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05-23赵理梅
赵理梅
【摘 要】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弄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之后,灵活地运用到解决问题当中,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解决问题 興趣 理解能力 画图
小学中年级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而解决问题的教学在中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则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涉及从一般到典型、从一步到几步、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以前旧教材中有的数学题目,学生都有一般的解题套路。做题时,有的学生常常会用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解决另一种题型;还有就是学生能看懂题型,但套用公式解答,这类学生对题目不能很好地理解,只是盲目地、机械地照套。
新课程在编排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提倡用多种方法解题,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形成一套独特的解题方法,不再强调方法的简略,而是注重方法的形成,重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找出规律和特点。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时地点拨和引导。
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教学时,我会搜集有趣的生活素材,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际问题应用到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并且适当地设置悬念,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用乘法解决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为了迎接‘花样校园检查,学校准备在操场旁圈出100平方米种植花草。如果种植‘台湾草,每平方米15元;如果种植普通草,每平方米9元。如果你是校长,你该怎样种?你会考虑哪些因素?请同学们帮助设计。”由于操场是学生熟悉的地方,又是学生天天活动的场所,因此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这时有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台湾草与普通草相比有哪些优点?它耐踩吗?美观吗?”还有学生提出:“种上‘台湾草是不是永远都不枯萎?”“学校有钱吗?普通草是不是物美价廉?”能不能两种草各种一半?或者先种普通草,等学校有钱了再种‘台湾草?”“如果普通草每年都要重新种,是不是用很多钱?”等等。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容易发现问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同时,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他们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趣。于是我就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使他们在亲自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获得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我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超市购物并将购物小票带到课堂,向其他同学介绍购买的商品,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合作解决。如“一瓶洗发水和一包糖一共用多少钱?”“一支铅笔比一支钢笔少多少钱?”这些问题来自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趣盎然地进入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数学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数学知识就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
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对数学知识进行吸收、记忆和简单应用,是学会知识再去解决问题;而在新教材中,学生需要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加工转换,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条件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新教材中,让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教会学生搜集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中常见到“一共”“还剩”“同样多”“比……多”“比……少”等关键词。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中为学生解析清楚这些关键词的意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根本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甚至连题目都没有读完就开始解答,结果往往出现错误。例如:“红花有7朵,白花有56朵,黄花的朵数和红花同样多。白花的数量是黄花的多少倍?”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同样多”是什么意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
三、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会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某些题目上指导学生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是必要的。借助线段图可以使题意更直观,更形象,化难为易。有些数学问题的条件关系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清,而画出线段图可以准确地找出信息间的对应关系。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个问题时,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比如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就要画4段与之前等长的线段来表示4个8元。具体线段图如下:
因此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
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经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弄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之后,灵活地运用到解决问题中,从而更有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