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结果的关系分析

2017-05-21彭冬倩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全因冠脉死亡率

彭冬倩,白 锋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膜中复合糖类、脂肪的聚集,从而形成的血栓拥堵或闭塞状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等,通常运用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抗栓治疗、抗心肌缺血和其他治疗、冠脉搭桥术等方式,进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但以上临床治疗方式,极大增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出血风险,从而导致患者体内血红蛋白数值的降低[1]。因此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成为解决患者血红蛋白缺乏与贫血状况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对输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结果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患者血红蛋白值≦8.0 g/dL、>8.0 g/dL时,输血与患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率等的关联关系,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监测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共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在35~70岁,平均年龄为(52±8.6)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男性患者较多,且患有心肌梗塞、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状。在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抗栓治疗、冠脉搭桥术等治疗的前提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输血治疗,通过meta分层亚组分析,得出输血与患者最低血红蛋白值的相关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红蛋白值。(2)患者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3)患者出现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风等的发生率。(4)输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1.3 研究方法

首先对我院患者,进行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的调查统计,对各个患者的心肌梗塞、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以及其用药不良反应状况等资料进行统计。之后对各个患者在使用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抗栓治疗、冠脉搭桥术等方式,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情况进行记录。最后分别对血红蛋白值不同的观察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观察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与不良反应状况。

1.4 研究内容

通过对4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输血,来分析患者在不同血红蛋白值情况下的合并症状。其中将各个患者的血红蛋白值(血细胞比容与红细胞压积HTC),分为≦8.0 g/dL、>8.0 g/dL两个层面,统计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现的心肌梗塞、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全因死亡率。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种,有部分(40%~97%)患者属于失血过多或贫血患者,而另一部分患者则不存在贫血的症状。而在使用meta的分层亚组分析情况下,通过运用标准化方程进行血细胞比容的转化,来完成各个患者心肌梗死、血红蛋白值的提取研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iew Manager统计学分析及Stata 数据分析软件,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共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输血的临床治疗。在不同时间阶段输血人数、协变量校正、临床结果、出血事件的基线研究特征如表1所示:(1)最低血红蛋白值≦8.0g/d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入院前Hct≦8.0g/dL时,输血能够有效降低临床治疗的全因死亡率。本文以不同患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等,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输血独立性及异质性的研究数据。(2)最低血红蛋白值>8.0 g/dL。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ct>8.0 g/dL情况下,其临床治疗的全因死亡率较高,也会增加心肌梗死、慢性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如表1)。(3)最低血红蛋白值9.0~10.0g/dL。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ct=9.0~10.0g/dL情况下,输血对患者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影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时间阶段输血人数、协变量校正、临床结果、出血事件的基线研究特征

3 讨 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贫血或失血状况,与患者早期或晚期的死亡风险独立相关。而当前关于输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患者最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由输血导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不良症状[2]。通过对本院共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输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最终输血正面效用与负面效用的实验结果。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心力衰竭、心肌梗塞、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以及缺乏输血阈值实验结果的情况,根据以上meta分层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最低血红蛋白值≦8.0 g/dL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限制性输血(低于8g/dL),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最低血红蛋白值>8.0 g/dL的情况下,对其输血会增加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会使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变为原来的2倍。但在本文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输血研究中,并没有对患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进行准确统计,所以并不能确定以上病症在患者输血过程中的作用。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需要对患者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情况,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数值等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再根据病人的实际临床状况展开限制性输血[3-4]。因此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最低血红蛋白值≦8.0 g/dL时,可以解释为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各类并发症,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影响,并且会一定程度的削弱输血的益处。但从整体效果来看,输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害处,远远小于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益处。

关于运用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输血风险,则得出以下的研究结果: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粘稠度的上升,会导致患者体内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附,以及患者体内血液容量的激增,从而造成血液中炎症介质的增长,各类并发症也会随之而产生。因此患者输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关系,取决于患者体内的最低血红蛋白数值(界限为8.0 g/dL),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原有的病症情况。综上所述,在运用meta分层亚组分析,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输血研究,需要把握患者输血前的血红蛋白值(8.0 g/dL),以及患者自身是否存在出血状况。而运用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全因死亡率甚至高于最低血红蛋白值>8.0 g/dL的。所以考虑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与血栓的拥堵状况,当前大多数医院都不建议患者输血,或限制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输血,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状况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宋 艳,田 刚.急性冠脉综合征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清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1):54-56.

[2] 杨 杰.血浆TC/HDL-C和LDL-C/HDL-C比值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7(01):14-16.

[3] Prognostic impact of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angioplasty for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Coronary Artery Disease.2012(8).

[4] Andreas Stang.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nonrandomized studies in metaanalyses[J].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0(9):603-605.

猜你喜欢

全因冠脉死亡率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烧伤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28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