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成因与防治对策
2017-05-21幸超雄
幸超雄
摘要:文章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爆发成因展开了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南方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质量与产量。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爆发成因;防治对策
一、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述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通过灰飞虱与白背飞虱等传播病毒所引起的病毒病。新时期背景下,耕作制度、水稻品种的组合以及气候条件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而在毒源积累的基础上,传毒昆虫数量也不断增多,导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爆发。若水稻感染矮缩病,其植株矮小,且前期秧期感病的植株矮小不分蘖,叶色较绿,移扦到大田也无分蘖,最终枯萎[1]。而在大田前期分蘖期感染此病的植株分蘖不多,植株矮小,同样会枯萎而死,大多数是白背飞虱传播的病毒。若是在中后期感染此病,那么水稻植株同样矮小且分蘖少,植株会呈现出赤黄颜色。在水稻感病以后,如果不及时施药,就会导致植株无法抽穗或者是只能抽穗而不结实,实际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全面掌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爆发原因,才能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确保水稻高产与稳产。
二、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爆发成因分析
(一) 毒源因素
因灰飞虱的寄主相对广泛,可以在大多数的禾本科作物与杂草中寄生。其中,灰飞虱与黑条矮病病毒主要是寄生在玉米田边的杂草当中。在沟渠以及路边等诸多公共区域都生长了杂草,所以并未给予防治工作较大的关注,致使毒源不断扩大,为流行病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与此同时,杂草数量较多且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致使玉米田中的灰飞虱数量迅速增加,携带更多的毒量,为第二年的传毒提供了必要的介体。
(二) 气候因素
因秋冬季節气候变暖的趋势明显,为灰飞虱越冬提供了有力的条件,降低了其死亡几率,且增加了其危害的时间,导致灰飞虱的越冬寄主毒源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白背飞虱的迁入时间较早,一般是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期间,而且迁入量相对较大,不断累积毒源。而在4-6月份期间,气温有所回升,在完成水稻播种作业以后,到分蘖期期间很容易出现雨水天气,使得土壤温度下降,但气温却相对较高,同样为病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 防治因素
很多水稻种植户并未高度重视秧田与本田初期的稻飞虱防治重要性,致使稻飞虱的繁殖速度激增,携带大量的病毒,为病害的传播与流行提供了契机。
(四) 耕作栽培和管理因素
受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农业耕作制度也有所转变。其中,中稻与一季晚稻以及玉米田的面积随之增加,而且桥梁田的数量也不断变多,为稻飞虱的发生以及带毒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很多种植户对氮肥施用较为关注,却忽视了对磷钾肥的施用,导致秧苗过嫩,吸引了更多的稻飞虱传毒。
三、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对策
通过对田间实践机大田防治的实际情况分析与研究,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必须要尽早进行防治,以增强防治的效果。
(一) 水稻播种期的防治方法
第一,在水稻种子发芽以后,使用啶虫脒拌种并播种。第二,在播种的过程中,若采用秧盘育秧的方式,应当在秧盘填穴坭以后,对秧盘坭进行整平处理,并向其施加益舒宝颗粒剂。具体的剂量是每亩秧盘50张计算撒施益舒宝颗粒剂3两。这种方法可以对秧田稻瘿蚊、飞虱以及螟虫等虫害进行有效地防治。
(二) 水稻抛插秧后的大田防治
在水稻抛插秧之后的7-10天之内,应与中耕追肥除草除虫相结合,每亩施用佛山盈辉农药厂的益舒宝,剂量在1-1.5公斤,并与肥料除草剂搅拌撒施在稻田中,对稻樱蚊、水稻矮缩病以及稻飞虱等虫害的防治效果理想[2]。
(三) 水稻大田分蘖期的防治
当水稻处于分孽期的时候,如果爆发了水稻矮缩病,则应当使用15克质量分数是30%的毒氟磷、20克质量分数是0.9%的辛菌与质量分数是5%的吗啉胍复配剂粉剂与s诱抗素混合,并兑水以喷雾的形式施撒,每亩水稻的用量是4袋。针对出现矮缩病的田块应连续喷施2-3次,这种防治的方法具有十分理想的前期预防效果。
在水稻生长中期,如果爆发了水稻矮缩病,则可以使用15克质量分数是30%的毒氟磷、20克0.9%辛菌与5%吗啉胍复配剂兑水以喷雾形式施撒。每亩水稻使用4配套袋与s诱抗混合,并兑水形成30公斤喷雾,连续施用2-3次。当水稻生长至抽穗前破口期就可以使用3套袋毒氟磷、辛菌、吗啉胍与s诱抗素,同时与2克九二0粉兑水,形成15公斤喷雾,对感染病害的较矮苗进行喷雾。这种防治的效果十分理想,通常来讲,用药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
如果水稻感染矮缩病严重,在抽穗前破口期需要加重用药等份,在此基础上,最好添加九二O,具有较为理想的喷施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整个生长期内容易感染的病害,对其实际的产量与质量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导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爆发的原因有很多,必须要深入了解并掌握这些成因,在不同生长期间采用相对应的防治措施,才能够有效地避免病害的传播,使水稻生长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观浩,梁盛铭,任惠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J].植物保护,2014,40(1):131-133.
[2] 王宝祥,胡金龙,孙志广等.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评价方法及抗性资源筛选[J].作物学报,2014(9):1521-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