了21年后,终于得到实现。”{40}

1987年12月22日

瞻园东扩工程竣工,东、西瞻园合二为一,重现金陵诸园之冠的风貌。

1988年

瞻园修整一新,诸多名士于今年游瞻园,并作美文。

春,美学家吴调公游瞻园,是年仲夏作《临江仙》。

孟夏(农历四月),文史大家程千帆、教育家匡亚明、戏剧家吴白匋共游瞻园。程千帆作《重修瞻园记》,匡亚明作《雨中游瞻园》、吴白匋作《瞻园歌》。

八月,词学大家唐圭璋作《浣溪沙·题中山王徐达瞻园》。

九月,史学家罗尔纲撰《新修瞻园记》。

上述文章存于今瞻园碑廊中。

1989年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举办“徐达与瞻园的历史陈列”。

1991年

发现魏国公徐氏故园的明代石峰,上有沈周、吴宽等题记,后征集入园。

1999年6月28日

罗尔纲史学馆于瞻园内落成,并对外开放。

【按】:史学家罗尔纲曾于1976年8月自北京返回南京,于瞻园东侧原江宁布政使衙署第四进东厢房居住达一年之久。1997年5月25日逝世,其将毕生珍藏手稿、资料、图书及收藏捐赠给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2007年

5月,決定启动瞻园第三期重修工程——北扩,叶菊华主持。

6月初,完成北扩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7月1日,开工建设。

2009年

4月中旬,第三期北扩工程竣工。

5月1日,向公众试开放。

至此,瞻园于现代又重现光彩,堪为“宁派”园林之明珠。

注释:

①门岿主编.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下.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2763-2764.

②[日]冈大路著,常瀛生译.中国宫苑园林史考.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74.

③蒋赞初.南京史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125.

④[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⑤[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明天启刻本.

⑥[清末民初]陈作霖编.上元江宁乡土合志.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

⑦[明]施沛.南京都察院志.明天启刻本.

⑧[明]王诰、刘雨纂修.正德江宁县志.明正德刻本.

⑨[明]顾起元撰孔一校点.客座赘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⑩[明]王世贞.弇州续稿.钦定四库全书本.

{11}图片摘取于:[美]牟复礼著,方骏、王秀丽节译.1350—1400年的南京.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16).

{12}摘引自:胡运宏.明代南京魏国公徐氏家族园林.江苏社科届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对原文表格略有改动。

{13}刘叙杰.南京瞻园考.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一辑),1980.

{14}钱大昕.弇州山人年谱.清潜研堂全书本.

{15}[明]周晖.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

{16}[清]余怀.板桥杂记.清康熙刻说铃本.

{17}[清]卓尔堪.遗民诗.清康熙刻本.

{18}[民国]胡祥翰编修.瞻园志:金陵全书甲编方志类(影印本).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

{19}吴晗撰.江浙藏书家史略.北京:中华书局,1981.

{20}李玉安、黄正雨编著.中国藏书家通典.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

{21}[清]赵宏恩.[乾隆]江南通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清]袁枚.随园诗话.清乾隆十四年刻本.

{23}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

{24}[清]法式善.八旗诗话.稿本.

{25}[雍正]八旗通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清]康基田.河渠纪闻.清嘉庆霞荫堂刻本.

{27}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0.

{28}[清]张之洞.书目答问.清光绪刻本.

{29}转引:杨万兵.《玉海》版本流传考述.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26).

{30}转引自:张蕾等著.南京瞻园诗话.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

{31}[清]汪士铎著.乙丙日记.台湾:文海出版社,1967.

{32}转引自:张蕾等著.南京瞻园诗话.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

{33}曹志君.从新发现的碑文谈同光年间瞻园之重建.东南文化,1990(4).

{34}曹志君.从新发现的碑文谈同光年间瞻园之重建.东南文化,1990(4).

{35}此为1990年时,作者发表《从新发现的碑文谈同光年间瞻园之重建》一文时的现状,现今是否又变迁,未有考证。

{36}朱偰.金陵古迹图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

{37}万东.中统局占据瞻园始末.钟山风雨,2006(2).

{38}南京沦陷后1/3建筑遭破坏.南京日报,2015—9—13(A02).

{39}根据刘寿林《民国职官年表》整理而出。北京:中华书局,1995.

{40}叶菊化.情系瞻园五十载——南京瞻园北扩工程规划设计.现代城市研究,2011(6).

猜你喜欢

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大闯关
江苏南京卷
南京·九间堂
南京·鸿信云深处
南京院子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我们占领了南京“国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