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分析
2017-05-23陈媛媛
陈媛媛
摘 要:计算机技术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因为运行环境特殊,需要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必须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对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就实际应用现状来看,确定影响计算机数据存储效果的因素,根据需求来确定最为合适的存储技术,争取从根本上来消除各类因素的影响,改善数据存储效果。本文基于计算机数据存储要求,对各类存储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存储;安全性
现在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产生和处理的数据更多,数据所具有的价值也越来越高。为充分发挥各类数据具有的应用优势,必须要加强对安全存储技术的分析,降低外界各项因素的影响,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积极结合各项新型技术,对信息存储技术进行更新和完善,进一步促进行业的发展。
一、计算机数据存储分析
1.大数据应用要求
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数据产生与获取的手段更为先进,面对大数据时代,想要充分发挥出各类数据具有的优势,除了要对其应用技术进行分析外,还需要对其存储技术进行研究,争取为大数据处理提供保障。企业想要在市场内占据有利竞争位置,必须要有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持,这样就使得大数据技术与服务需求不断升级,并且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数据产生、处理以及存储数据量会继续增长。但是在数据快速增长背景下,很容易造成单机系统性能降低,即便持续对系统硬件进行更新,也难以完全与数据增长速度保持平衡,这样就需要加强对数据存储技术的研究,根据实际需求,来对现有存储技术进行更新完善[1]。
2.文件管理需求
生产生活中均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虽然可以为下一阶段活动提供依据,但是想要在大量数据内提取出有用信息,需要大量的时间作为支持,这样为保证该阶段内数据不会出现损坏、缺失等问题,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存储。通过外围设备将存储在物理介质上的记录与传输数据接收进来,经过专业处理后得到相应结果,然后对数据赋予意义,使其成为人们所需的信息。对比传统纸质文件来对数据信息的存储,现通过计算机语言编程以及处理软件可以直接将各项数据制作成文档,保存在计算机内,不仅可以降低管理工作难度,并且在查询和利用上具有更大优势。
3.企业发展需求
数据为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依据,包括数字、文本以及图表,根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汇总、分析和利用,为下一步工作规划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现在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企业所需要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需要面对的数据更多,除了自身数据外,还需要对市场内所有行业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如果依然应用传统方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应用需求。对数据存储技术进行更新,经过对数据处理后,减少存储容量,并降低成本,争取更进一步满足信息技术发展要求[2]。企业应对自身存储系统进行更新,提高对数据保护的效率,提高数据存储工作的可靠性、灵活性以及实用性。
二、计算机数据存储影响因素
1.物理安全
对影响计算机数据物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可以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进行,其中主观因素为操作不当、管理不到位等,客观因素则主要为自然灾害和硬件损坏等。一方面,主观因素。虽然现在数据存储工作人员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保证没有一点问题,尤其是计算机维护时,经常会因为失误造成系统文件被删除,或者是修改部分系统参数,造成系统运行错误,甚至会造成系统崩溃。同时,因为存储系统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维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有更高要求,要求其可以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结构,能够灵活应对遇到的各类问题,降低数据破坏和丢失问题发生概率。另一方面,客观因素。自然灾害对数据存储带来的影响是不可控的,例如火灾、地震等,如果在服务器运维阶段遇到此种情况,将会直接对数据带来毁灭性破坏,并且破坏是不可逆的,一旦丢失无法找回。因此必须要及时对數据进行备份,争取在灾害发生后,将损失降到最低。另外,现在市场上硬件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多,相互之间差异较大,如果所用硬件质量比较差,不仅无法满足数据存储要求,还容易产生故障造成数据损坏。
2.逻辑安全
第一,电磁波辐射。即计算机与通信部件产生的辐射,包括主机、显示器、通信线路等,为降低此类因素影响,可以应用接收并解密电磁波的技术。第二,计算机联网。互联网运行环境特殊,受到黑客攻击以及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会在根本上影响数据存储安全性,出现数据损坏、丢失等问题。第三,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为一段可执行程序代码,并且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可以感染计算机系统,并且不断传播和复制。同时病毒感染计算机系统后,能够控制计算机完成一些隐蔽操作,严重威胁信息数据安全性。
三、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要点
1.数据加密处理
数据加密是现在计算机数据存储比较常见的保护技术之一,利用密码技术来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将加密后密文信息存储在存储介质内,对整个传输过程和存储进行机密性保护。根据加密类型主要包括主机软件加密、嵌入式专门加密、加密存储安全交换机以及基础存储层存储设备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应用。
2.访问控制技术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自身访问控制、边界访问控制以及应用系统访问控制三个方面。现在操作系统多为C1、C2级,安全操作系统可以达到B1级,且安全操作系统可以提高操作系统强制访问控制能力、密码存取能力、安全审计能力等,对文件、目录以及文件进行有效保护[3]。而边界访问控制则是利用防火墙系统以及支持VLAN网络设备,对数据存储进行保护。另外,应用系统访问控制的实现,一般需要通过应用系统的开发,或者是调用地层操作系统访问控制功能来进行保护。
3.GFS技术
即Google File System文件系统,其为分布式且可扩展,可用于大型分布式以及大量数据的访问,可提供硬件容错性能。每个GFS均由一个master与大量chunkserver构成,可以支持多用户访问,且在资源不限情况下,chunkserver可与访问同时进行[4]。GFS文件分成小块,小块标识为chunk-handle,创建chunk-handle需要由master进行分配,且每小块可被幅值成多个chunkserver,由用户决定保护的副本。
结束语:
为提高计算机数据存储综合效果,需要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最佳存储和安全保护技术,争取提高数据存储质量,为实际应用提供保障,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宁.计算机数据存储备份的分类与对比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5,(03):149-151.
[2] 徐新阳.计算机数据存储安全分析及防范技术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76-78.
[3] 贺丽萍.现代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探析[J].船舶职业教育,2013,(04):61-63.
[4] 雷磊,王越,孟粉霞.计算机数据安全存储技术及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04):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