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化管理措施在外来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管理质量研究
2017-05-20严立群胡碧霞金晓英
严立群, 胡碧霞, 金晓英
(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 消毒供应科, 湖北 黄冈, 438000)
流程化管理措施在外来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管理质量研究
严立群, 胡碧霞, 金晓英
(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 消毒供应科, 湖北 黄冈, 438000)
流程化管理措施; 外来手术器械; 效果; 质量
外来医疗器械是指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者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1], 如骨科手术中使用的关节置换、脊椎矫正以及骨折内固定等手术器械。由于该类器械价格昂贵,品种较多,同时专业性强,所以医院一般不会作常规储备,大多数采用租借的方式使用[2]。外来手术器械在清洗消毒、包装以及灭菌管理的过程中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3-4]。卫生部关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行业标准,规定了外来手术器械应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消毒以及灭菌,这对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以及医疗器械的清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但是在处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外来手术器械的结构复杂、拆洗困难、器械包装超重等原因影响清洗与灭菌的效果[6]。为了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加强医院的感染控制,本院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流程化管理,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4月—2016年1月本院收到的964包外来器械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96包和对照组468包; 主要包括关节置换手术器械、脊柱内固定手术器械、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手术器械、关节镜手术器械等。整个研究过程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2组外来手术器械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规范处理。观察组给予流程化管理措施进行消毒; 针对环节中容易存在的风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流程化管理。① 术前的监督验收: 严把产品质量关,由责任心强的护士检查确保器械合理后进入供应室; 灭菌质量管理,对所有的植入手术器械在手术前1天14: 00送达供应室,以确保供应室有足够时间进行生物监测,保证灭菌效果; 急诊手术于术前5小时送达供应室,根据爬行卡监测结果实施提前放行,并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及时告知手术室巡回护士和手术医生。清洗质量包装管理,对收入的外来器械一律重新检查清洗质量,重新清洗,且及时进行烘干,打包后灭菌。② 灭菌: 器械包装后,根据外来手术器械的材质不同选择合理的灭菌方式,灭菌时间大约为8 min, 干燥时间为20 min。③ 发放: 消毒员在确认灭菌合格后,器械包装无潮湿、无松散、包外标识正确后,将器械包通过直达电梯发放到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④ 外来器械手术中的使用管理: 术中器械的管理,待手术包进入手术室后,由巡回护士认真核对有效日期、包装的完整性以及标识是否清晰,对于体积过大或者是超重的器械包容易出现湿包现象,应该及时的告知器械生产厂家进行合理拆分。对于拆分的大包要延长消毒灭菌的时间,检查灭菌参数。提前放行的器械包需要报告护士长登记署名,巡回护士在接到生物监测结果后应及时报告手术医生。手术中应该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缩短器械准备配置的时间,由于血液是微生物繁殖最好的营养基地,所以手术操作后不再使用的器械应及时采用盐水纱布将器械上的血渍污垢清洗干净,以减少微生物的滋生。对于暂时未使用到的器械应用无菌巾盖上避免受到污染,对不同器械公司的外来器械分别摆在不同的清洗筐内,同时放置标识牌,负责人员对清洗消毒过程的物理参数进行实时记录。⑤回收: 手术结束后,由供应室工作人员收回,按照规范进行消毒清洗后由器械厂商带走。
2 结 果
2.1 2组外来器械清洗合格率以及损失率比较
观察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97.18%, 对照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89.74%,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器械的损失率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外来器械清洗合格率以及损失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外来器械包湿包率以及提前放行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器械的湿包率以及提前放行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外来器械包始包率以及提前放行率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外来器械管理前后清洗质量、器械功能完好性情况比较
2组器械管理前包装盒清洗质量、器械功能完好性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管理后, 2组器械的包装盒清洗质量以及器械功能完好性情况均有所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外来器械管理前后清洗质量、器械功能完好性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器械的清洁是保证灭菌是否成功的关键[7-9]。由于以往对于器械的结构不熟悉,工作人员在清洗的过程中不敢分拆器械清洗,仅仅只能依靠机器清洗,由此导致清洗的清洗合格率低[10]。通过相关业务人员对供应室护士的培训以及指导应用器械,能够更加彻底的清洗器械,减少了器械零件在清洁过程中的损失,同时也减少了由于灭菌不合格造成的交叉感染[11]。并且在手术的过程中,由资深的护士配合工作,对于受到污染的器械,尽可能及时的进行清洁。因为血液是微生物繁衍的营养基地,及时的清洁能够有效的减少微生物的滋生。由于本院已实行信息化管理系统,每个包均会生成条形码。手术中将外来的器械的条形码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这样可以确保对器械的管理具有可追溯性,任何环节出现问题以后,都可以及时测查出具体的原因,以便于进一步的改善,为以后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洁以及灭菌等工作具有指导的作用。而提前放行器械会增加器械污染的风险,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提前放行的管理,并且强调责任到每一个人,减少提前放行的器械。对于比较大的手术包,由于比较容易出现湿包的现象,通过合理的拆分后,在既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又能够有效的减少湿包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外来手术器械植入物采用流程化管理措施干预后,清洁的合格率高达97.18%, 结果显示,明显高于采用常规管理的外来手术器械,由此可以表明,流程化管理措施对外来手术器械的干预是非常有效的。
[1] 孔懿. 外来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国内外现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 12(3): 214-216.
[2] Dagistan Y, Dagistan E, Gezici A R, et al. Effec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decompression surgery on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patients with spinal stenosis[J].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15: 13986-13990.
[3] 黄玉华, 陈卫珍, 黄素珍, 等. 外来手术器械处理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及效果评价[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23(2): 266-268.
[4] 陈卫珍. 优化外来手术器械灭菌流程对手术器械灭菌效果及手术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刊, 2013, 45(6): 1103-1104.
[5] 张泉. 刍议外来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8(1): 264-265.
[6] 杨风, 赵自云, 杨杰书, 等. 外来手术器械使用后规范化处理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45(15): 3583-3585.
[7] Arata J, Kogiso S, Sakaguchi M, et al. Articula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instrument based on compliant mechanis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radiology and surgery, 2015, 10(11): 1837-1843.
[8] 阿米娜·具拉提, 高静, 赵庆兰, 等. 外来植入性手术器械及植入物使用追溯管理系统在手术室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10): 1206-1207.
[9] 李翠玲, 吴少文, 邓海平, 等. 外来手术器械清洗品质管控实施[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35(36): 272-272.
[10] 蔡园春, 肖巧玲, 徐林华, 等. 质量管理对外来手术器械清洗灭菌效果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 22(2): 90, 118.
[11] 金波娜, 施继红, 盛宁, 等. 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1): 2689.
2016-10-25
R 472.1
A
1672-2353(2017)08-197-02
10.7619/jcmp.201708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