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晶:姑苏团扇背后的男人

2017-05-20王若婷董米饭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李晶缂丝团扇

王若婷+董米饭

超模刘雯曾于2015年12月为时尚芭莎拍摄杂志内封,照片以“寻找失落的中国美”为主题,画面中美人娇慵,手中变换的团扇更是引人注目,或轻扇,或掩面,举手投足间尽显东方美感。

这些令人浮想联翩的精致团扇,全部出自于姑苏城内的李晶之手。虽未至而立之年,但他已在团扇这方寸之间经营多时。他说自己不是商人,只是一个“做团扇的匠人”。可细观其团扇,却难见匠人之气,而多显文人之质。看着他的那些团扇,仿佛能见到风流涤荡的苏州城内,扇面后掩笑着的如靥佳人。

戏曲,踏上团扇之路

李晶收藏团扇,还得从大学说起。那时候李晶修的是管理学学位,却喜爱戏曲,尤其是京剧昆曲。其中的头面、道具更让李晶着迷。正是籍着对戏曲的热爱,他才萌生了收藏古玩器物的爱好。

在收藏的过程中,李晶得到了一把老团扇,因时隔久远,他已记不清自己是如何得到的这把扇子,只记得自己当时看到它的心情,“可惜了,是一把工艺上乘的清代团扇,但是扇面破损了。”怀着惜物的心情,李晶尝试找师傅修复团扇,却未能如愿。修扇子的师傅只告诉他,“这是缂丝扇面,现在很少有人会做。”

缂丝?经过翻阅资料,李晶逐渐了解到它曾有过家家户户自给自足的辉煌时代,也曾作为皇家的御用织物,它以生蚕丝做经线、彩色熟蚕丝做纬线,由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样,用小梭子分块缂织而成。因为每种色彩的纬线都会和图案中的经线交织,但不贯通全幅,所以又有“通经断纬”之称。虽然缂织机单人即可操作,但是在工业化生产的当下,人们几乎无法从织法上分辨绫、罗、绸、缎,更何况拾起梭子织布呢。

一扇入行,面对往昔之美今日难现的缂丝团扇,学设计的李晶心有戚戚,决定以己之力,尝试做缂丝团扇这一传统手工艺品。

姑苏制扇

对于这一决定,李晶的父亲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也并不支持,总觉得他做这些不太合适。加之李晶也做古玩收藏,每次回家,父亲总会对他讲,“你要小心一点,不要被人骗。”并建议李晶回到老家找一份类似公务员的稳定工作,但李晶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执意要到苏州做团扇。面对儿子的执拗,父亲最终让步,并给了他十万元作为学艺费。

揣着父亲给的十万元,李晶又和好友借了五万,再加上自己之前的积蓄,他便只身来到苏州,创办了嗜闲居团扇工作室。在李晶眼中,苏州这座古老的城市,保留了很多宝贵的传统技艺,为自己做团扇创造了更多机遇与可能。

初到姑苏,李晶的当务之急便是寻找做工精湛的缂丝老手艺人,而他们大多分散居住于苏州的下辖市县。李晶至今还记得自己去找第一个老手艺人时的情景,“先坐公交到乡下,再转小巴去村里,缂丝师傅站在村口接我,大概又走了几百里地才到她家中,见到了纺织成品,算是正式见面。”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缂丝老手艺人们都知道来了个做团扇的小伙子,很多人都愿意接李晶的扇面纺织活。

而一把完整的团扇,除了要制作扇面,还要制扇框、勾画稿、制扇面、制扇档、制流苏、裱扇面。若要细分,则可能还会需要金银錾刻镶嵌、烙画、雕刻、结绳、大漆等更细致的工艺。有时甚至会需要八到九名师傅,才能完成一把做工复杂的团扇。

幸而苏州传统工艺保留多且齐全,李晶有时也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遇上合心的师傅。因为要设计扇面图案,他总去同一家打印店打印画稿,打印店的老板娘也满心好奇:“你怎么总是打印这些花花鸟鸟?”李晶解释说自己是做团扇的,老板娘就给他介绍了自家隔壁的老匠人,“他是做嵌银丝的,你肯定用得上。”李晶便到隔壁拜访,并对老匠人的嵌银丝活儿爱不释手,遂将其纳为工作室的一员。

到目前为止,李晶的工作室大约有二三十位师傅,每人各司其职,最终由李晶统筹全局。他既亲自参与团扇的制作、考虑各个工艺部件的美学搭配,还负责市场销售、邮寄收发货物。由于师傅们都在自家做活,为了提高效率,李晶也教会了他们如何使用微信、快递。得益于此,现在李晶与师傅们交流想法、传递图片、寄送扇面再也无需一趟趟亲自下乡。

