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童心·童趣
2017-05-20邓爱平
邓爱平
每天面对着一群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熊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怎样才能让那些抽象、枯燥、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兴趣盎然?这些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儿歌作为辅助教學手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教学与幼儿教学不同,对学生的课堂规则有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因此有了依据。课堂规则一旦被学生接受,便会逐渐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使学生形成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学生作业书写较差,课前准备往往忘记做好,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这些现象我编写了儿歌:“上课铃声响,赶快进教室。书笔摆整齐,坐姿要端正。”“上课时,不吵闹。要发言,先举手。做数学,先读题。写作业,不潦草。勤动脑,方法巧。写完后,要检查。常坚持,成绩好。”并让学生一边做课前准备一边念。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在课前准备、作业书写、听课专心等方面有所改进了。
提振学习兴趣。用充满童趣的儿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振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儿歌,对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更有亲切感,能增添童趣。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位置的“左右”一课时,我编写了儿歌:“写字时,左手压本子,右手紧握笔。吃饭香,左手端着碗,右手拿筷子。人物如果面向我,方向和我正相反。他的左边我右边,他的右边我左边。人物如果背向我,方向和我都相同。”利用这首儿歌,加上实际的游戏活动,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算除法步骤繁多,学生刚接触时往往丢三落四。我编了格式儿歌:“小房子,建起来(写除号)。被除数,住进来(写被除数)。除数写到门外面(写除数),商要写在屋顶上(试商)。”学生读一读来了兴趣,自然出错就少了。
化难为易促理解。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难点之一。低年级孩子的理解分析能力弱,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难以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我适时地采用语言活泼、节奏明快的儿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如“谁与谁共有多少,请用加法算一算;多几少几和相差,准是减法来求差;知道每份求几份,要用乘法求总数;平均分成等份题,少了除法可不行”。学生按照儿歌模仿一段时间后,能逐步掌握思考应用题的方法。在教10以内数的分与合及加减法时,不需要再像以往反复分小棒,只需要编记凑十歌,学生便能学得既轻松又牢固:“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实践证明,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积极的辅助作用。孩子们能在富有童趣的童谣中,用童心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作者单位:娄底市双峰县城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