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吼与叹息

2017-05-22于跃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剧作家东北心态

一、“怨恨”的剧情设计模式

叶郎曾说“凡是对现实的生活(政治风度等等)表示一种带有否定性的情感都属于怨”。[1]在东北沦陷时期,金剑啸和李乔的戏剧都做到了从客观实际出发,表达了自己对山河破碎的极度不满和深深的怨念。两人设计的剧情往往都是善良有道德的人在暗无天日的社会下苦苦挣扎,最后希望破灭,家破人亡。我们姑且把这种剧情称之为“怨恨的剧情。”在李乔的《黑白线》中,由于老何的蒙骗,士敏一家人面临着生活的绝境。在《下等人》中,方志平本来是个有志青年,却被胡二爷和美林骗的一无所有。老何与胡二爷等人伤天害理,但却没有任何的方法来惩治他们。这种“好人没好报”的剧情设计,是李乔对社会和人性深刻观察的结果,这种怨恨的指向,往往是剧中的人。与之相比,金剑啸的作品所“怨恨”的对象,往往是“这年头”。他的《黄昏》和《母与子》都描写了底层群众的困苦生活,讽刺了上层显贵,但我们却并没有在他的戏剧中找到这些坏人的身影。在金剑啸的剧作中,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坏人”。那怨恨的指向,就是日本人所谓的“王道乐土”。

虽然同样以“爱国主义”为戏剧创作的基本主题,但是金剑啸更关注的是呼吁反抗。李乔则更关注于戏剧对于东北真实生活的反应,这种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殖民统治影响,但绝非完全取决于此。李春燕认为“李乔的戏剧作品多产生于东北沦陷中后期,他们没有得到党的直接领导,而日伪对文艺的反动统治又日益增强……多采取隐蔽的形式和隐晦曲折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2]不可否认,日本的镇压确实会对剧作家的心态产生极大的压力。此外,对于东北民众的不同态度,也是影响两人创作心态的重要原因。

对于“怨恨”剧情的不同处理,金剑啸以其高昂的斗志表达了对独立、自由、主权的诉求,体现了他对于东北深深的关切心理,以及对如何进行革命和反抗的担忧。李乔则多角度的对于东北民众的自身问题进行了深沉的思考,虽然在格调上稍差一点,但是这也增加了其作品的戏剧冲突,对于东北的乡土情形做出了更加客观的还原,促进了东北戏剧的发展。

二、典型性角色与意像性的角色设置

在戏剧作品中,戏剧角色起到了表达作品主题和构建戏剧情节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比两人不同的角色塑造,也可以窥见两人的不同暧昧心理在李乔的戏剧中多为典型性角色,而金剑啸的作品中多为意象类角色。

金剑啸笔下多为意象性角色,其意义在于表达作者的理想与观念,因此金剑啸作品中的角色往往是只有身份,没有背景,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这种过度的情感宣泄实际上体现了他存在一定的个人英雄主义。对于文艺抗战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而李乔是通过典型性角色的哀叹完善了东北话剧的角色搭配,使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舞台上搭配有序,明暗有度。我们既要肯定金剑啸的时代精神,也要肯定李乔的文学意义。

尤其是这样的角色设置最终再体现在台词上,台词是戏剧表演过程中唯一的语言形式,角色的特点和剧情的推动全在台词上,剧作家的思想感情,也通过台词的进程表现出来。在日伪当局严密的监视和对作品的层层排查下,有人像金剑啸一样直言不讳,也有人像李乔一样委曲求全。李乔的台词在隐喻中多有表达出殖民话语,这是外界与自身的双重原因导致的,一方面,生存的压力和日伪的威逼是产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李乔对于东北人民的怀疑和困惑,也是促使其后期在思想上偏向日本“先进”一面的重要因素。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而质问式的台词则是金剑啸的一大特点,通过这种质问的方式号召人民反抗,这是金剑啸进行戏剧创作的初衷,他坚持戏剧文艺抗战。当时东北的一众作家都团结与他的身边,也多是因为这份精神。他疑惑的只是如何进行更有效的抗争罢了,所以他在戏剧中只提出问题,却未解决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虽然阅历丰富,但是还没有在思想上形成对于中国革命的足够了解,而且他此时的写作水平,想讲述一个更加精彩的故事也是力不从心的。

三、总结

东北沦陷时期,金剑啸和李乔两位剧作家的暧昧心理实际上是一众剧作家的缩影,金剑啸的创作心态,同时也代表了一众坚持文艺抗战的东北作家,他们对人民满怀着深切的同情,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殖民国策。在作品里表现了强烈的反抗意愿,但是其作品的文学水平并不高,写作技巧也相当有限。在肯定这种心态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因此对于其作品做出不相当的评价。这些是左翼文学过度视文学为工具的心态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对于李乔、爵青、古丁等人,他们困惑于东北人民的苦难与落后,为难于日本的先进属性和殖民实质,这使得他们的创作心态更加的困惑模糊,从而催生出戏剧水平更佳的作品。在漫长的黑暗中,他们既看不见又找不到光明,心中郁结着难以言说的种种无奈。在各方面压力下,要求所有剧作家都严格的“爱国抗日”也是不切实际的。不论是金剑啸的“怒吼”还是李乔的“叹息”。都为东北戏剧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对于当时的东北,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叶郎.中国美学史大纲[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51.

[2]李春燕.东北沦陷时期文学新论[J].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于跃(1995–),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猜你喜欢

剧作家东北心态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剧作家王辉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大东北的春节
《闹科场传奇》发现记——兼及清代中期剧作家张懋畿的生平再探
清代旗籍剧作家杂剧、传奇作品叙录
还是“看掐架”心态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