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亚运村地区小学生家庭干预控制肥胖效果分析

2017-05-24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发生率家庭儿童

北京亚运村地区小学生家庭干预控制肥胖效果分析

马伟 朱广荣

目的探索家庭干预控制肥胖的效果,为小学生肥胖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从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街道整群选取两所学校2~3年级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第1所学校做为干预组,另1所学校做为对照组。采用体质指数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干预组的所有儿童、家长进行为期半年的家庭为主的肥胖干预。干预措施以开展健康讲座、个体化访谈、运动和膳食指导为主,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半年后监测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学生肥胖发生率由18.8%下降至1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肥胖发生率由17.5%变为13.5%。结论家庭干预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小学生肥胖。

小学生;肥胖控制;家庭干预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指单纯由于饮食过量而活动过少所引起儿童肥胖,占儿童时期肥胖症的绝大多数。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堆积的慢性病[1]。肥胖是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发育和国民的健康水平的重要疾病之一,针对肥胖患儿的个体化治疗已不能控制肥胖的迅猛增长,多种形式的干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肥胖的发生。为降低亚运村地区儿童肥胖的患病率,为儿童肥胖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2016年亚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3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干预和监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3—9月,整群抽取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地区经济、教学条件、规模、生源、肥胖发生率相似的安苑北里小学和安慧里中心小学作为研究现场,其中安苑北里小学作为干预组,安慧里中心小学作为对照组。重点研究对象为2~3年级全体学生。干预前调查学生375名,其中干预学校175名,对照学校200名。男生177名,女生198名。

1.2 方法

(1)体格测量:干预前后各测量身高、体质量1次,采用统一测量用具,体质量精确到0.1 kg,身高精确到0.01 m,对照组除体格测量外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2)健康教育:对肥胖儿童家长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干预方式以集中授课、发放干预材料、座谈相结合,围绕有关儿童营养、生长发育的知识、对儿童肥胖的危害、主要的影响因素、控制儿童体质量增长过快的方法等知识,家长熟练掌握基本的行为矫治原理与方法、指导与督促学生控制体质量,加强与家长之间在学生肥胖预防方面的信息沟通,每个月1次,每次2个学时。(3)体育锻炼:在按时按量完成学校安排的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每2个月召集肥胖儿童家长开展座谈会,督促家长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运动计划。(4)膳食干预:对肥胖学生的饮食进行特别指导,提供健康菜谱。

1.3 测量方法

干预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体质量进行测量。使用BMI作为肥胖判定指数。

BMI指数的计算:即体质指数是用体质量(kg)数除以身高(m)数平方得出的数字。儿童的判定标准:采用2004年《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的标准,7岁男生BMI>19.2判定为肥胖,女生BMI>18.9判定为肥胖。8岁男生BMI>20.3判定为肥胖,女生BMI>19.9判定为肥胖。9岁男生BMI>21.4判定为肥胖,女生BMI>21.0判定为肥胖。10岁男生BMI>22.0判定为肥胖,女生BMI>22.1判定为肥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分析处理数据。两组干预前后肥胖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学生体质量及其他情况的变化

干预前后干预校、对照校学生肥胖变化情况的分析,见表1所示。干预前,干预组学生肥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半年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肥胖发生率由18.8%下降至10.9%;对照组学生肥胖发生率由17.5%下降至13.5%,且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前后家长知信行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学生家长知信行变化情况的分析,见表2所示。干预前,干预组家长与对照组家长知信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家长的知信行等较干预前相比(P<0.05)。对照组家长知信行与干预前相比(P>0.05)。

2.3 干预前后学生的行为生活方式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学生行为生活方式变化情况的分析,见表3所示。干预前,两组儿童生活行为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后,干预组儿童的行为生活方式变化率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时间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儿童的行为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前后学生超重、肥胖率(%)

表2 干预前后两组学龄前儿童的相关行为方式变化情况(%)

