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探究

2017-05-24梁远杨忠国刘宏梅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寒地机械化

梁远+杨忠国+刘宏梅

摘 要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近些年我国农业区玉米耕作的重要方式,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借助其免耕、少耕的优势减少对土壤的耕种,同时将作物秸秆覆盖于地层表面,可有效减少寒冷地区土壤被风蚀或水蚀。近年来,寒冷地区陆续开始在各地推广使用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且效果斐然。基于寒冷地区玉米耕种实际,分析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机具的使用。

关键词 寒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06

我国寒冷地区在农业上以玉米种植为主,但纵观近年来东北等寒冷地区玉米产量,发现玉米产量极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第一,严寒天气影响,加之旱涝的频发,严重影响玉米稳产高产;第二,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土壤有机质降低,影响玉米健康生长;第三,常年实施旋耕灭茬,8~10 cm的耕深,使得耕层较浅,作物难以直深入土层,继而导致作物数量与根层数量不断减少,农作物抗旱、抗风、抗倒伏能力降低;第四,过度翻耕削弱了土地质量[1-2]。东北地区黑土地原属土壤中土质最好、最肥沃的,但在过度翻耕影响下,土质愈发瘦、硬,影响玉米质量与产量。保护性耕作技术则可借助免耕、少耕方法,在确保种子发芽的前提下减少耕作,秸秆覆盖地表,农药控制病虫害。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不再使用传统的铧式犁翻耕,而是实施免耕播种,保留了农作物地表覆盖物,使土壤保有良好的营造与自我保护机能。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确保秸秆还田、减少土质损害、保护土壤机理、确保耕地质量,是推动现代化农业快速有序发展的新型耕作技术。在寒地地区实施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必然之选,可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寒地玉米耕种的机械化进程,提高玉米生产力与生产水平,促进寒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1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机械化种植中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流程为:秸秆覆盖,免耕、少耕,杂草、病虫害防治,深松。

1.1 秸秆残茬覆盖技术

1.1.1 粉碎还田覆盖

收获玉米后粉碎秸秆,然后将其覆盖于地表。利用18.4~22.1 kW拖拉机收获玉米,使用秸秆切碎机进行秸稈粉碎还田,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小于5 cm,留茬高于

20 cm。为防止秸秆堆积或被风刮走,便于冬季雨水渗入,大块地中可将部分秸秆对秸秆覆盖地实行重耙耙地,小块地中选用圆盘耙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

1.1.2 整秆还田覆盖

收获玉米后,将秸秆压倒隔行铺放于玉米秸秆行间,利用人工或机械压禾器赶压秸秆,过程中以顺行方向压倒秸秆,并压少量土覆盖于秸秆上,这种方法适用于山区小块地。

1.1.3 留茬覆盖

留高茬,即留有根茬高度在30~40 cm,其留茬量占秸秆量的1/3以上。这种秸秆覆盖方式主要施用于风蚀严重,且需要综合利用秸秆的地区,具体而言,可在收获玉米时实施留高茬与免耕作业,或实施留高茬与粉碎浅旋作业。

1.2 免耕、少耕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技术一般施用于秸秆覆盖地或留茬地,且留茬覆盖率小于40%,可用免耕播种机。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一环,在作业时需配以高性能免耕播种机。播种机应具备防侧滑功能,可在坡度小于15°的坡地上平稳耕作,同时需具备高通过性、播种的精确性。利用这种机器可简化作业流程,减少播种机进地次数,减少作业成本。

少耕播种是用轻耙或浅旋灭茬进行地表处理后实施的播种作业,一般施用于留茬覆盖率大于40%的区域,或在播种高茬穴播作物时使用。使用少耕播种的播种量一般为1.5~2 kg/667 m2,播种深度3~5 cm,施肥深度10~12 cm。选种原则为精度、纯度皆为98%,发芽率确保在95%以上。播种前还需对种子进行包衣、药剂拌种、浸泡种子、磁化种子等处理。

