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学一做”的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构建的原则及意义探讨
2017-05-23胡杨林芸
胡杨+林芸
[提 要]本文以“两学一做”为 背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构建的原则和意义,从而为协同共建模式的实施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两学一做;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共建
[作者简介]胡 杨(1992—),男,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63)林 芸(1970—),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江西南昌 330088)
两学一做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这为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教工和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当前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分头建设、互不相干的现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的建设步伐。如何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背景,推动教工和学生党支部共建,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发展大局和学生成长成才,是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立足点和关键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着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共建的内涵、作用、主要任务、建设方法、建设原则及意义开展了研究和探讨(孔祥年2009,张鹏、马宁2010,易晖2011,陈杰2015,孙皎皎2015),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学者们从共建模式(施小明,何炉进 2011,张景萍2015)、共建载体(戴毓军2012)、共建实效性评价(林凌2015)、共建作用分析(张云2012)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些研究为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共建的研究和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目前对于“两学一做”背景下的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如何共建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操作性强的相关实践,这为本课题提供了研究空间。
一、“两学一做”背景下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共建的基本原则
原则是行事所依据的准则。原则反映了事物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是人们在进一步规划蓝图和采取实践活动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原则是规律的表现,方法是原则的细化。因此原则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成效。
(一)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理论来自于实践,反作用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能显示巨大的物质力量,理论若不作用于实践,则无法从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误,也就更谈不上利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从学用结合的角度来看,凸显的是理论在实践中检验的环节。首先,解决如何“学”的问题。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共建属于较为前沿的理论与实践动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利用和借鉴。那么,“怎么学”、“从哪里学”则须依靠各高校党支部结合实际情况,从探索中求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努力探索出一套適用自身高校的运作模式,即自己跟自己“学”。此外,联动支部的领导应及时关注各兄弟院校的实践情况,通过定期交流访问活动,了解新模式,予以借鉴吸收,即从别人那“学”。
其次,解决如何“用”的问题。“两学一做”归宿在于“做”,“学”是前提和必要环节,通过“学”沉淀理论,提高“做”的效率。事物总是处于永动和变化发展之中,以前通过实践总结的理论,随着党支部客观发展变化,不一定能够完全适用于新情况,显示出一定的历史制约性。以前总结出理论,同样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必然有其科学性,所以把以前的理论用于新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扬弃”的过程,保留科学的因素,摒弃不符合现实情况的理论。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来看,主要解决的是正确理论与外在行为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知”是知道,领会,代表主体已经把正确的理论内容“内化”于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理论藏在心里都无法“生根发芽”,要改造世界就必须在透彻解释世界的基础上,积极躬行,以实践的方式引领客观事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变化。
(二)问题导向,注重实效
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方向,高校教工和学生党支部的联动共建作为新的党建模式之一,必然呈现螺旋形向上发展的趋势,在探索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许多问题,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因为问题的产生是解决问题的前兆。在联动共建过程中,课题组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党支部内形成普遍的问题意识。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次次对自身进行否定,在否定的过程中,发展事物本身。而有些党员干部存在着“一劳永逸”的想法,认为联动支部建立起来了就万事大吉,或者认为支部的发展形势非常可观,这是形而上的表现。其次,养成反思的习惯。“一日三省吾身”,在反省的过程中,能够查漏补缺,知道哪些错误可以避免。在具体的支部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些党员碍于所谓的面子,对个别党员的一些不端正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目的是为了维护对方自尊,或者是为了维系彼此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反省”显得特别重要,应不断凭借内心的道德力量进行自我检查,发现工作中出现的纰漏,及时地改正。总而言之,“只有将问题融入到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才会收到实效”。
(三)实事求是,分类指导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是毛主席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出自《改造我们的学习》。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共建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为科学的方法论,避免从主观臆断出发,避免安于现状不作为,避免敷衍上级走形式等非科学的方式方法。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我国没有任何先验可借鉴,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同理,开展一项新的工作,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只能开动大脑,集思广益,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去检验,直到某个理论被检验成功。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僵化的思维必然难以出现创新的“火花”;第二,与时俱进。高校党组织应积极开展学习中共中央最新的理论政策活动,积极与兄弟院校开展交流互访活动,交流党建的成功经验。开展一项活动,没有最新的政策作为依据和指导,必然会失去方向;故步自封,不与兄弟院校交流合作,也难以焕发蓬勃的生机。
分类指导要从高校党委和共建党支部两个层面展开论述。从高校党委层面来看,党委领导要及时高效地走访各学院党总支,深入了解各学院教工与学生党支部的发展现状,并予以关注,了解他们发展状况中的问题,并分类予以指导。例如某些党总支发展教师党员的力度不够,过分强调教学质量忽略党建,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某些党总支活动经费不足,开展党内工作懈怠,需要高校财政部门提供一定的支持;有些党总支开展实践工作滞后,跟不上新形势,这就需要高校党委领导进行及时的协调和指导。从共建党支部的层面来看,主要应强调教师党员对学生党员的分类指导,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发现其长短之处,经过教师分类的指导,扬长避短,提高共建支部活动开展的质量。
二、“两学一做”背景下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共建的意义
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共建,在于能够为师生党员之间的深入交流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这个载体,实现高校人才的输出,提高高校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先进性,同时也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特别是在“两学一做”强调“做”的背景下,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增强师生间交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校作为衔接学生与社会的最后一环,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大学生从高校踏入社会,他们的精神面貌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风气,也体现了高校教学和培养人才能力的高低。高校是提供社会发展力量的“供血库”,这是国家赋予高校神圣的职责。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有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二者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党员可以获得更多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锻炼做人本领的“营养”。与此同时,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通过与教师互动,可锻炼他们的胆气,锻炼他们的口才,对于日后踏入社会,改变沉闷不善交流的性格大有裨益,直接助力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作为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的最新动态,了解学生的最新需要,有利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以及管理和科研水平,进而满足学生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顺利成才。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毕业生的质量,毕业生就业后,如能获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给学校赢得良好声誉,则会为学校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形成良性循环。
(二)激發党建联动力量,提升党员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能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身边的群众,吸引人民群众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所以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所在,先进性也依靠千万共产党员的素质来体现。教职工党员无论是在人生阅历上,还是思想道德品行上,都比学生党员更为丰富,更为先进。通过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共建,教职工党员能够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将自身优秀的思想理论,觉悟见解辐射给学生党员,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陶,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教师党员可以通过直接带领学生党员践行“两学一做”,上行下效,提高学生对于“两学一做”的理解与认同,进而转化为自觉的心动。此举有助于高校师生党员先进性的全面提升。
(三)利于创新党建模式,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新模式的创建必然有其客观的实践基础作为支撑,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的联动共建,有其科学性,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必然会加速高校党建新模式的诞生。创新学生党支部的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战斗力与凝聚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强堡垒。当今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参与度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好,科学性越来越强,积累的党建工作经验越来越多,这是党建工作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通过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的联动,制订共建目标,协商策划共建方案,安排实施活动,会议研讨活动经验等,可使师生党员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党支部更具战斗力和凝聚力,进而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
三、总结
本课题研究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两学一做”背景下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共建原则,明确了推行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协同共建的重要意义,并拟以“两学一做”为切入点,构建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协同共建框架:以师生互动为推力,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推进协同共建。通过创新学习(总分型、开放型、适应型地学习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明细义务、具体要求、公开评价等促进师生互动常态化、作用发挥实效化、工作效应长久化。通过实践,最终全面提升高校教工及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提高高校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进一步促进教师修德敬业、奉献社会,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发武.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的现状分析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8).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