表3 干预前后相关知识、行为方式变化情况(%)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单纯性肥胖患病率不断提高,已成为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2],已有研究表明,父母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对肥胖危害的认识态度是影响儿童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3]。Bosy-Westphal A[4]等研究表明儿童高热量膳食、静坐及家长的饮食观念和行为等因素促进儿童肥胖的发生。通过开展健康讲座、专题座谈会等活动,家长对肥胖的认知有了大幅提高,他们开始正视肥胖的危害,并清楚地认识到肥胖不仅对身心健康构成威胁,也是成年后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本次干预,家长积极参与到肥胖的家庭控制中,他们努力学习肥胖知识,并增加锻炼频次,尽量给孩子提供低油低糖膳食,减少静坐时间,并努力增加学生运动时间,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干预组学生家长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知识的知晓率均有较大程度提高,并且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活动,在改善家长对肥胖的知识、态度、行为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半年的干预,干预组学生肥胖发生率由18.8%变为10.9%,显著下降。对照组学生肥胖发生率由17.5%变为13.5%,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干预措施有一定效果,这与石建辉等[5]干预结果相似,可见家庭干预有助于降低学生肥胖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学生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也得到了改观,干预校学生最近1个月喜欢甜食的比例降低了31.4%,喜欢吃油炸食品的比例降低了20.6%,喜食西式快餐的比例降低了36.0%,挑食偏食的比例降低了10.8%,吃夜宵的比例降低了8.0%,看电视、静坐等大于1小时的比例降低了22.9%,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的比例提高了28.0%,暴饮暴食的比例降低了10.9%,而对照组的行为生活方式无明显变化。

本次研究仅开展家庭干预,未对学校教师进行健康教育,有研究显示,由于学生家长的支持度不高,缺少家庭的配合,学生在学校接受肥胖干预后,校外执行效果差,因而影响到整个干预效果[6]。而且导致儿童肥胖的因素来自多方面,儿童肥胖的高危行为不仅仅受到自身认识、家长的影响,还会受到教师、同伴以及周围环境的交互影响[7]。已有研究证实,利用健康促进策略,采用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模式对小学生肥胖进行干预是有效的[8]。因此,未来开展健康干预,制定肥胖干预策略时,还要对学校教师开展肥胖知识教育,以提高教师参与肥胖干预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家庭-学校-医院联防联控。

参考文献

[1]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儿童期单纯肥胖症防治常规[J]. 中华儿科杂志,2000,38(9):568-570.

[2] 陈春明.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

[3] 肖延风,杨玉凤,何宏灵. 单纯肥胖儿童家庭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1):1002-1003.

[4] Bosy-Westphal A,Wolf A,Bührens F,et al. Familial influences and obesity-associated metabolic risk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variation in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The Kiel Obesity Prevention Study[J]. Am J Clin Nutr,2008,87(6):1695-1701.

[5] 石建辉,刘秀荣,田向阳,等. 北京市小学生肥胖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9):782-785.

[6] 孙兰,姚经建,夏红,等. 闵行区中小学学生单纯性肥胖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3):266-267.

[7] 赵翠娟,俞秋峰,林兵,等. 基于家庭干预研究对儿童肥胖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406-407.

[8] 徐瑞芳,李丹华,丁玎,等. 小学生肥胖的学校-家庭-社区综合干预模式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6):342-345.

The Effect of Family Intervention on Obesity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Asian Sports Village District of Beijing

MA Wei ZHU Guangro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mily–based intervention to the pupil’s obesit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pupil obesity control strategy.MethodsAccording to cluster sample method, one intervention and one control school were selected from Asian sports village, pupils of 2 to 3 grade in the school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Obesity was defined by BMI. The pupils and their parents in intervention school would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vention for half a year. The program focused on health education, individual interview, exercise and dietary guidance, the control group not to intervene. Six months later, monitor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children obesity and outcome,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Six months later,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among the pupil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reduced from 18.8% to 10.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control group reduced from 17.5% to 13.5%.ConclusionThe family-based intervention is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the pupils’ obesity.

pupils; obesity control; family–based intervention

图分类号】R179

A

1674-9316(2017)09-0004-04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9.003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191

朱广荣

猜你喜欢

发生率家庭儿童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