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也要“供给侧”调整
2017-05-24夏承志
夏承志
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强调“供给侧”改革,教育发展同样需要“供给侧”调整。从本质而言,教学中的教与学是一种“供需”关系,要求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育理念,从开放式多元化课堂的构建,到“供给侧”调整下教师“教”的多样化选择,学生学的开放化空间,都应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盘活僵化的课堂。语文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是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方案调整的主要对象,强调语文课堂教与学也要深入优化“供给侧”,以精准、有效的教学供给,满足学生高质量的学习需求。教与学的科学平衡,学生学习权利的保障,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
一、顺性而为,激发学生学的需求
教与学的“供需”关系,体现在教师教的供给中,激发学生学的需求,学生在真学的促使之下,才能在学中获益。语文高质量课堂的构建,应强调教学供给端的效率、质量和创新性。从转变教学的角色定位,到提高教学的服务模式,都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顺性而为有助于激发学生学的需求,着力于满足学生“内需”。高中生个性独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契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开放式的课堂情境之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激发学生更多的“内需”,进而盘活教师“供给”,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例如,在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一改过去“作者介绍—背景介绍—阅读(师生一起)—阐述主旨”的传统教学思维,根据“学生最想了解这篇文章什么方面的内容”或“学生最需要解决的疑问”来驱动教学各个环节,就像点菜单一样构建开放式互动教学过程。在学生需求问题的驱动之下,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设更多的空间。学生带着自己需求的“问”去牵着老师为学生服务,在思考中构建学的“内需”,进而促进教与学的推进,形成了课堂教学“供给侧”调整过程。
因此,顺性而为,强调抓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需求。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应在教学中得到尊重,这是培养并激发学生需求的基础。通过“供给侧”优化,转变过去一味“供给”的错误教学模式,在“需求”激发的同时,顺势“供给”,更能实现有效语文教学。
二、平中生趣,盘活语文课堂
教学不是单一的“灌输”,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教”,而是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为此,手中生趣就是创设多元化语文课堂,提高教的“供给”质量,让语文教学转变过去枯燥的教学形态。学习中有乐趣,有学生所需的文化知识,才能盘活语文课堂,让课堂“活”起来。教师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在学教材的同时,进行拓展性教学,将课堂进行延伸,走進学生的生活。
在戴望舒《雨巷》教学中,教师若是单一“输出式”地教就显得枯燥无味,原本梦一般的诗境自然会荡然无存,“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也难以跃然于梦一般的意境之中。但是,教师若能平中生趣,便可盘活枯燥的诗歌教学。根据学生喜欢朗诵的这个“需求”,通过诗歌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先行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朗诵比赛。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平淡的课堂顿时热闹起来,诗境、诗意在学生的朗诵中充分展现,也让学生有更多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学不应是教师独角戏的单向输出,应该是让学生“主演”以满足自身学习体验的需求,使学生有更多的学,有更多情感与态度的表达。
三、有效合作,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调整课堂“供给侧”的重要基础,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性构建。在传统语文课堂中,学生合作学习鲜有开展,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同桌之间的交流,而非实质意义上的集思广益、智慧思考的交流。因此,合作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有智慧的交流,有情感态度的真切表达,并在师生互动中,促使合作的深入推进。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创设合作学习的良性环境,搭建有效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其次,教师点评有“智”。通过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点评,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明确学习内容,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再次,学生“训练”得有素。抓好学生训练,是高中语文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如开设“课堂知识巩固10分钟”,选择有质量的习题,巩固课堂学习,开启新课时。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供给侧”调整是一个过程,是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一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转而以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形态盘活语文课堂,促使教与学的科学平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供给侧”调整中“供需”关系再平衡的关键所在。通过顺性而为,激发学生学的需求;平中生趣,盘活语文课堂;有效合作,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中学(5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