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有效约束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的影响

2017-05-20刘婵娟王桂银顾巧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镇静剂获得性肌无力

刘婵娟, 王桂银, 顾巧华

(1.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三病区ICU, 江苏 扬州, 225200; 2, 苏北人民医院 胃肠中心209病区, 江苏 扬州, 225001)



合理有效约束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的影响

刘婵娟1, 王桂银1, 顾巧华2

(1.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三病区ICU, 江苏 扬州, 225200; 2, 苏北人民医院 胃肠中心209病区, 江苏 扬州, 225001)

ICU; 获得性肌无力; 合理有效约束

现阶段ICU 收治患者大多病情危重,需留置多种管道,造成较大的机体应激性创伤。对于获得性肌无力患者,可能导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病死率较高[1-2]。所以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进行有效约束,降低各类并发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已成为ICU临床医务操作开展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3]。为了探讨合理有效约束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的影响,本研究对本院ICU病房收治获得性肌无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展开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收集时间段为2015年2—10月纳入本院ICU病房脑外伤合并获得性肌无力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照组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20~80岁,平均(58.1±3.6)岁; 观察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0~80岁,平均(56.8±3.5)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约束方法,即用镇静剂药物干预,同时用普通约束带对患者肩部、腕部、以及下肢部进行约束。

1.2.2 观察组:在常规约束方法基础上应用合理有效约束方法干预。约束患者应选用气垫床,护理人员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频率为2~3 h/次,或根据患者实际需要不定时翻身。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长期处于被动体位下存在的不适感,在协助患者更换约束体位后应当及时询问患者感受。侧卧约束下应当于患者背部加垫软枕,侧翻肢体以及腘窝位置均应当加垫软枕。保证床单的干燥与平整,及时更换已经湿污床单,使患者在被动约束下保持体位舒适,避免出现褥疮或其他并发性症状。在此基础上,针对意识不清醒,肢体有活动能力的患者,选择手部约束方案。设计两层厚度为1.0 cm的纸板并用胶布间断固定于手掌、手指部位,以手指留有一定活动度但无法用力抓取物品为宜,手腕部借助于约束带固定在病床床沿上,视情况配合进行肢体性约束。同步应用镇静剂力月西30.0 mg剂量+24.0 mL剂量生理盐水,以泵入方式用药。期间根据Ramsay评分系统对泵入速度进行调整,以评分3~4分为控制标准。针对长期使用镇静剂患者,若镇静效果不明显,可联合应用胸部约束。针对意识清醒患者,在睡眠期间进行手部约束。在ICU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各种特殊性治疗操作,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留置胃管等时,应加强手部约束,配合用3.0 mg剂量力月西静脉注射干预。视情况可对患者手腕部以及足踝部进行同步约束,约束带捆扎松紧度以在肢体约束基础之上可放入1~2指为标准,并定时对患者肢体约束情况进行检查。相应约束方法应当在护理记录单上加以详细记录,并记录约束时间。患者获得性肌无力症状显著缓解,可主动且平静配合治疗,或有条件进行专人看护时可视情况解除约束。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管道拔脱事件发生率为6.67%(1/15), 约束具滑脱事件发生率为6.67%(1/15),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约束期间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1/1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表2、表3。

表1 2组管着管道拔脱事件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约束具滑脱事件发生率对比表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组患者约束期间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表[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在医院系统中, ICU病房是救治危重病症患者的主要场所,病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患者常容易在复杂、应激性的环境作用下产生各种不良情绪状态[4-5], 部分患者缺乏对用药以及有创性操作的耐受性,导致其无法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6]。对于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而言,实施有效约束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各项医务操作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

3.1 常规约束的局限性

以往针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的约束方法以腕部、下肢部、以及肩部为主,没有针对手部的专门性约束措施[7-8]。获得性肌无力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为摆脱约束以及集体不适症状,可能造成躯体移动,约束带损伤,皮肤损伤,血液循环不畅,以及意外性拔管时间的频频出现。故有相关报道[9]中明确指出,常规约束方案并不适用于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的行为控制。也有报道[10]指出,针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而言,因常规约束所致不良事件已成为ICU患者不良事件中的重要构成之一,其常见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可能通过躯体移动的方式造成约束带自行松散; 患者缺乏耐受性用手部抓取导管,造成意外拔管事件,甚至可能出现抓伤、咬伤医护人员的风险; 医护人员为预防约束用具滑脱而用力束紧患者约束部位,造成被约束区域出现皮肤损伤以及不同程度血液循环、肢体功能障碍,可能致使肌无力症状加重; 医务人员担心应用镇静剂会导致患者自主呼吸受到抑制与不良影响,加之应用镇静剂可能掩盖病情变化,故未及时针对躁动期间患者应用镇静剂辅助控制情绪。

3.2 合理有效约束的应用优势

本研究基于加强护患沟通,通过选择合适的约束具以及约束时间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改良合理有效约束方案干预。即设计两层厚度为1.0 cm的纸板并用胶布间断固定于手掌、手指部位,以手指留有一定活动度但无法用力抓取物品为宜[11], 然后用改良约束带将患者手腕部固定于床沿,以有效约束患者行为能力。约束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者被约束部位皮肤、末梢血液循环情况的观察,加强基础性以及生活性护理。针对有水肿症状、烦躁感、或有坠床、管道脱落风险的患者,应加强对四肢的合理约束,从而起到规避风险,避免因约束行为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管道拔脱事件发生率为6.67%(1/15), 约束具滑脱事件发生率为6.67%(1/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约束期间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1/15),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合理有效约束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有确切的干预价值。同时,在合理有效使用约束用具进行约束的过程中,配合应用镇静剂力月西的患者情绪进行控制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万建云. 人文关怀在 ICU 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5): 99-100.

[2] 庄晓艳, 许勤, 朱姝芹, 等. 神经外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相关非计划拔管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4, 29(2): 15-17.

[3] Callahan L A. Supinski G 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CU-acquired weakness: Is there a stimulating answer[J].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3, 41(10): 2457-2458.

[4] Angela K M. Lipshutz, Michael A. Gropper. Acquired Neuromuscular Weakness and Early Mobiliz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 Survey of anesthesiology, 2014, 58(1): 14-15.

[5] 黄德钦, 曾铁英.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身体约束实施情况调查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 32(20): 28-31.

[6] 管玉青. 危重病性肌病/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 15(4): 356-359.

[7] Eikermann M, Latronico N. What is new in prevention of muscle weaknes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13, 39(12): 2200-2203.

[8] 李妍. ICU身体约束使用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4, 28(4): 396-398.

[9] Santos C C D, Batt J. ICU-acquired weakness: Mechanisms of disability[J]. 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 2012, 18(5): 509-517.

[10] Kress J P, Hall J B. ICU-acquired weakness and recovery from critical illness[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0(17): 1626-1635.

[11] 王玲, 朱小平, 张春华, 等. ICU护士对患者实施身体约束体验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17): 56-58.

2016-11-25

顾巧华, E-mail: yzgqh@163.com

R 473.5

A

1672-2353(2017)08-195-02

10.7619/jcmp.201708062

猜你喜欢

镇静剂获得性肌无力
获得性指状纤维角皮瘤验案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以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肺内结外NK/T细胞淋巴瘤PET/CT显像一例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剂治疗心室电风暴观察
成人获得性扁平足的治疗进展
艾司洛尔联合镇静剂治疗心室电风暴观察
Titin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以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肝脑变性2例报道
机械通气治疗哮喘重症患者时使用肌松剂及镇静剂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