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7-05-23苏艳丽
苏艳丽
1 技术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技术原则。
2 芹菜病害
主要病害有叶斑病、斑枯病、菌核病等。
2.1叶斑病
2.1.1症状 芹菜叶斑病又称早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初呈黄绿色水渍状斑,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灰褐色,边缘色稍深不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大汇合成斑块,最终致叶片枯死,茎或叶柄上病班椭圆形,灰褐色,稍凹陷。发病严重的,致全株倒伏,高湿时上述各病部均长出灰白色霉层,及病菌分生孢子梗或分生孢子。
2.1.2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或高温干旱,但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病。尤其缺水、缺肥、灌水过多或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
2.1.3农业防治 选用耐病品种,如美国西芹、津南实芹1号,实行两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科学灌水,防止棚内湿度过高。
2.1.4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7%的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保护地条件下,也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00g,隔7~10d一次,连续或交替使用2~3次。
2.2斑枯病
2.2.1症状 芹菜斑枯病又称叶枯病,芹菜叶、叶柄、茎均可染病,一种是老叶先后发病,后传染到新叶上,叶上病斑多散开,大小不等。初为淡褐色油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中部呈褐色坏死,外缘多为红褐色且明显,中间散生少量黑点。另一种,开始不易与前者区别,后中央呈黄白色或灰白色。边缘聚生很多黑色小点,病斑外常聚一圈黄色晕环,病斑直径不等,叶柄或茎部染病,病斑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中部散生黑色小点。
2.2.2发病条件 该病在冷凉和高湿条件下易发病,气温20℃~25℃,湿度大时发病重。另外,连陰雨或白天干燥,夜间有雾或露水及温度过高过低,植株抵抗力弱时发病重。
2.2.3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如津南实芹、西芹3号等。选用无病种子或对带病种子进行消毒,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同时在棚内还要注意降温排湿,白天控温15℃~20℃,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控温到10℃~15℃,缩小日夜温差,减小结露,禁止大水漫灌。
2.2.4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用200~250g,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kg,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600剂倍液,或用64%杀毒矶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隔7~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2.3菌核病
2.3.1症状 主要为害茎、叶。受害部初呈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形成软腐,表面产生白色菌丝,后形成鼠粪状菌核。
2.3.2发病条件 菌核萌发温度5℃~20℃,最适温度为15℃,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该病发生与流行。
2.3.3农业防治 实行三年以上轮作,播前用10%的盐水选种,除去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收获后及时深翻或灌水浸泡或闭棚7~10d,利用高温杀灭表层菌核。
2.3.4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10%速克灵烟剂薰蒸,或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使用药剂,隔7~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3 虫害
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等。
3.1红蜘蛛
3.1.1发生与为害 红蜘蛛以成虫、若虫、幼螨在叶背吸食汁液,并结成丝网,初期叶背出现零星裉绿斑点,严重时,白色小点布满叶片,叶背结成网状,使叶面变为灰白色,最后叶片干枯脱落,植株早衰,产量下降,影响品质。
3.1.2农业防治 清除棚室内外枯枝落叶、杂草等,耕翻棚室内土壤,消灭越冬虫源。
3.1.3化学防治 在红蜘蛛点片发生时,进行药剂防治,用阿维菌素20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为10~15d,或用多虫螨丁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安全间隔期为7~10d。
3.2蚜虫
3.2.1发生与为害 以成蚜和若蚜在荷兰豆叶背面和嫩茎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向背面卷缩,生长受到抑制。蚜虫分泌的蜜露,受霉菌寄主,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植株早衰。蚜虫又是传播病毒的媒介。
3.2.2农业防治 清除棚室内外枯枝落叶、杂草等,耕翻棚室土壤,消灭越冬虫源。
3.2.2化学防治 用10%吡啉虫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为7~10d,或用5%除虫菊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安全间隔期为3~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