在李晶眼中,团扇虽小,但却蕴藏了很多传统工艺:扇面不单只有缂丝,还可以尝试丝、绢、绫罗等材质,辅之以书画、刺绣;扇框材质多样,形制各异,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扇柄亦有竹木牙角之分,可配之以精致的回龙须。这些搭配组合在一起,就会诞生许多奇妙的乐趣。

传承,青年手艺人的担当

说起缂丝这些传统工艺,我们的固有印象是长髯鬓白的长者,踽踽独行得传承着那些古老美丽却又濒临失传的技艺。年轻的李晶认为他该有作为青年手艺人的责任担当。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他融合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从画稿到配色,从单纯的“工艺”进化成了“设计师的工艺”,在团扇这样的“怀袖雅物”之上完美呈现,让这些传统的工艺有了实用性,也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创新和改进无处不在,目前市场上的团扇过于单一,在形式上不过是带包边的框、湘妃竹、云竹或是紫竹。其实传统中还有更多可以发掘的美,单就扇柄而言,李晶的扇柄多数采用竹质或者珍贵硬木,湘妃、凤眼、梅鹿、紫竹、玉竹等等;同时可以同时配合的工艺还有金银錾刻镶嵌、烙画、雕刻、结绳、大漆等等。就扇面而言,除了缂丝,也做刺绣、章绒、宋锦,甚至是老的绫、罗、纱等他也都乐于尝试。单就一个扇缀,除了人造丝他也有更多的尝试,真丝配老物,玉器、翡翠、牛角、老银,甚至一个多宝串都不为过,在审美诉求上他从不苛刻压抑自己的创意尝试。李晶觉得,古老的缂丝不仅仅只是进入博物馆或者教科书上,而是进入了大众的生活。比起一味地保护,这样的传承更有生命力。

微商经营,走向大众

美得不可方物的团扇,何以食人间烟火、走向大众呢?李晶走的是微商路线。他2010年开网店,同时也在微博、微信上出手团扇。最开始时,都是他一个人在打包、发快递。

今天的李晶,网店已有2.6万的关注量,而他本人也拥有着6.8万的微博粉丝、5000的微信粉丝。主业做团扇之余,李晶也从事收藏,从老珊瑚、文明杖,到小砚屏、帽后饰……收藏范围之广令人咋舌。俗话说“以藏养藏”,他也时常在微博、微信出手藏品,即便有时他会在正文提示“价格不便宜”,但是往往照片刚刚发布,物件不出十分钟就被一抢而空,常有网友在评论区哀嚎,“这卖得太快!”

也会有人私信李晶,请他做团扇的定制业务,于此,李晶也会犯难,“要是关系很近的,他信任我,我就做了。一般不做定制,因为个人审美不同,我不喜欢别人把我的作品改得面目全非。”但面对懂行的业务要求,李晶则乐于接受。一个拍摄宋代电视剧的剧组曾经向他借团扇,一听对方提到“宋代男子皆执团扇”,他当即签下合同,“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女子才用团扇,其实不然,折扇到宋代还没有出现呢。遇到懂行的人,当然乐意合作。”

不仅顾客看上了他的扇子,时尚芭莎杂志也对其团扇格外钟情。那时摄制组想要拍摄一组能够展示中国传统美的照片,遂向李晶的朋友借取古董发饰,并问其是否有好的团扇淘宝商铺推荐,朋友一笑,“这次拍摄,请的是大牌名模刘雯,穿的是高定礼服,戴的是古董老银发饰,团扇怎能不讲究?”于是便把李晶的团扇介绍给了摄制组,双方商谈融洽,当即租赁了几把团扇,成为照片中美人手里的点睛之笔。

即便众人皆为其团扇倾倒,李晶个人依旧追求低调,没有任何超乎常人的销售盈利渠道,若非说他有什么秘诀,大概唯有“作品”两字而已,“代代都有能工巧匠,不同时代也各会有或受歡迎、或不受欢迎的工艺品,我更多专注于作品本身,”李晶说道,“作品好了,自然能得到顾客的青睐。”

猜你喜欢

李晶缂丝团扇
南宋 吴皇后 行书题青山白云图团扇
南宋 杨妹子 楷书瀹雪凝酥七绝诗团扇
通经断玮 绘彩织梦
——蔡霞明缂丝作品欣赏
甲状腺瘤瘤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齐 家
The Hardest Language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
宋代缂丝的色彩符号与审美意趣
团扇恩深长恋君怀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