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农”插上科技的翅膀
2017-05-23马红梅
马红梅
要把农民世代守护的青山变成“金山”,让农户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农业科技的支撑必不可少。“三农”行动将农业专家调配到贵州各个县市,为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6年10月至11月,在黔东南州剑河县南明镇挂职科技副镇长的凯里学院副教授张柱亭又忙又累。40多天以来,他跑遍了凯里的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省内部分企业和学校。累到无力的时候,一想到南明镇滞销的土鸡,以及贫困农户绝望的眼神,他就来劲了。
仅仅用跑,土鸡的销路始终扩不宽,张柱亭将眼光投向电商、微信等互联网销售平台。他的努力,引起了中央电视台、黔东南州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农业部和商务部等中央部委、省商务厅借力电商平台,助力剑河南明镇土鸡销售,国内爱心企业也伸出援手,剑河滞销土鸡“触电”成为“网红”。
通过那家网、京东贵州扶贫馆、那家优选淘宝店铺等渠道宣传销售,南明镇的土鸡从滞销到供不应求。张柱亭被大家冠上了“卖鸡镇长”和“卖鸡博士”的名号。
2016年初,贵州启动“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下称“三农”行动)。全省共选派10661名农业专家,组建成85支 “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农业创业者”农业特色专家团队,分赴全省88个县(市、区)、500个乡镇(或农业园区管委会)开展服务。
一年以来,广大农业专家扎根基层,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剑河网红鸡”便是成果之一。
服务群众
专家指导面对面
3月7日,贵阳市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瓦窑村。
天空飘着蒙蒙细雨,田间地头湿滑泥泞。52岁的省农委农产品质检中心高级农艺师吕平,走进羊肚菌种植户李琴的大棚里,仔细查看羊肚菌的长势。
自2016年1月,吕平被任命为白云区“三农”专家服务团技术团团长、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科技副乡长以来,他经常带领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排忧解难。
“向老师,浇水的时候能不能用洒水壶?用喷雾器好慢。”李琴发问。
“不能用洒水壶,洒水壶水量太大会把还没破土的羊肚菌压坏的。”向准回答。
向准是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的专家,目前是白云区“三农”专家服务团技术团的成员,每次出行吕平总是不忘把这位菌类专家带上。
李琴摘起一朵羊肚菌,问道:“这朵羊肚菌的伞部长歪了,怎么回事?”
“这是被鼻涕虫爬过了,这类羊肚菌不要让它继续生长,直接摘了。”向准说。
临了要走,向准折回来叮嘱:“种植羊肚菌的土地边沿最好弄成斜坡,你这个太笔直了,不利于羊肚菌成长。”
牛场布依族乡的小山村和瓦窑村由于多方面制约因素,还有部分群众属于低收入家庭,是精准扶贫对象。吕平到任后,通过调研,发现白云区气候条件特别适合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发展,于是他带领当地贫困户种植经济价值高、周期短、见效快的珍稀食用菌羊肚菌与冬荪。
瓦窑村村支书王正华说:“吕乡长来到村里后,先后对村里的工厂化育苗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引进新优品种,利用温室对果蔬进行春提早、秋延后种植,认真培训种植羊肚菌的贫困农户和科技示范户,让我们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技术。”
技术攻关
示范推广点对点
2012年10月以来,安顺市平坝区向阳村相继种植了1700余亩核桃,村民原本以为种植的核桃产业将为其带来长足的发展,但4年过去,核桃均未挂果。
看着一株株只长枝叶不挂果的核桃树,村民十分苦恼。
2016年1月底,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副教授裴彦军到平坝区鼓楼街道办事处挂任科技副职,在走访中听闻此事,多次到核桃产业基地查看,并及时联系贵州大学的核桃专家潘学军教授。在裴彦军的邀请下,潘学军赶到向阳村核桃产业基地,实地查看核桃树后告知村民其栽种的核桃樹是一种晚实(成熟较晚)品种,养护好6年内能挂果,养护不好挂果需要8—10年。
潘学军多次到现场传授核桃种植技巧,打消了种植户的疑虑。
蜂糖李,原是安顺六马镇当地的野生品种,果大、肉厚、汁多、口感如蜜,但由于种植户没有种植技术,蜂糖李的产量一直上不去。
2014年,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张毅等人开始关注六马镇的蜂糖李,并立项研究。2016年,借着“三农”行动的机会,张毅等四名专家被选派到六马镇作为蜂糖李研究的科技特派员。进驻六马镇后,他们一边帮助种植户打造连片的蜂糖李苗圃种植基地,一边帮助解决了蜂糖李的种植技术问题,并为蜂糖李在宣传和销售上出谋划策,农户腰包因此鼓了起来。
“过去,一棵蜂糖李树在丰果期才有20多斤,现在通过育苗、施肥、剪枝等种植技术的改进,其产量达到了50多斤,通过控制李子树的长势,蜂糖李实现了丰产和稳产,种植户收入由以前的人均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5000元。”张毅介绍。
路径清晰
“三农”行动显效益
位于黔南州惠水县西南部的芦山镇,有一类村3个,二类村1个,一般村11个,涉及精准扶贫户1046户,共3577人。
为在两年内实现贫困村全面出列的脱贫攻坚目标,2016年3月到芦山镇挂职科技副镇长的贵阳中医学院专家檀龙颜,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配合镇党委认真开展扶贫工作。
2016年4月,檀龙颜引入“贵州金果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到芦山镇花鱼村种植了60亩药用植物罗汉果,并组织成立了1个农民扶贫专业合作社。罗汉果种植期间,檀龙颜与合作社在栽种、搭架、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对示范种植户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同年9月29日,檀龙颜组织开展了罗汉果种植现场验收会,参加人数逾200人,涉及周边8个乡镇。通过现场验收测算,每亩罗汉果纯收入可达3600元,现场许多农户纷纷表示了种植意愿。
与此同时,檀龙颜还协助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指导园区建成6个育苗大棚。目前,他正积极协调镇政府与贵阳中医学院对接,准备在芦山镇山地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成“校镇联合”实习基地。以期通过镇政府与高校的合作推动地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为贫困户脱贫及地方经济发展助力……
“三农”行动一年来,像檀龙颜一样的专家在贵州各个地区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85个服务团队帮助各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2946个,已经帮助落实的发展项目1594个,帮助争取的上级财政资金61983.98万元,帮助引进社会资金53370.12万元。
专家走访调研69925次,举办农业技术座谈会和培训会14493场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75694人,培养致富带头人13211个,培训群众656586人次。
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555个,推广农业新技术3862项,解决农业技术难题9490个,协调项目2190个,协调解决资金80291.57万元,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化项目560个,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化项目投入92943万元。(责任编辑/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