1.3 杂草、病虫害防治技术

防治病虫害一般使用化学制剂,杂草可用浅松、耙地等方式。在化学制剂上,选用高效、低毒药品,配以先进施药工具。化学除草剂施用于播种前及发芽前,同时结合播种作业。病虫害防治则利用化学制剂,使用前预测田地内病虫害状况,并对种子做拌药与包衣处理,针对作物生长状况进行施药。播种前除草需要先进行地表处理,同时进行浅旋处理,其深度保证在5 cm以内,人工除草作为辅助。病虫害严重时施以杀虫剂。

1.4 深松技术

1.4.1 局部深松

玉米深松要依据农作物的种类、特点及土壤条件进行针对性作业,其中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5%~22%,作业行距与当地玉米行距相同,作业深度保持在20~30 cm,尽可能在播种前或苗间期进行,玉米需在五叶期前进行[3]。深松周期一般为2~4 a,使用梨形铲式机具进行作业。

1.4.2 全面深松

针对土壤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倒V型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面深松作业。其中土壤含水量确保在15%~22%,作业深度确保在35~50 cm。作业时间一般选择在秸秆处理后或作物播种前,深松周期为2~4 a。需注意全面深松中需保持深松一致,杜绝重复、漏松现象,干燥气候条件下则施以人工造墒。

2 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机械选型

2.1 播种机械选型

现今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在免耕作业中多选用2BMZF-2型免耕指夹式播种机,22 kW以上动力拖拉机牵引作业,播种行距为40cm,速度为8 km/h,效力为

0.8 hm2/h。采用搅龙式施肥装置,具有良好的覆土、镇压功能,即使在未整地情况下,依然能稳定作业。适合于高留茬与秸秆全覆盖玉米播种区域进行免耕播种。

2.2 深松施肥机械选型

苗间深松施肥一般选用1SF-130型偏柱式机械,

40 kW的动力驱动拖拉机,一般为悬挂式作业。在苗期的宽窄行模式下深松施肥,也应用于秋季深松。

2.3 播种机械的准备与调整

播种机械的准备主要包括对机械各部件及其运动灵活性的检查,确保机械运行平稳,正常作业;播种机械的调整则包括对横距、施肥深度、排肥量、排种量、镇压力和覆土量的调整[4]。

2.4 播种机械的作业使用

免耕指夹式播种机在播种施肥上可根据生产需要与耕种需要进行有针对性选择。对北方寒冷地区而言,玉米耕种可选择先玉335作为玉米种子,保苗在5.9×104株/hm2。

3 播种作业注意事项

一是在播种作业过程中,不能在播种机提升前倒退。若要利用气息式播种机,则不可中途停车,防治漏播;二是种子化肥应置于田地适当位置,倘若田地过长,则可将其置于田地两头,便于作业中加种与肥;三是要经常检查播种机各部件作业性能,检查排肥、种状况;四是做好种子的药剂处理,确保种子的流动性。

4 免耕播种机使用状况的反思

现如今,免耕播种作为保护性耕种的重要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玉米生产中。然而作业效率低、故障多,部件开焊、断链条等故障犹存,基建变形状况频现,因此,为更好地发挥免耕机械作用,提高保护性耕作作业效率,需加大对免耕播种技术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严治,开发适宜于寒地玉米免耕播种机械,以更好的适应寒地玉米耕作要求,更好的在寒地农业中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5 结语

现如今,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已然成为玉米耕种新亮点。利用保护性耕作不仅能保证玉米稳产、高产,更能有效节约农业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持续发展。通观近年来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大江南北的使用状况可以发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剂,是利农利国的大业,同时也是农机工作者需要长期面临的重任。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其在寒地玉米耕作中将大有所为,从而推动寒地农业的健康持續发展,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王晓光.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J].农村科学实验,2014(8):11.

[2]尚延刚,郭建民,蒋秀芝.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1):71-72.

[3]于永恒.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1):98.

[4]刘春平,阎石.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10):45-4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寒地机械化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站设立
寒地芹菜育苗技术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