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分析
2017-05-22王述英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退耕还林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接着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的构建,比如利益激励机制分析;差别化机制分析。最后简要阐释了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管理模式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一种探索性的工作。虽然在国外也实行过退耕还林的工作,但因为制度的不一样、实行的目标不一样、历史阶段的不一样等,一些做法虽可以借鉴,可是很多方面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创新,在践行中来探索。在中国开始退耕还林工作以后,人们对于其问题的探究增加了,尤其是对于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比较深刻,针对工程实行之中发生的问题给予了实时的披露,提出了多种解决策略。可是退耕还林工程还需要从管理这一方面来进行有效创新。
1、概念分析
1.1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其实是通过保护环境以及改进环境为着手点,把易于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些耕地暂停种植。这种暂停不是随随便便说暂停就暂停的,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按照因地制宜的方法来种植树木花草,并且将以往的植被进行复原。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含了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进行荒山荒地造林;其次,进行坡耕地退耕还林。
1.2管理模式和机制分析
管理是根据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出现相互合作以及分工开始的,因为只要有多个人一同做的劳动,从事社会生产,就需要指挥和管理。而模式就是事物的标准样式,或者具备代表性的样品。其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是指对于某类组合方法的抽象图示。退耕还林管理模式是退耕还林工程中出现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某一种组合方法的抽象图示。
机制以前说的是关于机器的构造以及其动作的原理。比如光合作用的时候,常常说分析其机制,就是充分了解其内在工作方法,其包含了相关生物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其间发生的多种变化过程的化学以及物理性质。与此同时,机制被引进管理学以及经济学行业之中,所以,通常而言,管理机制就是说管理的各个组成部分元素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
2、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的构建分析
2.1利益激励机制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需要贯彻人本主义理念,围绕退耕主体的需要,构建新的市场化的利益激励机制。根据组织行为学理论,人的行为取决于人的动机,而人的需要则决定动机。退耕还林实行的地区一般为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利益驱动以及导向应当是管理举措以及政策制定实行所需要考虑到的重点。假如忽略了这个事实,只强调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不思考人性的需要,也不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去指导农民的行为,则政策的实行有效性会降低。按照发展经济学中的激励相容的原理,在某一项活动之中,应当设计经济利益机制,让活动的参加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的社会目标相统一,进而引导人类在追寻个人利益的时候也经过其努力来完成社会目标。只有构建这种利益机制,才可以约束不合理的垦荒种地行为,那么退耕还林的行为才能被激励。
2.2差别化机制分析
实行差别化管理方式,根据各个地区政府按照实际情况在确保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确定各种退耕还林的管理方法以及政策。首先,多种建设机制,在退耕还林实行以来,各个地区融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多种建设机制,包含了自退他还,就是退耕农户做好退耕还林任务,而由他人来负责荒山荒地造林,而退耕户则通诺钱以及粮食进行补给。户退户还,就是以户为单位切实落实退耕还林,政府直接面对农户,进行土地交换以及大户承包等。
其次,多种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开展模式创新工作。第一,使用农户加政府加企业模式。第二,使用农户加营林企业加企业加市场的模式,比如印尼金光企业和别的境外投资人在国内创立工业原料林,实施企业出资金、农户出土地、林业部门参加的营林企业出技术并且组织营造技术资源以及管理的三家合作造林。产品根据比例分配的模式、详细的企业面积投资额、租赁土地的租金、产品分配比例进行确定等。根据三方合作协商,订立法律合同。第三,农户加企业模式,最重要的是适用于商品林的进步和发展。比如四川的天全县指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国家和个人以及集体相融合的模式,发展杂交竹原料林基地。种苗的农户自己筹集部分,别的由企业垫交,订购合同,保护价格收购。进行砍伐的时候,再在收益当中扣除,农户只需要还成本不用支付利息。
3、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模式的构建分析
构建宏观管理模式。在退耕还林工程实行的宏观层面,需要构建分工清晰、且责任分明、法规和政策、规划为主要调整方法的宏观管理模式。退耕还林工程是政府在全国开展的生态建設,其资金以及粮食是根据中央来拨付的。根据退耕还林的相关规定,西部研发工作机构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全面型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出退耕还林的方法,组织以及调节退耕还林的整体规划落实。财政部门负责退耕还林资金补助的安排和监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则负责粮食来源的调剂工作。在县级以上的地区政府水利和林业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根据相关规定的职责分工。而省、自治区等组织相关部门采用对应的举措,确保退耕还林中央资金补助的专款专用,落实补助粮食的调运以及粮食的供应。这样的责任分工相当明确,自上而下,切实落实,其最重要的是依赖政府推进的管理模式,使用中国传统的行政管理力量,益于退耕还林在我国范围以内很快的实行,效率较高。
可是效率高并不意味着效果好,这样的管理模式有效性主要取决于退耕还林的政策合理性等,还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水平,需很高的成本。且这样的管理模式效率与政府对于退耕还林的关注力度以及国家工作重点有着很强的正相关联系。因而退耕还林工程的宏观管理模式需要注重的是法规以及政策的制定,这部分法规和政策制定一定要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个别的领导者主观意志的表现。所以,退耕还林工程宏观管理是对退耕还林的氛围以及环境的管理,是在责任划分清楚的基础上,通过准确的合理的政策和法律管理方法,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实行宏观管理。
结束语:
由于中国地域比较广阔,因此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要制定出适应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模式是比较困难的。在管理模式以及机制中怎样和当地实际相融合,提升管理效率,产生实效等,还需要相关人士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此外,怎样发挥地方各种政府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孔凡斌,何尤刚,江灶发.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7,01:12-15.
[2]马丽涛.试谈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的管理模式[J].兰台内外,2015,06:49.
作者简介:王述英(1967年9月13日),女,汉族 ,四川省通江县人,大专;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