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松尾芭蕉的自然观

2017-05-22孙宏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松尾芭蕉旅行

孙宏

一、松尾芭蕉与自然

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俳谐师,一生创作了多部著作,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作品蕴含着芭蕉独特的艺术观、人生观和自然观,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芭蕉将日本的俳谐纯粹化、艺术化,确立了“蕉风”俳谐,被称为日本的俳圣。

在日语研究界,对芭蕉的研究涉及其无常观、禅意识、美学精神等多方面,但关于其自然观的研究却很少。其实,自然因素对芭蕉的文学创作有非常大的影响。众所周知,“蕉风”是芭蕉在旅途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日本学者目崎德卫说过“长期的旅行尤其是元禄二年的奥洲之旅是其自然观、文学观形成的重要动因”(井本 12)。所以,本论拟基于芭蕉的俳谐作品,结合考察其生平经历,分析他的自然观。

二、芭蕉的自然觀

纵观芭蕉的创作生涯,有两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转折点。一个是隐居深川,另一个便是出发旅行。在深川隐居的过程中,芭蕉的俳谐风格从谈林风转向了蕉风,而旅行让蕉风进一步成熟。本文拟以这两个转折点为界分阶段考察芭蕉的自然观。

(一)隐居前

芭蕉在少年时期曾做过俳人藤堂良忠的近侍,由此开始接触俳谐。藤堂良忠去世后,芭蕉投在贞门派大师北村季吟门下学习和歌、俳谐。贞门俳谐是保守的、以戏谑为中心的文字游戏。这个时期,芭蕉的风格受贞门派的影响也带有滑稽性。

“姥桜さくや老後の思い出”(村松 46)是芭蕉二十一岁时的作品。意为“看到盛开的姥樱,就会想到半老徐娘也想荣耀一时吧”。该句中樱花这一自然要素并不是描写的对象,芭蕉只是借用“姥桜”中“姥”这一字眼指代老女。通过这样的联想,达到贞门俳谐滑稽戏谑的风格。

1672年,芭蕉离开故乡来到江户。这时的芭蕉已经从贞门俳谐中脱离出来,渐渐倾向于当时的主流谈林俳谐。谈林俳谐自由奔放,追求雅俗落差带来的趣味性。

“この梅に牛も初音と鳴きつべし”(村松 49)是芭蕉三十三岁时的作品。意为“神苑里的梅花,别说是黄莺了,就连牛看到了都想发出初鸣吧”。该句中的牛和梅都含有假名“う”,笔者认为这并非偶然现象。如果说梅是优雅的,那么牛就可以说是鄙俗的。梅和牛的组合形成了听觉·视觉性的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达到了雅俗性的落差,让人发笑。

总之,这个时期的芭蕉受到贞门和谈林俳谐的影响,将自然看作单纯的表现方法,并没有倾注特别的感情。

(二)隐居中

1680年,谈林俳谐走向衰落,芭蕉也搬至深川开始隐居。芭蕉从贞门和谈林俳谐的衰微中悟出必须探求永不衰落的艺术的真谛,于是开创了独自的俳句境界。芭蕉之所以能完成俳谐的艺术化,就是因为其通过隐居从世俗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融入自然,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缘故。这一时期芭蕉的作品中有大量的自然因素登场。忍受着寂寞和贫乏独自生活的芭蕉,也是因为远离了世俗的干扰,与周围的自然朝夕相伴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自然的趣味了吧。自然对于这个时期的芭蕉来说,已经不再是为了达到滑稽效果的手段,而是能够寄托心情的朋友一样的存在。

(三)开始旅行后

1689年到1692年的四年可以说是芭蕉生涯中最自由的日子。因为在这个时期,他是在旅行中、在与自然完全接触的过程中度过的。也因此,芭蕉的自然观又又新上了一个台阶。

和之前以宣扬“蕉风”为主要目的的旅行不同,元禄2年(1689)的旅行芭蕉“是怀着诚挚的心来亲近古典和自然的世界”(村松 11)。这次的旅行对于芭蕉来说可以说是解放内心,将心灵完全交给自然之旅。

另外,在这四年间,芭蕉提出了“軽み”的俳风。“軽み”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可以尝试理解成“取身边的日常为题材,不加作者的趣向,平直明了地表达出来”(佐藤 216)。笔者认为将该思维套用在自然上便是以平易的态度面对自然,不抱有任何目的地与自然相处。芭蕉对自然的态从其“顺遂造化,与四季为友”也就是“造化顺遂”的思想中可见一斑。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芭蕉倾向于将自己与自然万物融合。可以认为蕉风俳谐的确立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芭蕉自然观的渐变离不了自然的原因。另外,老庄思想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学者余玉姬就认为“芭蕉之所以能归一于自然,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老庄的无为自然思想。也就是归一于自然,去除私欲,让自身与自然一体化”(余 8)。由于篇幅的原因,在此对芭蕉自然观形成的原因不作赘述。松尾芭蕉的自然观,通过隐居从最初的利用自然演变为视自友。并且,通过旅行真正做到了融入自然,与自然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井木農一.村松友次.松尾芭蕉集[M].東京:小学館,1980:11、46、49.

[2] 井木農一.漂泊の魂(芭蕉の本6)[M].角川書店,1970:12.

[3] 佐藤明.松尾芭蕉[M]. 東京:ひつじ書房,2011:216.

[4] 兪玉姫.孤山尹善道と松尾芭蕉の自然観の比較研究[J]. 桃山学院大学総合研究紀要,1996,(3):8.

猜你喜欢

松尾芭蕉旅行
成为观看者的女性
——高树信子《拥抱光的朋友》论
雨打芭蕉
中国禅宗思想对松尾芭蕉俳谐思想的影响
等闲托谁题芭蕉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
牙匠胡大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