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
2017-05-23王旻鹤
王旻鹤
摘 要:历史是初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明白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他们的全方位发展。笔者将从历史道德意识、审美意识和合作意识等方面分析在历史课堂上进行人文精神塑造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塑造策略
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中存在问题,在教学时,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也逐渐开始注重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塑造是素质教育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念,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培养历史道德意识
历史与数学、物理等学科不同,这门课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人文特点。尽管历史学习的是在过去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但是几乎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由一个个历史人物的行为构成的。而在这些人物身上往往都具有其他普通人所不具备的特点才使其名垂青史。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历史教学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道德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的时候,书上提到了学生都知道的一个历史人物“岳飞”,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岳飞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历史道德意识。如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岳飞的小故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出身于农家的岳飞能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将其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对比,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秦桧与岳飞的区别,让学生深入的感悟岳飞身上的良好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总的来说,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的历史人物,可供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帮助,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复国之志,苏武持节牧羊十余载的忠心以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通过学习这些历史,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具有较大裨益。
二、培养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虽然看似是一种对学习来说无足轻重的能力,但是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初中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审美意识,而这些意识的培养不仅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有作用,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有较大帮助。在历史教学中也有不少关于审美方面的教学内容。例如,我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的不懈追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历史之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爱国意识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爱国是每个青少年必须做好的事情,但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谈到要如何爱国,很多学生都是茫然的。而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爱国主义的精髓,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在历史教材中,有关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大战的描述,通过这些历史学生能够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在学习了我国晚清时期屈辱的外交历史之后,学生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真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让他们积极地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四、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相处、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人文精神的内涵所在。
初中历史教材中,涵盖的知识比较多,其中也不乏需要學生相互合作和配合开展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结束之后的主题活动就是“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活动课,必须要让班上的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编排短剧,再现“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情景,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在历史课堂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是时代发展的进步,也是教学发展的必然需求。教师要注重从多角度入手,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人文精神塑造,促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品格的人。
参考文献:
[1] 张春娥.培养与体验——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J]. 科技信息,2011(34).
[2] 俞海燕.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3] 孟婷婷.新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