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蚕小蚕共育在坡造镇蚕区的应用与前景

2017-05-24杨桂林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桑蚕推广应用

杨桂林

摘 要 为了提高桑蚕小蚕的共育技术水平,通过研究调查,总结出了一套桑蚕小蚕共育技术创新集成的技术。基于此,论述桑蚕小蚕共育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

关键词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S88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45

桑蚕小蚕的共育技术始于20世纪,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慢慢形成了一定技术水平的共育技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能全面提高桑蚕的质量和产量,实现桑蚕产业的优质、高产、高效以及可持续发展。

1 坡造镇桑蚕产业发展简介

1.1 桑园种植面积

全镇已累计发展桑园面积达683.2 hm2(2016年全镇新增种植桑园54.2 hm2,历年现存面积为629 hm2,新增养蚕户达243户),其中,贤强村194.3 hm2、敬村村71.1 hm2、坡造村54.0 hm2、龙马村46.8 hm2、都阳村58.3 hm2、绿德村50.1 hm2、龙板村55.4 hm2、龙昧村

54.3 hm2、伏琴村57.9 hm2、内里村34.1 hm2。

1.2 小蚕共育示范基地

全镇已累计建成小蚕共育示范基地9个,其中,贤强村4个、龙马村2个、坡造村2个,敬村村1个。

1.3 蚕茧定点收购站

全镇已累计建成蚕茧定点收购站6个,其中,龙马村3个、都阳村2个、贤强村1个,年累计收购蚕茧达825 t。

1.4 茧丝绸有限公司

目前坡造镇建成平果利华茧丝绸有限公司,公司下设旧城收茧站、凤梧收茧站和坡造收茧站,月均加工鲜茧200 t,生产白厂丝25 t,鲜蚕蛹80 t。

目前,坡造镇正在筹备成立伏琴村、贤强村强强碳素桑蚕科技示范园和龙板村龙河源桑蚕种养合作社,种桑养蚕产业已朝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成为坡造镇农民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下一步,坡造镇将把种桑养蚕作为加快转型、调整结构,实现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坚持做到发展桑蚕产业与农村脱贫攻坚相结合,因地制宜,努力推进桑蚕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以产业发展助推扶贫攻坚,在龙头企业的扶持带动下,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养蚕新模式,力争发展桑园面积达1 333 hm2以上,年蚕茧销售产值达1.5亿元以上,参与发展种桑养蚕的农户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促进农村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 平果县坡造镇桑蚕小蚕共育技术

2.1 高效省力化技术

2.1.1 蚕匾育

搭架蚕匾育是南方大多蚕区使用的一种共育技术,坡造蚕区9个共育室均采用此项技术,即在收蚁前把一张塑料薄膜垫在蚕匾的蚕座纸下面,然后在上面收蚁、定座、给桑,再盖上一张塑料薄膜,使上下四周重合,沿边缘包折的饲养方式。1~2龄蚕采用下垫上盖薄膜的全防干育,3龄饷食后采用只在上面盖薄膜的半防干育。小蚕对高温多湿的适应性强,适当的高温多湿可以促使小蚕健康生长发育,塑料薄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的功效,有利于保持桑叶新鲜,使小蚕能充分饱食、发育整齐,体质健壮。

2.1.2 片叶育

小蚕在1龄时要用切叶来喂,而在2龄后可以用片叶来喂。同切叶育相比,片叶育有以下的优点:第一,节省切叶的时间,且叶子也不易干燥,同时有更长的保鲜时间,因此片叶育法比较适用;第二,片叶育的桑叶能够盖住小蚕,空隙较小,而小蚕也不易爬上来,要想吃叶,只能由下往上,假如能够喂到合适的量,小蚕就能吃光所有的叶子,不会造成任何浪费,大大节省了桑叶以及劳动力[1]。

2.1.3 省力化二回育

采用科学合理的养蚕技术措施,每天只需要喂蚕吃两次桑叶,这样能养出发育齐一、强健的小蚕,避免蚕病的发生,提高产量以及茧质,这就是小蚕省力化二回育。这样养的目的是节省成本、人工以及桑叶量。一般情形下,能够节省30%以上[2]。

2.1.4 分室饲养

按照小蚕不同的年龄,进行分室饲养,能够有效避免各龄蚕的交叉感染。每次需要移室时,都要彻底消毒,这也能够提高消毒防病的效果,提高蚕室的利用率。同时,也缩短了养蚕的批次,而且同二回育技术相结合能够大大降低饲养成本[3]。

