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斯利学院:培养改变世界的女人
2017-05-23□温宪
□ 温 宪
韦尔斯利学院:培养改变世界的女人
□ 温 宪
位于美国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是一个汇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的城市。就在城西约20公里外的韦尔斯利镇,还有着一所赫赫有名的女校——韦尔斯利学院。
尽管这所学校的学生不足2500人,但它有一句气势磅礴的口号:为立志改变世界的女性提供一流的教育。每年的新生入学季,学校都会在显眼处挂上横幅,上面写道:“改变世界的女人。”
在其建校至今的近150年间,从韦尔斯利学院走出过众多不平凡的女子,其中有今年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美国第一位女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女天文学家安妮·坎农,以及宋美龄、冰心等等。然而,著名校友并不是韦尔斯利学院的女生们所最津津乐道的,她们引以为豪的是,她们最喜欢的一款T恤衫上这样写着:“这不是一个没有男人的女孩的学院,而是一个没有男孩的女人的学院。”
从女性的角度看待问题
在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慈善办学是一个有着深厚渊源的传统。“妇女也能做些什么,我给她们这个机会。”1870年韦尔斯利学院的创始人亨利·杜兰特这样说道。5年后,学校正式接纳第一批女学生。
望文生义者容易将女子学院理解为是一个很封闭的学校,但有着56个文理专业的韦尔斯利学院恰恰相反。办学者非常明智地利用波士顿名校云集的优势资源,容许学生们用“海纳百川”的方式到哈佛大学等邻校听课,以汲取营养,完成学业。
除与波士顿商学院、奥林工程学院等有直接学术合作关系外,韦尔斯利学院还与麻省理工学院有学术合作关系。如果韦尔斯利学院的学生参加两校双重学位学习项目,最终完成学业的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两校学位。
在这个清一色女学生的世界里,目前男女教师大约各占一半,但学校的13任校长和所有部门的主管均由女性担当,这项传统自百余年前建校起沿袭至今。在现任校长金·博顿利看来,韦尔斯利学院的教育意在让女性学会从女性的角度看待、解决问题,并且最终广泛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尝试给世界带来更好的改变。
这里还有一套被学生称道的“荣誉系统”:校方信任学生,允许她们在期末考试一周以内的任何时间,在没有监考人的情况下考试——当然,如果有谁滥用这一信任,胆敢作弊,一旦被发现,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在这里,“监考人”是每个学生的荣誉感与责任心。
与早期的校园相比,如今的韦尔斯利学院最大的变化是没有了那幢名为“学院大厅”的奇特建筑。当初虑及女生的安全与方便,韦尔斯利学院的主要建筑为一幢150米长、5层楼高的砖木混合建筑。在这幢由哈马特·比灵斯设计的“学院大厅”内,既有学院教室,也有学生宿舍,此一奇特之处在当时美国大学校园内可谓独一无二。
1914年3月17日,“学院大厅”发生了一场至今无人能够说清确切原因的火灾。这场火灾最初是由住在4楼的邻近动物学系实验室的学生发现,一些人认为是这一实验室内电路故障引发了火灾。这场损失惨重的火灾最终使得校方下决心重建校园,将宿舍楼与教学楼完全分开。自1921年至上世纪60年代末,韦尔斯利学院渐次完成了现有校园的重新建设。
如今的韦尔斯利学院校园,是公认的全美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学院占地两平方公里,其中可以见到美国大学校园很少见到的围墙,滕蔓植物缠绕其上,像一道弯弯的绿篱。校园内古树参天,有集中种植的橡树园,更多的是一坡一坡的松树和北美大陆几乎无处不在的大叶红枫,林荫道蜿蜒其中,连接各处,俨然一座森林公园。走在其中,能看见不少城堡般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塑,贵族气息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扑面而来。
宋美龄和冰心的韦尔斯利岁月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韦尔斯利学院的最大声名得益于“第一夫人摇篮”的称号。上流社会的豪门望族们争相把女儿送到这里,接受“符合名媛淑女”的优质教育。学校的课程从艺术、文学到社交、礼仪,甚至是如何泡好一杯咖啡。有人曾这样描述一个典型的韦尔斯利女生,在学校里念文学或者艺术陶冶情操,举止大方,在毗邻的哈佛有一个未婚夫。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世易时移,如今的韦尔斯利学院不再专注于将学生打造为“未来领袖的妻子”,而是教学生如何成为一名明日领袖。校长金·博顿利说:“我们希望校友能在她从事的行业中领导变革,不论是艺术、科学或是人文领域,不论是在营利性或是非营利性组织。成功的韦尔斯利女性不仅有发言权,还要懂得利用它来创造有益的影响和变化。”当然,这里的女生依然备受欢迎,很多事业有成的男士都将“韦尔斯利女生”视为未来事业和生活的好搭档。
