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温州市水果生产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7-05-22吴颖
吴颖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全境介于北纬27.03'-28.36'、东经119.37'-121.18'之间。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方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温州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山脉之间的溪流,大都由西向东注入东海。东部平原地区,主要有温瑞平原、瑞平平原,其间人工河道纵横交错。河流较长的有瓯江、飞云江、鳌江。其中瓯江曾称永宁江、永嘉江、慎江,为浙江第二大河,干流长388公里。
总人口911万,辖三区、两市、七县。2015年全市水果总面积54.29万亩,总产量23.33万吨,总产值16.38亿元,其中柑橘种植面积12.1576万亩,占水果总面种的22.39%,产量11万吨,占水果总产量的47%,产值4.9亿元,占水果总产值30%。
注:洞宫山脉
洞宫山脉,位于浙江省南部、浙闽边境,为武夷山余脉。从福建省进入浙江后,向东延展,呈西南--东北走向。山脉总体山势较高,大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主峰在庆元县境内的百山祖,海拔1856.7米。支脉向四周延伸,组成了洞宫山。起伏绵亘在龙泉、景宁、云和、青田及莲都等市县区。
1 研究果品产业化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果树大国,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水果与干果这50余种,是世界起源最早,种类最多的原产地,堪称“世界园林之母”、“水果之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市场化为取向,改革果品流通体制,放开了市场价格民经营渠道,赋予生产都更大的经营权,使我国水果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果树生产已成为我国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种植业种,也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部分,农村经济中生机勃勃的大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对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为水果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创造了水果种植业的良好机会。但由于种种原因,果农相继出现了“卖果难”、“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果农生产积极性不高,给果品产业发展带来了种种阻力,使果品产业在市民经济中未能发挥更好的效益和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反映在我市水果产业的经营发展水平因素上。
在我市水果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水果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一直未能彻底地解决,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水果生产大多位于山区半山区,交通不便,缺乏机耕路和操作道。现在只有个别扶持政策,如精品园建设,有涉及水果生产,但是扶持比例太低,只有20-30%,开发票需要上交5%的税收,实际扶持比例更低。而且精品园建设规模条件要求很高,温州市级精品园500亩以上,省级精品园1000亩以上。生产上真正达到这个规模的果园不多,因此扶持面很窄,绝大多数水果生产企业、农户得不到扶持。
1.2 通信设施跟不上。政府扶持互联网+,支持农产品电商营销,可是果园位于山区半山区,通讯设施跟不上,宽带设施移动公司不愿意拉上去,无法开展电商营销。如温州杨梅电商,政府在大力推动,可是收获甚微,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山区杨梅果园,没有宽带设施,没办法上网,没办法直接下单,别人也没有办法帮你下单,因为杨梅容易腐烂。
1.3 水果销售形势严峻。在经济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水果生产也不例外,原来政府提倡的精品水果、品牌水果受到冲击更大,精品水果、品牌水果消费价层在缩小,客户在下降。由于水果是多年生作物,近几年种下去水果都会陆续投产,所以水果产量近几年还会继续增加,但是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在下降,消费量在下降,水果价格继续走低的趋势,无法改变。
1.4 劳动力价格继续走高
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劳动价格反而逆势上扬。温州农村男性劳动力工资200--260元/天,技术性人员300元/天,塑料大棚搭架工资300元/天,农村这样高的工资,农业企业生产成本负担较重。
1.5 规模经营走入困境
一边是精品水果、优质水果难销,价格走低,一边是劳动力价格逆势上扬,较多水果规模经营户不堪重负,营利空间微少、保本或者亏本。再加上受气候因素,如台风袭击,花期、成熟期阴雨影响,造成落花、落果、烂果、落叶等,产量没有保证,收入不可预计,现在水果规模经营大户更多的是亏本。
1.6 融资难融资贵
水果生产企业山地是流转的,没有林权证的;一些已经建成的设施如机耕路、操作道,和成龄果树,是拿不走的;仓库管理房是没有产权手续的。银行对这些资产看不上,所以水果企业很难、很少能从银行贷款,只能从民间、从社会融资,利率明显高于银行,大大加重了水果生产企业的运营负担。
1.7 仓储管理用房建设难
水果采下来,一下子销售不了,适当贮藏是缓解销售难的措施之一。水果体积大,又不能堆得很高,一般只能堆60厘米高左右,空间利用率不高,有的一层放不下,要造两层设施。可是这农业设施用地审批很难,有政策,没有执行。
2 对策与建议
2.1 改变政策扶持导向,向中小规模投入倾斜
政府扶持政策是水果生产的灯塔,政策照到哪儿,农民就会跟到哪里。农民为了得到扶持,一般都会盲目创造条件,达到扶持政策的要求。如前段时间以及现在,政府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扶持政策的缺点,提倡扶大扶强,一些工商企业就盲目跟风,想法设法达到500亩或1000亩的规模,投入500-1000多万元,可是过了3-5年,到了投产期,发现管理跟不上,产量上不去,有的产量上去了,销售成问题,甚至连当年的投入產出也无法平衡,更谈不上收回已经投入的巨大成本,发现问题已经晚了,进退两难,转让无人接手。
2.2 改善山区半山区水果生产通讯条件
其实除水果生产,其它茶叶生产、林业生产也都在山区半山区,也存在通讯设施落后的问题。应该将改善山区半山区的通讯条件,与改善交通设施一并考虑。
2.3 将更多的水果品种列入农业保险
列入农业保险的水果品种很少,而且保险公司对果树保险是保树不保花、不保果,对自然灾害造成的落花落果、烂花烂果不保,只对树体进行保险,但自然灾害很少对树体造成伤害,所以果农一般得不到理赔。
2.4 创新果树融资政策
针对水果生产的实际情况,土地无证件,仓储设施无产权手续,果树无评估证明(既使有机构评估,按一定比例支付的评估费,果农也付不起)的情况下,应该创新水果生产融资政策,简化手续,从重房产评估转向重果树资产评估转变,参照前几年价格,关键做好果树产量、价格、产值的评估,评估费由政府负担。
2.5 执行农业设施用地政策
省、市、县都有农业设施用地政策,可是好多地方没有执行或者断断续续,执行不到位;有的地方只对新申报的予以审批,对已经建成的不予理睬。对农业设施用地的审批,要常态化、制度化。
2.6 果树企业也应该享受建设用地指标。目前全市没有一家果树企业分到过建设用地指标,对大的水果生产企业,也要给予适当建设用地指标,确保开展与其企业相适应的产业化经营活动,发挥其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此外,果农应该主攻质量、打造精品。随着交通运输日益便捷,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提高质量,创立名牌,成为提高新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增加果农效益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章近夫.乐清市仙溪镇水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温州农业科技》.2003(3):7-9
[2]林显荣,徐建国.浙南名果-瓯柑史考.《中国南方果树》.2005年第34卷1期
[3]陈坚,陈培森,吴祖敏,何新建,黄建策.温州杨梅品种资源及其利用与发展前景.《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4年第20卷11期
[4]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实施办法》.2016年5月25日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特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