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志愿服务模式构建
2017-05-23李振超郭紫倩
李振超 郭紫倩
本文分析了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素质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模式和方法。
志愿服务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志愿活动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道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志愿活动在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和素质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志愿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身份,还是公民身份,在和普通公民进行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加深对社会、对生活的了解,感受到群众疾苦,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体会到道德教育的内涵和要点,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道德情感的升华,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将会得到自我道德升华的机会,通过这种途径得到的道德教育和形成的道德素质是影响终身的,大学生也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主动自觉地帮助别人,整个一生都会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
志愿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过程就是磨练自身意志的过程,也是完善心理素质的过程。志愿活动的过程并不是顺风顺水的,总会在其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磨砺,这些棘手的问题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挫折和磨难。比如说在某市第一次地铁通车的志愿活动中,学生需要面对市民提出的各式各样的提问,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志愿者只有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坚持下去。虽然在志愿活动中困难重重,但是如果大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心理承受的提升和抗挫折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就得到了锻炼。
志愿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社交和实践技能的提升。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本身也是社交活动的一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以致用,将理论付诸实践,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获得灵感的火花,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态度。举例来说某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派出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他们不仅仅在地鐵站提供常规的志愿服务,还要帮助外国友人提供相应的语言服务,这样他们在完成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巩固,做到学以致用。志愿服务为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大学生提供了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与纽带,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强对社会、集体的了解,形成和其他人协调和沟通的能力,笔者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志愿活动者在服务的过程中交到了好朋友,结识了友情和爱情。
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生本身对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足,一些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就业或者考研的压力无暇顾及,一些一开始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学生可能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打了退堂鼓,志愿者服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受到了影响。其次,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升。当前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的领域局限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帮扶贫困或者山区支教等,服务项目单一、内容也相对简单,这和我国志愿服务没有完整、全面的运行机制是有很大关系的。
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志愿服务模型构建
鉴于当前大学生志愿活动存在的如上缺陷,笔者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吸引政府和高校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政府和高校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虽然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组织队伍越来越庞大,但是受到的限制依然比较多。政府和高校应该对大学生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更多地基于资金上的支持和帮助,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一般周期较短,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协调好大量的资源和力量,高校各个部门应该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者相互配合,进行资源的整合。帮助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有序进行。
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如果自身具备较强的能力的话,那么志愿活动的开展就会少了很多阻碍。因此高校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活动,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培训方式上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的创新、灵活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上一方面要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则要根据具体的培训项目开展针对性志愿服务技能培训,使得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均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在针对大学生进行志愿者服务培训的时候,应该关注每一个志愿者本身的个性、特征、爱好和专业,将志愿服务项目和大学生的个体特长结合在一起,使得大学生能够一边实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一边为志愿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
完善和落实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公益性和自愿性的特征,但是对大学生的激励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热情。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对于那些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学校应该给予表彰,并定期进行优秀志愿者的评选,授予其荣誉称号。高校还可以借助自身的宣传渠道优势来对志愿者的事迹进行宣传,在校园网站、宣传栏和校报等媒介上对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表彰,树立其光荣的形象,这样志愿者就会产生足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自愿地加入到之后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之中来。
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志愿服务的宣传。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载体可以将志愿服务的精神渗透给大学生群体,使得志愿服务的教学纳入到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中来。志愿服务教育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新内容开展下去,使得大学生了解到志愿服务的基本观念。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希望,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主力,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并逐步形成了将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意识。在提供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践行奉献互助、有爱进步的原则,提升了综合素养。为社会和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