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岗敬业 务实钻研

2017-05-22熊玉娟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

熊玉娟

摘要:在图书馆工作二十多年,我从最初对图书馆知识一窍不通到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期间从事了期刊阅览服务、流通借阅服务、文献资源建设三个阶段的工作。总结这二十多年的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有一颗爱岗敬业的心,认认真真地、踏踏实实去钻研,就能做出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工作;图书馆职业

小时候我常拿父亲的借书证去图书馆看书,非常羡慕图书馆工作的叔叔阿姨,有那么多的书看多幸福,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成为其中一员。父亲体弱多病,从我记事起就想学医以便照顾他。我如愿地学了医,但在实习的时候,我出现了晕血的症状,从那时起我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心理障碍,毕业分配工作时,我放弃从医,在铜仁学院电教中心和图书馆这两个岗位上,我毅然选择了图书馆。

一、期刊阅览服务

1993年卫校毕业,我参加图书馆工作。最初我从事报刊阅览服务,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开始的一切都很陌生,工作无从着手。我虚心请教同事,阅读期刊方面的书籍自学,渐渐了解了期刊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掌握了整个工作流程,包括报刊的验收、登记、上架、装订。

当时的图书馆条件有限,实行闭架阅览,二班制,每班一人,每天一个班次就需接待读者七八百人次,除给读者取书,没有更多时间巡库。期刊出现了开“天窗”和少页的情况,看着残缺不全的刊物我感到非常痛惜,这种行为不仅破坏图书,影响馆藏质量,也损坏其他读者的利益。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漏洞?怎样才能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我结合实际,总结工作经验,想出了解决办法。我改变过去的读者登记方式,由最初的只登记姓名变为每借一种期刊登记一次姓名,将读者姓名与所借刊名记录在一起,同时提醒读者先检查期刊是否损坏,如有立即报告工作人员作登记。这样一来,根据登记情况可追查到损坏人,做到有据可查。通过这小小的改变,收到了良好效果,缺页和开“天窗”现象大大减少,对工作人员实际工作量的统计也更加准确。同时,对了解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阅读需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书库流通工作

1998年我通过竞聘调到文科庫从事读者流通服务。这一年儿子出生,因为工作原因我与爱人两地分居,我一人照看孩子,孩子刚满两岁便把他送到幼儿园,每天六点半就把他从熟睡中弄醒,回想起来,让孩子受了不少委屈。流通服务对我而言又是陌生的,图书不同于期刊,馆藏数量多,读者借阅量大。首先要熟悉图书排架,我馆图书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起初我对分类法一窍不通,认为是按数字大小顺序进行排列。通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我掌握了排架的规律。当时计算机管理还未在地方高校图书馆普及,我馆实行传统的半开架手工借阅方式,从读者查卡片目录到填写索书单再交由工作人员取书,是相当繁琐的过程。当时文科库只有两名工作人员,每天除了给读者查找图书,将归还图书上架,还要将借书卡归放在各个读者的户头下,劳动强度可想而知。

当时的流通工作出现了一个难题,刚进校的新生借阅图书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目录卡片上随便指定索书号便交与工作人员查找,找到以后又发现很多都不是需要的,反复重借,增加了无谓的工作量。针对这种情况,我向馆领导提议,在前排书架上放置新到图书和经典名著,读者就可直接进行挑选,方便拿取,既节省读者时间,也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由于馆藏资源有限,当读者需要的图书借出或没有时,我尽力向他们推荐相关图书,做到“每本书有其读者,每个读者有其书”,同时准备了读者推荐本,让读者把想看的图书信息登记在本子上以供采访人员参考。流通服务工作非常辛苦,常常一天下来腰酸背疼,但看着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我深切地感到工作的幸福,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三、回溯建库工作

2000年以来,计算机在各高校图书馆逐渐普及,我馆为适应图书馆工作自动化的需要,开始筹划建设中文图书的回溯书目数据库。当时没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大家对计算机知识一窍不通,连最基本的开关机都不懂。针对这种状态,馆领导选派一部分同事到计算机系参加培训。由于学历方面的原因,我几次都没被选中,心里很不是滋味,也不服气。难道自己真的不行吗?我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多说话,但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我不能气馁,更不愿被淘汰。于是我去书店买了本《最新电脑短训班教程》自学,下班除了做家务还要照顾两岁多的孩子,根本没时间,家里也没有电脑,只有利用晚上孩子睡着以后和早上读者少的空隙时间背五笔字根表,边背边在键盘上练习,刚开始练习有规律的字,一天练习几个,反复练上几十遍,熟悉以后又练习独体字。坚持一段时间后我掌握了五笔输入法,打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参加培训的同事也陆续结束培训,馆里通知有意愿参加回溯书目数据库建设的职工报名,我积极报名想争取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此后的考核过程中,我顺利通过打字速度等多方面的考核,成为图书馆选定的六人回溯书目数据库建设小组的一员。

回溯书目数据库建设是一项艰苦而繁重的工作,图书馆成立了建设小组并制定了回溯书目数据库建设方案。当时我馆有近30万册藏书,但只有三台计算机六名数据录入人员。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实行二班制,我参与了回溯库建设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业务知识培训、书卡核对、数据录入以及数据审校。通过这次书目数据库建设,我受益匪浅,真正体会到图书馆工作不只是借借还还,还有更多的专业知识需要学习掌握。书目数据库建设完成后,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在流通部的部主任退休前夕,领导有意安排我接任,我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没有接受,建议由更有经验的老同志来担任,工作上我会竭力协助,领导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也同意了我的申请。此后在对文理科资料室图书进行数据录入时,馆领导安排我担任此次数据录入的培训指导老师。

四、采访编目工作

2006年,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科人员调整,领导将我调到文献资源建设科从事文献分编工作,文献分编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分编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能准确把握文献学科内容进行分类,这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求知识面广。我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了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我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并利用寒暑假完成了汉语言文学大专的自学考试以及贵师大函授本科课程,取得了大专及本科文凭。同时,我也加强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学习,阅读了《图书分类法》、《普通图书著录规则图例手册》、《普通图书机读书目数据》等专业书籍,这使得我对图书分类、编目规则以及机读目录的著录格式有了更深的掌握。在对图书进行分类时,我严格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做到辨类准确、前后一致;在书目数据著录时,我严格按照《中国机读目录格式》和《文献著录标准》进行著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同时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借阅到更加适合自已的图书,我们制定了附加区分号规则,即将书名相同著者不同的同类目图书集中放在一起,读者能够进行对比借阅。

在学习中我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学得快、记得牢;在工作中讲究方式方法和工作实效。每次遇到问题我都认真查找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一个个问题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到解决时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更加增强了信心和激情。同时我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工作经验记录在本子上。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时间长了积累多了,我将其整理撰写成论文发表,同时积极申报职称,在2011年取得了副研究馆员资格。二十多年的图书馆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岗敬业的心,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钻研,就一定有所收获,有所成功。

参考文献:

[1]周安帜.服务真情弥笃 图苑情怀如故——23载高校图书馆工作道白[J].图书馆论坛,2008(5):151-153.

[2]王会丽.“爱“在图书职业中[J].河北科技图苑,2008(4).

[3]赵继红.我的图书馆人—从业抒怀[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图书馆
去图书馆坐坐
图书馆
图书馆里送流年
夜间的图书馆
图书馆里的小惊喜
图书馆 Library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