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2017-05-23隋广宏
隋广宏
摘 要: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是全球瞩目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水环境问题,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巨大,加强和管控水环境对我国整体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水产养殖方面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如何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加大水产养殖环境的管控力度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针对水产养殖的环境问题展开论述对水产环境控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对策
我国近些年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水产养殖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水产养殖也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不小的考验,我们必须对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给予足够重视,本文简要分析了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原因与对策。
1、对环境污染的原因
1.1养殖模式引起的自身污染
许多单位和个人为了提高产量,片面的追求高密度、高产量。这势必要在养殖方式上提高投饲量和换水量,而残饵、粪便的增加使池塘负荷量加大,提高了日换水量,池塘中富营养化水的排放,明显污染了水质环境。水库、湖泊网箱养殖布局不合理,放养密度远远超过环境承受能力从而导致自身污染。这种情况使得国家一些大型水库、湖泊的水环境恶化、水质超标,不仅出现了死鱼现象,且威胁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水环境。
1.2追求新品种养殖
近两年在各地兴起了养殖鲟鱼热、大菱鲆热、河豚鱼热等。无论有无条件都在建工厂化养鱼池,拼命开采有限的地下水资源。这些养鱼池基本—亡都依賴抽取地下水进行流水养殖,耗水量大,又缺少地下水修复措施,严重浪费了水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社会效益。
在养殖技术上还没有全面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未能有效地运用微生物技术控制池塘生态系统,使池塘少排水或不排水。养殖过程中大部分仍然使用抗菌素或消毒剂、池塘进排水不易分开,疾病交叉感染机率高。
1.3缺乏对水产养殖发展的政府行为
政府在水产养殖方面应该加大管理力度,使个体分散养殖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养殖户特别是新的或改行从事水产养殖的养殖户素质较低,有关知识欠缺或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对水产养殖的基本常识和鱼病及其检疫认识不足,没有掌握多发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不重视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制约了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1.4苗种问题
目前水产养殖的种苗问题表现为苗种短缺,数量和质量不稳定,部分种类种质退化严重。有不少苗种场只顾眼前利益,不注意亲鱼品种的更新和选育,造成品种退化,抗病力下降,容易产生疾病,成活率降低。因此,降低了饵料的利用率,相对增加了化学药品的使用,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由于大量使用氰化钠、三唑磷等类消毒剂对养殖塘进行消毒、杀菌,严重污染近岸海水,破坏近岸滩涂的生态平衡,也影响水产养殖自身质量。高密度养殖投入的多余饵料及养殖排泄物随海水排放时造成氮、磷、氰化物污染,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加剧了沿海赤潮的形成。
2、控制污染的措施
2.1建立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对水产养殖问题加以约束,严格规范水产养殖的活动过程,其中需要注意的几点分别是从区域上开展合理的规划,并且事先对环境加以评估,根据实际的环境情况决定能够养殖水产的数量以及容量,一味的追求数量就会对整个环境体系带来较大的负荷。
2.2出台相应标准
在渔业用水排放的过程中也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如果发现违背排放标准的现象,就要予以严厉的处罚,以起到警示性的作用。我国在这方面的成绩还是十分突出的,先后确定了几个相关的法规,在这些法规的影响下,渔业养殖市场正在呈现出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2.3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
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想对环境问题加以严格的管理,就需要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这样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可以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的全过程,避免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国外的一些国家在这方面为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已经做出了表率,如挪威、芬兰等国,这些国家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管理局,专门有部门负责相关的水产养殖问题,这样在全系统的监督下,环境污染的现象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理,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产养殖管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造成环境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因为我国当前对于水产养殖的管理体系建立得并不是十分完善,所以对于专门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并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整体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因此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意识不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对此类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严格的管理,开设培训班定期进行培训,同时也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使他们在第一时间掌握国家的相关管理制度。
2.5饵料的科学化管理
水体污染中绝大一部分来源就是饵料的不规范,在这方面应该重视对饲料的合理化调配,注重营养,同时也要注重科学化的管理,在不同类型的鱼类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中,适当的添加一些微量元素,一方面,微量元素可以提升鱼类自身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整个过程中需要注重投饵技术的运用,严苛控制饲料的使用数量,在投饵过后,需要进行及时的清理,避免饲料出现溶失的状况。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还应该采用先进的配制技术,这一技术的运用主要建立在防止水体受到污染的基础之上的。具体来说就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中主要的特点是易消化,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蛋白质的使用效率,将饲料中的能量值与蛋白质配合在一起,这样水产生物中的排泄量就能得到有效的降低,其原理就是将营养得到了完全的吸收。采用科学化的投喂方式对残饵量的降低具有明显的效果。此时需要对水温、季节变化以及投喂量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根据实时情况加以调整,这样水产养殖不但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对水体的污染也不会过于严重。
2.6调整养殖结构
养殖结构是实现环境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措施,以健康的养殖方式开展水产生产是当前工作中的重要管理内容,要想建立起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一定要重视起来,使水产养殖得到长期的发展。健康养殖结构的建立需要遵循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重视进排水功能的落实,二是要加强净化功能的落实,这样才能保证水产养殖处在科学化的控制范围内。还要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因为在药物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多少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相关的工作者也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今后的水产养殖过程中,我国的发展目标是生产出无污染的水产品,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就是进行自然化的养殖,加强环保理念的渗入,尽量降低药物的使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代替水产动物的疾病预防以及治疗,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绿色水产药品的研发是一个主要的趋势,不但能够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结语
抓好水产养殖业的污染问题,让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取得双丰收,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要转变管理思路和提升养殖技术水平,狠抓落实,虽然水产养殖对水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特别是对缓流和静水体产生的污染较重。但是我们只要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和得力的措施就可以尽可能的消除或减轻所引起的污染,保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陈.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08(08)
[2]唐黎标.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J].科学种养.2015(11)
[3]唐黎标.水产养殖面源污染的控制分析[J].渔业致富指南.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