2.2 蚕种催青

养蚕过程的起点就是蚕种催青,催青质量直接影响蚁体的强健度以及孵化的齐一程度,直接关系到养蚕过程中的蚕茧质量以及劳动效率,还能决定蚕茧的产量。在养桑蚕的过程中,催青的蚕种无论是在小蚕的强健度、孵化的齐整度还是眠起齐整度方面都要优于没有催青的蚕种。坡造蚕区的共育室催青方式大多由蚕种库集中催青至点青期,然后发往各個共育室,各共育室于当天傍晚即可用黑布包好,遮光保持黑暗、湿润40 h,至第3 d黎明5点时,揭云黑布,用白纸把蚕种包好,卵面朝上,然后开灯感光,开始孵化,至早上8:00-9:00即可收蚁。这样能解决传统催青方法难以控制温度和湿度的问题,同时提高蚁体的质量、蚕种的孵化率以及出蚁整齐度,从而实现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的目标[4]。

2.3 饲养技术

2.3.1 控制日眠的技术

在养蚕的过程中,养蚕技术上的一大难点就是控制日眠,有效防止夜眠。对日眠进行控制有几点优点:第一,能够让小蚕发育强健、整齐,有充足的头数;第二是处理方便,既省叶又省工,提高小蚕共育的效益[5]。

2.3.1.1 收蚁要适时

蚕的品种很多,收蚁时间要按照蚕的品种和特性确定,一些眠性较差的品种要提早收蚁,而一些眠性比较齐和发育比较快的可以推迟收蚁的时间。当地多年经验,收蚁时间一般是早上8:00-9:00。

2.3.1.2 调节给桑量

要按照蚕的发育情况给桑,在发育较快时,要减少给桑量,而减缓蚕发育速度,从而达到日眠。而发育较慢时,可少食多餐,要保持桑叶的新鲜,增加食下量,从而实现日眠[6]。

2.3.2 强健蚕体质的创新技术

2.3.2.1 选择优良的品种

优良的品种有眠起齐一、好养、发育齐一以及蚕茧产量高等优点,而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很强的抗病力。适合当地养殖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桂蚕2号(宜在旱春与晚秋饲养),二是两广2号(宜在夏天与秋季温度较高时饲养)。

2.3.2.2 合理调节蚕室的温湿度

小蚕强健體质的关键在于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主要有几项技术措施:第一,在高温的季节,要通过空调的降温系统给蚕房补湿和降温;第二,要使用除湿机降低蚕房的空气湿度,这样不仅能够简化小蚕的工序,而且在蚕眠时,也不需要提青分批,并且能够养出整齐和健壮的小蚕。

3 平果县坡造镇桑蚕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应用

3.1 开办桑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培训班

通过相关的部门组织,可以让当地的养蚕户到小蚕共育户示范户进行现场的参观和学习,让更多的养蚕户对推广共育创新技术的重要性形成足够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外,还可以举办桑蚕小蚕的技术培训活动,大范围地向小蚕的共育户推广养蚕的创新技术,使养蚕户能够掌握标准化的小蚕共育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小蚕共育技术水平。

3.2 扶持小蚕共育的示范户

通过相关部门在全国的某个城市挑选出接受能力较强、技术水平较高以及有较好的基础设备,还有一定的共育规模的共育户50户,给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对催青室、小蚕共育室、储桑室等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改建或新建,建成更标准化的小蚕共育蚕具和蚕室。改造小蚕共育桑园,构建更标准化的小蚕共育桑园。同时,对小蚕的共育户进行一些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小蚕的共育创新技术,然后再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将小蚕共育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去,形成更标准化的小蚕共育技术。

3.3 通过多种方式宣传

可以将通过现场观摩会、写板报以及印发资料等方式,向更多的小蚕共育户宣传这些创新技术的效益、优势以及技术方法等,扩大小蚕的共育创新技术的影响,为更广范围的推广小蚕共育创新技术打下基础。

4 平果县坡造镇桑蚕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路线

为了提高桑蚕小蚕的共育技术水平,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技术创新集成的技术。平果县坡造镇桑蚕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路线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金航峰,黄凌霞,谢琳,等.桑蚕鲜茧干壳量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J].农业机械学报,2013,44(1):147-151.

[2]王玉霞,杜丽梅,尚小芳,等.北方蚕区2012年春季桑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山西点)报告[J].北方蚕业,2012,33(4):19-21,51.

[3]陈爱玉,陈铁,曹璐,等.南通蚕桑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及其演变趋势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339-

342.

[4]苏小东.普格县桑蚕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做法[J].四川蚕业,2016,44(1):52,54.

[5]胡仕叶,简云峰,吴忠明,等.洞庭×碧波在贵州重点蚕区的饲养效果[J].北方蚕业,2012,33(1):17-21,30.

[6]钟云星,陈小苑,范月娥,等.兴宁市桑蚕标准化饲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28-230,234.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桑蚕推广应用
《桑蚕文化对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关于科学桑蚕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
浅析桑蚕生产产业的生态保护
袁善楚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基层烟站信息化防雷系统的应用与管护
创新方法在推广应用中的“有”与“能”
关于推进PPP推广应用问题探讨
桑叶,一般都像米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