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小组合作之我见

2017-05-22陈永

赢未来 2017年1期
关键词:几何图形小组合作有效策略

陈永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通过自我课堂实践反思与同伴观课议课,我发现小组合作的内容确定、过程实施、科学汇报、正确评价等都是有迹可循的。

关键词:几何图形;小组合作;有效策略

正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性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非常想在自己的课堂上践行新理念,给予学生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当面对七八十人的大班额现状时,我又该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而不是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落于俗套呢?基于这样的思考,通过自我实践反思、同伴观课议课,我对大班额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有效策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探究,发现小组合作的内容确定、过程实施、科学汇报、正确评价等都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慎选内容,确保小组合作的实效。

在公开课上总能看到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讨论,围成圆桌的、方桌的、前后桌的、4人小组的、6人小组的,热热闹闹,形式多样,不一而足。可有些时候,观课者就会发现,这样的小组合作要求不明确,指向不清晰,多数会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成了展示老师课程理念的一种摆设。

案例一:在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这节课时,老师先复习了等式的性质1和2(加减和乘除),再复习了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明确了解方程的注意事项,这时出示了例题:3X+8=53,然后就直接對学生说:“小组讨论!”群生愕然,茫然不知所措,听课老师也是雾里看花,没看明白他讨论的意图。

又甚或什么内容都让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得令学生一头雾水。

案例二:Z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二下的“混合运算”时,出示8+3X5,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它的运算顺序。对于像运算顺序这样约定俗成的内容,学生探究的空间在哪儿?探究的价值何在?……

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会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快乐,教师品尝到教育的幸福。

案例三:M老师在执教人教版六上《圆的周长》时,活动前,先明确要求,安排6人为一小组,测量学具袋中所备的4个圆形的周长与直径,进而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的规律,学生兴奋、惊喜,充分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也享受到了教学的幸福感、成就感。

通过观课,反思对比,我发现: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正确选择探究的内容是小组合作的前提,有探究空间的内容才有探究的必要与价值。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根据内容审慎地选择教学的方式。

其次,巧用智慧,有效实施小组合作。

当我们确定好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后,课堂上的教学实施最能体现我们教师的教学智慧了。面对七八十人的大班额,完全放手,学生会乱成一团,局面失控;教师挟制太多,又会限制学生的自主性,如何做到收放自如?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分组。

由于面对大班额的现状,我们老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

(1)人数方面: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没有与人合作的经验,难于组织,可以选择同桌2人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合作的能力,可以选择3—4人一个小组;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小组合作的经验,可以选择4—6人为一个小组。只有分组合理,才能保证每个成员在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

(2)人员组成方面:最好选择异质互补的人员结构,让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影响带动弱一点的学生,共同发展。

2.合理分工。

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及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实施,开学初我对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了分工。

以4人小组为例,我为每个小组的成员编号分工:1号学生是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小组的活动;2号学生是记录员,负责记录数据;3号学生是监督员,监督大家的活动参与及完成任务的情况;4号学生是汇报员,负责汇报本小组探究的情况及结果。这样分工后,学生慢慢就明确了自己职责,保证了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定期进行角色互换,让每个学生在每个角色中都能得到锻炼与成长。

3.常态训练。

当完成了前两项的工作后,我们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上就要经常训练,长期坚持。这样,小组合作的方式与操作办法才能得以巩固与发展,小组合作的教育效果才能得以延伸,学生的素养才能真正得以提升。

再次,科学汇报,增加小组的凝聚力。

小组合作探究后,如何汇报也是一门学问。

课堂上,我们发现汇报时经常会让“强者”抢占先机,这样就容易出现学习能强的小组代替了弱的小组,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代替了弱的学生,从而,隐藏了学生探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选择了让“弱者”先说、“强者”补充的办法。这样,学生的汇报就能够更真实、更全面,从而,让“弱者”得以锻炼与展示,让“强者”学会倾听与分享,同时,也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最后,正确评价,激活小组的爆发力。

观课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汇报时,说:“我认为这里应该……”,老师评价时说:“你说的很好”“回答得很全面”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可仔细想想,这样的汇报与评价都是基于个体的评价,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采用小组合作是课堂上临时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团队中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既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探究了知识,学习了方法,又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才是小组合作的价值体现。所以,在汇报时,我要求汇报员的开头一定是:“我们小组认为……”;在评价时,无论是师生评价还是生生评价,我们一定是评价整个小组的,“你们这个小组的探究很全面、很完整……”等,而非个人的。

教育如浩渺天际,广阔无垠;教学如灿灿星辰,百花齐放。在大班额下,寻求小组合作的有效策略方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也只是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只为追求最本真、最有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猜你喜欢

几何图形小组合作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探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手工制作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作文评改“五步曲”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