宋美龄是出现在韦尔斯利学院的第一张中国面孔。她在这里的4年学习生活对于她的人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943年,宋美龄回到母校韦尔斯利学院
宋氏家族与美国渊源很深。1907年夏,宋美龄跟随二姐宋庆龄等家人从上海出发赴美国学习,当时仅有10岁。抵美后,她先被安排进入新泽西州萨密特镇波特温小姐主持的男女同校的小学校学习一年,主要学习法语和拉丁文,之后又到佐治亚州德莫雷斯特念书,1909年到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与二姐宋庆龄做伴。由于年龄的原因宋美龄在威斯里安学院当了3年“自由旁听生”,1912年正式成了该校一年级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先后都成为威斯里安学院的学生。1913年,二姐宋庆龄毕业回国,为了与当时就读哈佛大学的哥哥宋子文离得近些,16岁的宋美龄转到韦尔斯利学院学习。
宋美龄在韦尔斯利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兼修哲学。从美国南方转入东北部,宋美龄经历了一个调整适应过程。韦尔斯利独特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使得宋美龄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并在韦尔斯利学院与宋子文的一位哈佛同学有过一段初恋。现在,韦尔斯利学院还保留着宋美龄留学期间的许多活动、学习和生活记录。为了感谢母校的培养,宋美龄曾经两次回到韦尔斯利学院。
中国著名作家冰心也与韦尔斯利学院有着不解之缘,在其所著的《在美留学的二三年》中记述了这段经历。1923年至1926年间,冰心以优异成绩获得韦尔斯利学院奖学金,在此攻读英国文学。留学期间,冰心每天绕着校园里的waban湖散步,创作了影响几代人的名作《寄小读者》,她在文中将这个湖亲切地叫做“慰冰湖”。冰心在这些作品中以通讯的方式,给小朋友写信,描述了她在美国留学的生活与见闻。
在前往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韦尔斯利学院攻读时,吴文藻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另一名校达特茅斯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9年,冰心与吴文藻举行婚礼,可以说是韦尔斯利学院见证了两人的恋爱过程。
希拉里第一个闪亮的“第一”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与韦尔斯利学院的故事开始于1955年。当时,奥尔布赖特中学毕业后,被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特·霍尔约克大学、丹福大学、韦尔斯利学院同时录取,最终她选择了提供数额最高的全额奖学金的韦尔斯利学院,学习新闻和政治学。4年后,奥尔布赖特以优异的成绩从韦尔斯利学院毕业,她的毕业论文是关于1944年至1946年担任捷克斯洛戈克总理弗林格的。在韦尔斯利学院,奥尔布赖特与克林顿家族开始了深交。在克林顿任总统时,奥尔布赖特被任命为国务卿,而她又与希拉里同为韦尔斯利学院的校友。
毫无疑问,希拉里已成为韦尔斯利学院最为著名的校友之一。在希拉里的一生中,有过多个闪着光环的“第一”:她是沃尔玛公司第一位女性董事;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联邦参议员;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公职的第一夫人。但她人生中第一个闪亮的“第一”便是1969年成为韦尔斯利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位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的学生。
希拉里·克林顿在韦尔斯利学院读书时的旧照
1969年春天,作为第一位在韦尔斯利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的学生,希拉里感到有些紧张。她的同学埃尔迪是美国前国务卿迪恩·艾奇逊的孙女,正是这位埃尔迪认为当年的毕业典礼需要本年级学生中出一个佼佼者发表演讲。在她的推动下,并经过校长同意,最终希拉里被推举为毕业典礼演讲人。在毕业典礼的前一晚,希拉里的演讲稿仍未完成,她来到埃尔迪家,埃尔迪向爷爷介绍,这就是明天准备发表演讲的女孩。76岁的艾奇逊笑着握着希拉里的手说:“我期待着明天听你的演讲。”希拉里赶回宿舍后,又奋斗了一个晚上,完成了演讲稿。希拉里说,她从未想到,40年后,自己也步艾奇逊的后尘成为美国国务卿。在希拉里的毕业典礼演讲中,其中一部分内容是批评主流社会不尊重弱势群体,指出政府失去了年轻人的信任等,其观点之犀利引来一些争议,却也作为韦尔斯利学院的“第一”而留在史册。
“对我们来说,入学时,韦尔斯利是一所女孩子的学校;离开时,韦尔斯利是一所女子学院。”希拉里在《亲历历史》一书中这样评价韦尔斯利带给自己的转变,“完全的女子学院让我可以专心于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和培养课外领导能力。回忆韦尔斯利4年,我几乎没有什么遗憾。”
韦尔斯利和它培养出的一代代不平凡的女性一起,不断地创造着历史——而这也正是历史对一所大学最高的赞美。
(摘自《东西南北》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