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如何有效防范大学生涉足传销违法活动

2017-05-20何芙蓉陈沛力

科技视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防范对策大学生

何芙蓉 陈沛力

【摘 要】近年来,传销违法活动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更让人担忧的是许多大学生也加入到传销违法行为中。价值观的偏差,认识的片面,实践经验的欠缺,就业心切等等是大学生涉足传销的主要原因。高校应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注重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指导,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预防和减少大学生传销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和谐。

【关键词】大学生;传销;防范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新型的产品经销模式不断出现,而传销违法活动也混迹其中,并呈现蔓延之势,更让人担忧的是部分大学生也卷入其中,这成为当前传销活动的新动向。

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他们受到社会的关注度高。因此,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是当前社会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防范大学生参加传销违法活動,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

1 传销及其危害

第444号国务院令公布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定义了什么是传销: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1]。

总体而言,传销实际上就是一种欺诈活动,组织者等少数人聚敛钱财,加入者沦为受害者的违法犯罪活动。参加传销活动的人数众多,老、中、青少年都有,高校学子卷入传销也数见不鲜,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执迷不悟,屡次受骗?

2 大学生涉足传销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19岁到23、24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虽然摆脱了儿童阶段思维和行为的幼稚性,在认知能力、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方面都趋于成熟,但心理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生理成熟水平[2]。他们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一些价值观念,道德问题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较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缺乏进行全面分析和科学辨别的能力。

2.1 利益的趋动性

当代中国,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出现了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的态势,各种价值观并存,现实的、具有明确功利倾向的、个人色彩突出的多样化人生成为不少大学生的追求,不少大学生以物质财富来衡量自身的价值[3]。

金钱的诱惑让人失去底线,道德感丧失,传销组织的虚假宣传,让不少大学生想轻松致富,通过捷径发大财,进而落入传销的深渊。

2.2 认识的片面性

许多大学生对传销问题的认识停留在表象上,不知道什么是传销和变相传销,对其欺骗性和危害性没有清醒的认识,缺少防范意识。再加上就业的形势紧迫,具有大学文凭的人不断增多,大学生的优越感、光环逐渐消失,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系列变化使他们逐渐有了生存危机和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在选择工作时“慌不择路”,不法分子便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一夜暴富的心理,引诱不明真相的大学生参加进来,奢望获得所谓的高额回报,因此上当受骗。

2.3 宣传的误导性

大学校园环境的封闭单一,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诉求。使得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状况缺乏了解,实践经验不足,人际关系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很欠缺。加之大学生这一群体受到家人及社会的关注高,较容易得到亲戚朋友的支持和信任。这些客观上为传销向大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

传销组织顺应社会发展,进行包装,开展新的直销方式等宣传,一部分大学生不明真相,带着学习与锻炼的心理参加所谓的锻炼培训活动,并在同学中进行宣传,带动了更多同学参加传销组织的培训,逐步在传销组织“洗脑”的过程陷进去[4]。

2.4 群体的特殊性

从工商部门、媒体公布的案件,我们发现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欠开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人们信息闭塞而又致富心切,极易轻信传销组织受骗上当。西部地区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承载着家乡父老寄予的期望。他们渴望做出一番成就,希冀着有“一夜暴富”的机会,自己能出人头地。

但是自身又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远大的目标,急功近利,他们很容易成为传销组织进行“洗脑”的对象和目标。这些大学生一旦被骗,却发现无法索回交出的钱,但又想挽回损失,因交了相当数额的入门费,为挽回损失只能再拉人加入,于是越陷越深,让更多人上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5]。

3 高校防范大学生涉足传销违法行为的思考

3.1 高校层面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宣传力度

3.1.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要把培养人才的质量放到重要位置上,要用先进的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使青年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健康,促进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3.1.2 开展联系市场经济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育往往把专业教育放在首位,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对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引导不够,对如何抵制社会上不良现象宣传不够。

结合市场经济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应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在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时择机开展校园活动,用案例展示、图片展板、现身说法等进行宣传活动,将反传销教育固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内容长期进行,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

学校要以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等公共课程的开设为契机,结合当代社会实际,形象生动的在大学生中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学生辨别各种不良思想观念,抵御非法经济利益的诱惑。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要多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给给予关怀,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避免学生在错误的迷局中越陷越深。

3.1.3 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学校一方面应大力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及时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平常心。

3.2 大学生自身要树立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端正就业态度

3.2.1 增强法律意識

学生自身也应增强法律意识,明辨是非,提高辨别能力。克服过分依赖、相信亲戚、朋友的求职行为。要把学校或政府部门组织的正规招聘会作为求职的主渠道,提高对网络招聘信息的甄别能力,认真核查用人单位信息,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6]。

3.2.2 加强个人修养与自律教育

自律是指一种自我约束能力,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大学生应开展并坚持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将自己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自我评估,找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既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也要知晓自己的不足,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如果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具有的实际能力和所欠缺的基本素质,自然就会萌生出对社会和自我的责任感,增强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远离和抵制传销违法行为。

3.2.3 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和财富观

大学生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找到适合自己的合理的择业标准,正视财富的价值,减少择业的功利色彩。避免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心理, 树立从基层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不断积累提高的观念。

【参考文献】

[1]温家宝.禁止传销条例[G].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4 号,2005-08-23.

[2]辛德娟.社会转型视域下大学生道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5).

[3]朱晓哲.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刍议[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

[4]彭远威.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5]王艳.非法传销:为大学生定制“洗脑”骗术[J].教育与职业,2006(1).

[6]高桂英.如何有效防范大学生涉足非法传销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3).

[7]梁晓勇.传销及其治理对策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7(4).

[8]倪侃.传销违法犯罪的认识和对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1):31-35.

[9]汪晓红.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分析与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5).

[10]谢凤华,范新民.“传销”解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5).

[11]张传华.直销和传销有什么本质区别?[J].经贸世界,2006(10).

[12]章顺来.从大学生屡陷传销反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防范对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