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对加强高校学生文明素质养成途径研究

2017-05-22汪明天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途径

汪明天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对高校学生文明素质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变革和第二课堂的开展三个方面,探讨大学语文的教学对加强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语文;文明教育;途径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而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在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修养和人生价值观念受一定的影响,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上课迟到早退;在教室内吃早点;机房上课不穿鞋套;不爱护教室公共设备;宿舍卫生脏乱差;公共场合抽烟;食堂剩饭剩菜现象严重等等。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不仅违反了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更污染了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进行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体味人文之美,从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因此, 大学语文教学对高校学生文明素质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可以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变革和第二课堂的开展三个方面,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应注意文学知识的讲授,还要关注到学生文明素养的熏陶和培养,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爱国主义、理想道德等方面的文明素养教育。如儒学经典《四书》是中华文化的宝典,其中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在当代仍然有其现实意义,选择相关篇章进行学习,对大学生立德、处世文明素养的培育有积极作用;在讲授庄子《秋水》时,应突出教育学生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我的信仰》是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演讲,文章的学习让学生能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生活态度、政治立场、以及他对宇宙的奥秘,宗教的真谛所做的哲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独立的人格。

二、教学方法的变革

传统的大学语文笔记板书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让新时代大学生接受和喜爱,更难以深入达到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的目的,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可采取音乐、朗诵、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给学生们带来美的感受和新鲜感。如《诗经·蒹葭》和苏轼《水调歌头》等课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尤其是音乐专业学生演唱相关流行歌曲,在歌声中体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讲解《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电视剧《红楼梦》理解。又如,王实甫《西厢记》课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角色的代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物的个性及思想,同时增加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新鲜的教学方式中感受文学之美,文明之美。

三、第二课堂的开展

第二课堂是为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成果而延伸的课后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可以为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提供更广阔的途径。如在诗歌内容课堂教学后,举办诗歌朗诵比赛,对原创作品给予加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还可以通过诗歌主题的限制,弘扬青春正能量,加强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又如将《西厢记》课堂教学及话剧表演比赛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剧本的原创写作,通过戏剧表演展现文明修养;再如应用文求职信写作课堂教学后,开展简历创作大赛,在编写自己简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优点,从而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进行思想和行为的修正,达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把大学语文的教学从教室延伸到课外,让大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有了新的载体,不仅能进一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更使大学语文教学不至于略显枯燥,反而生动有趣,更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大学语文作为新时期初恢复的高等教育课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逐渐成熟。大学语文的教学不仅应突出其文学性,更应该体现弘扬现代人文意识,突出其教育性,以人文教育为基础,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民族精神、人格品性的教育和培养。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当代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谢昭新,张器友.大学语文[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途径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基于公安职业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