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秸秆还田问题与对策
2017-05-23王二伟耿若飞余从文
王二伟++耿若飞++余从文
【摘 要】据统计,2006年中国玉米和水稻、小麦3大作物的秸秆产量达5.89亿吨,占秸秆总量的77.2%。其中,玉米秸秆资源丰富,达2.91亿吨,是各种作物秸秆数量中最大者,占中国作物秸秆总量的38.2%,本文主要浅谈玉米秸秆还田遇到的问题和对策,为玉米秸秆还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玉米;秸秆;问题;对策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the grain output of corn and wheat in China in 2006 reached 589 million tons, accounting for 77.2% of the total crop. Among them, the corn straw resource is rich, 291 million tons, is so much in all kinds of crops straw stalk number, account for 38.2% of the total crop straw in China,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 about the corn straw returned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provides certain reference for corn straw returned.
[Key words] Corn; Straw;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1 目前玉米秸秆还田现状
1.1直接还田
包括翻压还田、覆盖还田。其中,采用机械将秸秆粉碎还田,多道工序一次性完成,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能促进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速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下茬作物产量。而秸秆覆盖还田后,阻挡了自然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保护土壤,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水分散失,使土壤有效储水量明显提高
1.2过腹还田
即将秸秆作为粗飼料,饲喂牲畜后以粪便形式归还农田。过腹还田不仅加速了还田纤维物质的腐解速度,发挥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作用,同时对于维持和提高土壤中N和K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3堆沤还田
即利用高温发酵原理堆沤秸秆,然后还田。该方式的特点是所需时间长,劳动强度高,但成本低廉。目前生产中通过运用催腐剂、酵素剂等,可显著缩短沤制时间。
1.4快速腐熟直接还田
主要是利用秸秆腐解剂快速腐熟秸秆直接还田,腐解剂中富含高效微生物菌,其作用是促进秸秆快速腐解。
2 存在问题
未腐熟的秸秆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和虫卵,可供病菌侵染以及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取食和繁殖,增加下一茬作物受到危害。秸秆还田技术使用不当影响小麦出苗,造成小麦抗寒抗病能力下降,多数地块秸秆掩埋深度不足20cm,秸秆埋得浅,不能有效腐熟,虫卵、幼虫的存活率高,影响小麦根系下扎和麦苗生长。秸秆还田后不及时腐熟,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致使秸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瘦弱,生长不良。技术不配套容易造成苗黄、苗弱,小麦抗逆能力下降。玉米秸秆还田后往往整地质量较差,农民群众为保全苗而盲目加大播量,基本苗过多,加之春季追施氮量偏大,导致群体过大,田间郁闭,影响通风透光,加重病虫危害。
3 玉米秸秆还田的对策建议
3.1耕层要深,整地要精细
加深耕层不仅有利于活化犁地层,促进作物根系下扎健壮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抗倒抗病能力,而且可以将翻入土壤中的秸秆与土体充分融合,加速秸秆腐熟,提高整地质量。加深耕层要求耕深达到25 cm以上。可以结合机械深松,每两年深松一次。利用旋耕机整地后,要多耙几遍,达到上虚下实,做到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耙之后必须耙实。
3.2 多举并措加速秸秆腐熟
一是将玉米秸秆尽可能粉碎,便于腐熟;二是玉米收获后,秸秆含水量较大,应及时将秸秆翻入土中,有条件的可以立即浇一次水,这样可以使秸秆更易腐烂分解;三是在秸秆还田时增施速效氮,调整土壤中的碳氮比,以加速秸秆的腐熟;四是还田时施入秸秆腐熟剂,以加速秸秆的腐熟。
3.3 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一适时对玉米秸秆还田地块进行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小麦播前整地时,用3%辛硫磷或3%甲基异硫磷粉粒剂60~75 kg/hm2加细土150 kg随犁地施入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虫;二用杀菌剂加杀虫剂拌麦种,如12.5%硅噻菌胺、2.5%咯菌腈、3%苯醚甲环唑、6%戊唑醇等加辛硫磷乳油拌种,从而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等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
3.4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技术培训
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播秸秆利用和秸秆还田技术知识,以焚烧秸秆引发火灾的事例教育群众,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焚烧秸秆的危害,提高其利用秸秆的自觉性,切实禁止秸秆焚烧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