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情怀价值本色
2017-05-20阚平
阚平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闭幕后回答记者关于就业、简政放权、“双创”、房屋产权等问题时所彰显的为民情怀和担当作为,让人倍感温暖。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
作为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党员干部,只有认清自己从哪来、到哪去,找准自身定位,才能回答好“为什么人、做什么人、靠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在共产党人的字典里,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就是衣食父母。三年困难时期,警卫战士马维探家归来,带回一个又黑又硬的窝头。毛泽东掰一块放进嘴里,第一口咽下,泪水便流了下来。他将窝头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边分一边哭着说:“吃,你们都吃一块。这就是我们农民的口粮,这就是种粮的人吃的粮食呵!你们比比他们吃的饭,要将心比心!”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为什么自愿跟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前辈的为民情怀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应当看到,优秀党员干部各有各的优点,心系群众往往是“共性”;“问题干部”各有各的问题,脱离群众常常是“通病”。忘了初心,疏远了群众,就会出现这样那样脱离群众的现象,甚至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谷文昌说,“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杨善洲说,“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只要还有贫困和落后,我们就应该一天也不安宁”,他们视为民使命高于一切。
只有人民,才是最恒定的价值,文明与进步的方向。民心无影又无形,却是人间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就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同样地,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谋民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员干部要想“一呼百应”,就得对群众“有求必应”,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天大的事,多问问“群众能这样吗”,多想想党员该做些什么。犹记当年在兰考,焦裕禄风雪之中给群众送粮,群众问“你是谁”,他回答“我是您儿子”。一句自然朴实的话,令无数人动容。焦裕禄视群众为亲人、将群众当朋友,展现出共产党人的一片赤诚,彰显出执政为民的厚重底色。
依靠群众撼山易,脱离群众搬砖难。无论我们的力量发展有多大、路走得有多遠,永远都要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这是我们夺得革命胜利、赢得事业发展的根本经验。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只有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作为推动发展、干事创业的第一标准、第一导向,多向“老乡”问计、常向“老乡”问需、善向“老乡”问政,才能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老乡”心坎上,真正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幸福感”强起来、“满意度”升起来。
根深叶才茂,源远流才长。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我们党才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党为民造福的事业才会生机勃勃、万古长青。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