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儿童生活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2017-05-20周卫东
周卫东
对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小学生活在课堂和内容上有所改变,不再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而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为重点。要让一年级新生适用这种转变,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生活和知识经验,教给孩子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笔者谈谈自己任教一年级数学的做法。
一、从游戏开始
游戏是学生在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游戏仍然是他们重要的学习形式。第一节课,我给孩子讲了一些趣味数学题。兔爸爸、兔妈妈和兔崽崽赛跑,兔妈妈说:“我跑得不是最慢的,但是比兔崽崽慢。”请小朋友猜一猜谁第一,谁第二,谁第三。课堂马上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猜的结果各异。接着,我在地上写上1、2、3,让3个孩子分别演3只小兔,根据兔妈妈的话来找自己的位置。演兔妈妈的孩子马上站到了“2”的位置,余下的两个孩子在我的提示下也很快对号入座。我又趁热打铁,带孩子们做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他们融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离不了数学,我们必须学习它。
二、多动手操作
这一时期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观察事物时主观随意性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思維;意志薄弱,组织纪律性差,没有养成学习习惯。他们不能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需要经过反复的操作训练来掌握知识,而且知识需要不断巩固才能知新。教学中,我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动手操作。例如,教学6加几时,我让两个孩子站到讲台前,一个孩子发5颗糖,另一个孩子发6颗糖,想一想,要使他们手里的糖变成10颗,应该怎么办?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从6里拿出5给5”“从5里拿出4给6”,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接触了“凑十”。接下来我让他们思考:如果要计算5+6,可以怎么算?孩子由于演示了过程,思路清晰,很快说出了算理。从6里拿出5,和5凑成10,6剩1,合起来是11;从5里拿出4,和6凑成10,5剩1,合起来是11。两种方法我都给予肯定,然后讨论哪种方法更好。我将学生的思路板书,把实际操作和算理结合起来,让抽象的东西变得简单明了、浅显易懂。然后点明“凑十”法,强调大数“凑十”更好,再辅之以巩固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凑十的方法。
三、注意联系生活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提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观点,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数学学习是对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要想学生学好数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多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教学贴近生活,教具从生活中来,用到课堂上去,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掌握。另外,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数学公式、概念、定义等知识,教学时应该注意在习题的选择上做到生活化,真正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宁乡县双江口镇罗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