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在幼儿与低结构材料互动中的观察与指导策略
2017-05-21温珂
温珂
摘 要: 游戲材料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低结构材料的提供为幼儿带来了更大的自由自主的探究空间。本文以“纸杯”为例,谈谈教师在幼儿与低结构材料互动中的观察分析,从把握好幼儿游戏中的行为价值和处理好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与游戏预设两者的关系这两个方面探究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 课程游戏化 低结构材料 观察 指导策略
在本学期开学初,我们就发动幼儿收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纸杯,并将纸杯分别投放在益智区、美工区、建构区、音乐区、语言区、生活区这六个区域内。孩子们围绕纸杯自主地展开了一系列有趣的探究活动,在这一游戏过程中,他们的兴趣点不断发生转移和变化,探究内容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纸杯”探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现将幼儿各个阶段的游戏情况与教师的观察分析和游戏的调整整理如下:
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需要以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不断推进游戏的进行。由于低结构材料的可变性强,幼儿在操作低结构材料的时候通常表现出极强的自发性、随意性。实践中,幼儿的活动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偏离教师预设判断的行为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个体差异等,捕捉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兴趣点和矛盾点,用有效的策略支持游戏展开。下面列举在探究“纸杯”这四个阶段我遇到的一些“突发状况”及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学会等待”还是“主动引导”——把握好幼儿游戏中的行为价值,让每一位幼儿个性发展。
镜头一执着的灏灏:
今天像往常一样,灏灏还是在搭建圆柱形城堡,这已经是他连续五天搭建圆柱形城堡了,他动作娴熟,每垒一个纸杯前,他都会左看右看并且小心放下每一个纸杯,嘴里还自言自语道:“我要搭一个比昨天还要高的圆形城堡。”继续说:“老师你看,今天我一层上都用同一个图案的纸杯来搭的,每层的图案都不一样。”在一旁的懿懿面无表情地看着灏灏,过了一会儿,随手从整理箱里拿出一摞纸杯,向灏灏这边走过来。灏灏连忙提醒:“小心一点,你不要走过来。”嘴里一边说着,一边赶紧用手挡住不让懿懿靠近。懿懿没有理会,继续往前走。刚迈出几步,只听见啪的一声,灏灏刚刚搭好的城堡全倒塌了。这时懿懿立刻扔下手中的纸杯,趴在散落的纸杯上,一下子好几个纸杯被压扁了。灏灏狠狠地看着懿懿,说:“我要告诉老师了。”说完,将散落的纸杯叠起来,选了个空一点的场地,又搭了起来。
在与低结构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部分幼儿常常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重复进行某个游戏活动或者动作,迟迟没有更进一步的游戏进展。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总是会犹豫不决:是应该继续在一旁静静观察,等待幼儿“灵机一动”的创意迸发,还是主动出击,引导幼儿尝试其他游戏玩法。前者还是后者,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判断幼儿游戏内容的价值。
1.静观其变,提供幼儿自由发展的机会。
案例中,已经能够掌握纸杯建构基本技能的灏灏的兴趣点就在于搭建圆形城堡,并且在整个搭建过程中会自言自语,即使面对城堡被同伴破坏,他还是能够不被打扰继续专注地重新搭建。这是灏灏认真专注这一良好学习品质的具体体现。面对这类幼儿时,我们不需要着急幼儿当前的发展停滞不前,而是要学会珍视幼儿这种宝贵的学习品质,学会等待,学会放手。
2.主动出击,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究动机。
我们需要特别留意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一些伴随行为。在案例中我们发现懿懿的表现与灏灏表现出来的兴奋状态截然相反。他从开始的面无表情地看着灏灏搭建,到后来有意破坏“城堡”,这些行为都在给我们发出这样的信号:懿懿对纸杯的搭建似乎并不感兴趣。面对这一的情况,教师必须主动出击,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和理解幼儿学习特点和方式的基础上,重新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让幼儿重新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
二、“丰富材料”还是“更换材料”——把握好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与游戏预设的关系,让每一位幼儿真正游戏。
镜头二百变纸杯:
前几天我听见小朋友在建构区交流着自己建构的是小动物的家,我想是时候为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性的材料。于是我告诉建构区的小朋友可以将自己在美工区内制作的纸杯动物放入建构区辅助游戏。几个小朋友看到自己制作的纸杯动物十分兴奋,纷纷拿在手里向同伴介绍着。另外几个幼儿把动物纸杯放在一旁,提着整理箱选了个场地围在一起继续垒高纸杯,你一个我一个,大家有条不紊。当搭到第五层的时候,承承不小心碰到了纸杯,纸杯倒了。他们并没有失去信心,继续第二次垒高。但是轩轩打了个喷嚏,纸杯塔又倒了。就这样,重复了五次,纸杯散落了一地。轩轩笑着说:“这个声音真好听。”旁边的几个女生都哈哈大笑。大家纷纷抱起一堆纸杯不自觉地往地上扔,还有几个小朋友将纸杯倒扣在地面上,不停地敲打。
在低结构材料投放的同时,我们常常会依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在各个区域内为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性的材料、道具等,丰富幼儿更深一步的探究内容。但是我发现,当我们及时为幼儿提供后,他们与材料的互动会与他们当初的想法偏离,部分幼儿会专注于这些新添置的辅助性材料本身,而忽视了辅助材料与纸杯之间的互动性。另一部分幼儿则会忽视这些新添置的辅助性材料,继续保持原有的游戏内容。遇到这样的困境,我经常会反问自己:辅助性材料的出现是否真的能够支持幼儿的深入学习?我们是否需要进一步“丰富材料”,还是直接“更换材料”呢?
首先要肯定的是,我们需要对所提供的游戏材料进行一定的活动预设。案例中,我们通过对幼儿平时游戏活动的观察,发现美工区的动物纸杯对于幼儿下一阶段的游戏的确有着一定的学习价值。然而,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主观意识,有着个性化的想法,老师需要及时在幼儿的主观意愿和教师的主观判断之间找到共同点,让幼儿真正自由、自在地游戏。同时,在案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生成了一个新的探究内容——纸杯乐器。孩子们有意识地留意到纸杯落地发出的声音,产生了新的兴趣点,在音乐区内体验探索用纸杯杯口和纸杯杯底来敲打桌面,从而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是在幼儿游戏中随机生成的探究内容,正符合“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精神,从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学会发现幼儿的学习能力,相信幼儿有能力成为游戏的主人。面对这类幼儿,我们需要学会观察,及时了解捕获幼儿的探究阶段,更换现有的游戏材料或者游戏环境,与幼儿一起商讨新的游戏规则,与他们一起寻找更贴切的游戏材料,刺激他们新的探究行为的产生,让他们在丰富贴切的游戏材料中获得更多的发现。
参考文献:
[1]孙文斐.游戏法干预幼儿入园焦虑的个案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2]范玲丽.幼儿合作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