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水市秦州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一期工程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2017-05-22汪飞高嵩
汪飞++++++高嵩
【摘要】:天然林是遗留下的宝贵资源,对处于生态脆弱区的秦州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的保护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性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科学地提出了治理对策,为天然林资源保护提供科学管理依据。
【关键词】:天然林; 资源; 保护; 对策
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中上游地带,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地区,生态地位十分突出。土地面积366.3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50.9万亩;林地126.9万亩,其中有林地84.4万亩,森林覆盖率34.6%。1998年10月1日天然林停采后,完成了2000-2010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秦州区实施方案》,森林管护面积41.4万亩、飞播转人工造林2.9万亩、封山育林7.7万亩;总投资1135.3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07.92万元,地方资金227.46万元。
1 工程建设成效
1.1 圆满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一期工程建设,森林资源实现了面积和蓄积双增长
自2000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严格执行“停、封、管、造、绿”五字方针,通过逐年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建设措施,森林资源消耗量得到了有效遏制,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天然林建设不断完善,森林面积、蓄积逐年上升,森林覆盖率连续增长,工程区活立木蓄积量由原来93.6万m3增长到105.3万m3,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1.75%提高到13.93%,使41.4万亩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1.2 生态环境趋于好转,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强
天然林资源保护一期工程实施后,森林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渐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明显提高,水土保持效应增强。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恢复。天保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位置日益明显。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的禁伐、限伐、开展封山育林,经调绘普查和核查统计,共承担天然林管護41.4万亩,封山育林7.7万亩,随着森林植被的迅速恢复和增加,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降低了沟壑切割度,侵蚀模数由3287吨每平方公里变为2987吨每平方公里,土壤侵蚀级别由强变弱,水土保持效应显著,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明显提高,天然林资源消耗量每年减少0.17万m3,林相逐年得到恢复,区域气候明显改善,受灾频率有所减少,森林生态功能增强,天保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位置日益明显,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3 推动林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林区经济显著提高
秦州区藉源林场已转制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林场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发挥林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有效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安置了富余人员。通过改革一次性安置林场职工50人,职工工资比改革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林场富余人员由原来的木材生产岗位走向了森林管护、造林、育苗、种植等新的岗位,通过开展育苗生产,发展林区养殖,有效得提高了职工收入。
1.4 林区民生得到有效改善
天保一期工程实施,对改善工程区民生和建设和谐林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林场职工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天保工程国家投入成为林场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的主要渠道,国家投入的森林管护费按照每人5700亩的管护面积,人均管护费为7000元,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林场资金危困的局面,同时,通过工程实施,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社会保障不断完善,职工养老保险补助政策得到了落实,林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已达到100%,老有所养得到了解决。二是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生态环境的好转,工程区农民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效果。同时工程的宣传和实施,大大提高了林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法制观念逐渐增强,工程区涉林案件数量逐年下降,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2 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生态状况仍然脆弱
天保一期工程的实施,全区森林面积有所增加,生态状况趋于好转,但天然生态系统逆向演替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
2.2防火基础设施投资太少
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老化,设施缺乏,老旧设备年久失修,一旦出现火情,扑救十分困难。
2.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科技和资金支撑不足世隔绝
依托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对全区出现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控,但目前科技和资金支撑还是不够。
2.4管护人员少与管护面积大的矛盾相对突出。
由于该区为农业生产区,农林交错、林地分散,林区与林缘区矛盾集中,林业资源管护压力较大。有些零星分布的林地管护人员每人按5700亩管护标准来看,管护区域较大,加之集体护林员报酬低,很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5封育成林缓慢
从发展的角度看,林地封育成效太慢,应增加植苗造林任务,加快绿化速度。
3 加强天保工程管护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3.1 加强领导,完善调整制度是重中之重
“天保”工程实施,要针对辖区农林交错、人口较密、管护难度大的实际情况 ,各级政府应把森林管护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完善的制度,确立管护队伍,建立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形成区、乡、村、组层层负责的管理体系。出台《林木林地管护办法》、《造林质量管理及事故行政追究办法》、《天保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制订乡规民约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保障制度客观实效是重中之重。
3.2加强制度执行力是关键所在
宣传、管护、责任等制度的执行和实施是工程实施的关键所在。宣传突出政府颁布的《封山禁牧令》、森林与环境关系、《森林法》等的方面的全面宣传,突出宣传重点时段、重点区域与全年全境宣传相结合,落实好宣传效果的到位与实效。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按照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加强检查监督的管理办法把森林管护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山头地块,对林区腹地集中连片的天然林地实行封山,按沟设卡,严格封禁,同时,区政府与乡政府、乡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村民小组、区林业局与国有林场、林场与每一个护林员都层层靠实责任,管护实行承包责任制,保证责任区无森林火灾、无乱砍滥伐、无毁林开垦、乱占林地、无乱猎捕野生动物,确保管护的落实。严明奖惩,实行以责定标、以标考核的办法兑现报酬,经综合考核对森林资源管理先进的给予重奖,对工作责任性不强,没有达到责任目标的重罚落实责任制度。
3.3林政执法与宣传教育结合提高管护效果是保障
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教育震慑为主的原则,宣传上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标语、手机短信等形式,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大力宣传林业政策、法规,增强社会和林区群众爱林护林的意识,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做到保护森林人人有责,管护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理顺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在加强宣传的基础上,森林公安加大执法护林力度,加大林政稽查、森林资源案件的查处力度。在重点地段加强巡逻、巡山,严防不法分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通过打防结合,维护林区稳定和森林安全。
3.4提高生态补偿,调动全社会力量保护森林[1] 。
一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实施生态评估及补偿制度。开展评估评价,划分等级,采取分级补偿的办法,可以调动广大林农营造森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陈卫辉 高嵩.森林固碳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定位及增加固碳的途径[J].农业与技术.2015.17.152-154
作者简介:汪飞(1977.9),男,甘肃秦州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天然林保护管理工作。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