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成语与俗语为例说明隐喻在翻译中的作用

2017-05-22朱明侠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成语隐喻

朱明侠

摘要:隐喻是修辞学手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深入探索隐喻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但表现为对人及其生活的影响,还表现为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影响,尤为突出的是文化价值层面。以民族文化对隐喻产生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隐喻在成语翻译中的作用。

关键词:隐喻;民族文化;成语

一、关于隐喻(метофора)的研究

隐喻又称暗喻,是一种修辞学手段,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通过隐喻方式形成的词的转义就是隐喻性转义,隐喻性转义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具有语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能对不同的所指进行比较;2)意义具有形象性。形象性能保证全面地认识被比较的事物,不需要借助逻辑手段即可将不同概念进行联想。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隐喻的基本点在于它“把属于一种事物的名称运用于另一种事物”。例如,соль本义为“盐”转义为“精华、风趣、要点”。为什么人们会把“盐”和“精华”联系到一起呢?这是因为在俄罗斯有一种传统的礼仪,即向尊贵的客人敬献面包和盐,它的意义相当于我国藏族同胞向客人敬献的“哈达”,表示尊敬和欢迎。因此соль成为一种美好,珍贵的情意的象征。

二、隐喻在成语翻译中的作用

隐喻的形成与民族文化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民族文化直接影响着隐喻的产生、使用和理解。仅以成语翻译为例,举例说明:

(一)成语隐喻义与历史

许多成语与该民族的历史有关,如:1)казанская сирота,喀山弃儿——装可怜的人2) мамаево побоище(一场混战——混乱不堪,乱七八糟)等, мамаево побоище 的来源是1380年9月8日,蒙古金帐汗国可汉马麦统兵30万,莫斯科大公伊万诺维奇统各公国联军15万,双方在顿河进行了一场血战,马麦军队惨败。

(二)成语隐喻义与民俗

俄语成语спустя рускава 的隐喻义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要理解这一隐义就必需了解俄罗斯的民族服侍。俄罗斯从前穿的衣服,袖子很长,干活时需把袖子卷起来,如果放下袖子则意味着不卖劲,故表示“粗枝大葉、马马虎虎”。

(三)成语隐喻意义与文字

汉语用“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没有眉目,“一波三折”比喻事情进行中阻碍曲折很多。如:

1)от аза до ижицы从头到2)сидеть на азах 开始入门 3)ни аза в глаза目不识丁 4).от ижицы аза не различать一无所知5)от а до я 全部,6) не знать ни а ни б一窍不通

(四)成语隐喻义与文学

俄语成语能反映俄罗斯文学的基本面貌,是因为出自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成语在整个俄语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如:1)А воз и ныне там 毫无进展2)Волга впадает в Каспийское 契科夫,伏尔加河流入里海,喻众所周知,毫无争议的真理。3)Без руля и без ветрил 莱蒙托夫,无舵无帆,喻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三、隐喻在俗语翻译中的作用

(一)С волками жить–по волчьи выть. 近墨者黑, 跟狼生活,按狼的习性。

(二)а всякое хотение есть терпенье. 欲速则不达。3)Рука руку моет. 狼狈为奸。

四、总结

自古以来,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频繁,导致俄语中很多隐喻意义的谚语都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汉语四字典故。汉语的典故具有在音节上节奏明快、句式短小的特点,如果将俄语的隐喻性成语和俗语译为这些汉语典故语言,会使得隐喻具有了音、形、义之美,并且增加了语言表达的效果与寓意,使读者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郑体武.俄国现代主义诗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任光宣.俄国文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4]朱全国.文学隐喻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Ушакова Ю.Н. Очерки истории языка русской поэзии XX века. Образные средства поэтического языка и их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я. [M].- М.: Наука, 2005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成语隐喻
《活的隐喻》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猜成语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