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界与无界之间

2017-05-20王洪波

普洱 2016年8期
关键词:无界画意有形

王洪波

人生,每天游走于各种门之间。每个人都有无数次推门与关门的经历,在推门与关门之间,却满含着人生的喜怒与哀乐、卑微与尊严、苦难与向往。门,是人类为划分和利用空间而设立的,一扇门,为人们划出了自然空间、社会空间、私密空间,因为,人需要与自然若即若离,人需要与社会若即若离,人需要与不同功能的空间若即若离。一道门,看似普通,它却是一条有形无形的疆界,因为人类是社会群居的高等动物,所以门里门外,开门关门之间就充满了日常生活的规范和哲理。

少年时认为人生的自由是无限的,凭自己的能力尽可以去打开世界上所有的门。长大了,才发现世界是由许多有限构成的,有限才有秩序,有限才有规律。说宇宙是无限的,那是人类没能认识,凡认识了的通常都是有限的。特别是每个人都是有限的,自由也是有限的,世界上许多的门并不会为你而打开,有些门,也许倾其一生的努力,也不能够进得去。人每天就生活在门里门外或是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界与无界之间。时间长了,人会明白,哪些空间属于你,哪些空间不属于你,哪些门里会保护你,哪些门里会伤害到你,成长之后,适应和禁忌让我们在门里门外获得了相对的自由。相比较之下,人只有思想拥有最大自由,它可以跨越历史,洞穿时空,穿越维度,纵横于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界限。当然,也有人试图像管理道路交通一样,管制人们的思想,而这种方法能不能行得通,时间和历史自会做出结论。所以,门是人类的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创造。是生活中的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文明的形式。

因此,推门,去推哪道门?为什么推门?什么时候去推?就成了每个人的选择,自然也就牵连出了“境界”这样的话题。显然,郝平的组画是带着一颗探求的好奇心去推门的,是联通着生命中某些自然性或精神性的东西去推门的。他选择了一道中国式的木门为主体,体现了一种东方的儒、佛、道文化的视角,一种浸润其中又呼之欲出的“禅意”,是一道有生命的门,这并非画家的刻意,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不自觉流露。试想,当一个灵魂洗尽铅华,离开了城市物欲的喧哗,机械霓虹的喧哗,电子资讯的喧哗,以一双儿童般清澈的眼睛站在这道门前,他(她)会看到些什么?这时的界,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门里门外发生着梦幻般的无穷变化:从山野飘动的古茶香气,到深山涌泉的清流叮咚;从远古流霞的冰川夕照,到山川雄峙的冷峻圆融;从荷塘春水的柔情暖意,到日落月升的四季流转;中国山水的画意已经跳出版画的传统技法,丝网使版画与水墨的“跨界”得以融合。在进一步细读这些作品中,人们的眼光不禁发现,这个洗尽铅华的灵魂进而梳理人生哲理,以百川入海之势倾诉襟怀:善必有余庆、安身以崇德、本立而道生、山高者木修、一悟寂为乐、君子坦荡荡……这时的画意,强烈地表达着价值观和人文诉求,好似整组作品中的华彩乐章。平静之中有惊涛骇浪,淡定之后有痛苦反刍,形的表达沉淀于意的厚重,而意念却不地时破形而出,门随形而变,随形而动。在无比广阔的时空中穿梭腾挪,门也在强烈的色彩中变形、变色;灵魂深处的钟声由远而近变得有些激越了。这种激越是由于那个灵魂曾经历过许多寂灭而进行的展示,它很节制、很优雅,凝聚成一道道哲理之门、儒雅之门、风骨之门,在门里门外闪动不只是生活,而是历史或血脉里的光束。

进而这个灵魂开始致敬,仰梅、兰、竹、菊“四君子”,用最传统的黑白版画手法,仰中华古今的士大夫风骨,硬朗的刀痕写意手法表现着一种凝重和深邃。那是整个画展中唯一的四条屏,那是一种对曾经被忘却、被遗弃的传统的久久仰视与追思……

这个灵魂并未就此止步,他用“文渊”这个最具分量的单幅作品,膜拜了中华文明,久远、宏阔、生生不息……也道出了作者创作这组作品的灵感之源。

二十多年前我和郝平在昆明翠湖边一个单元里对门而居,大家的居住面积都较狭小,两个家门之间的走廊就成了他的“木工厂”,那时的版画家就是半个木匠,而郝平為锯木声和工具的噪声向周围邻居们致歉就成了“习惯”。后来相处久了,就常常可以推开他家的门去把盏品茗,扯淡聊天,兴起之时也常在他窄小到转不过身的工作间里看看画作,包括他新鲜的构思和未完成的作品都是我们扯淡的范围,当时他的一组“古瓶系列”已经让我惊叹,后来听说这组作品获了当年全国画展的金奖。从那时起,郝平的版画创作已奠定了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

猜你喜欢

无界画意有形
爱的大礼物 智能小怪兽 无界Pro
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 不断提升基层党的建设质量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半无界区域上半线性薛定谔方程初边值问题解的破裂及其生命跨度的估计
衣情画意
艺本无界·何跨之有——张英超雕塑展有感
妹妹,别把我惹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