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生观的不利影响及其应对
2017-05-20朱永贞��
朱永贞��
摘要:网络交往作为人际交往的新兴方式,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但是对他们的人生认知、人生情感、人生意志等方面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论文從大学生、学校、社会等方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其扬长避短,使网络交往更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交往;人生观;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网络交往已成为人们当代生活的重要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追捧者,对网络交往更是趋之若鹜。在QQ、微信、微博、人人等网络交往平台上,最活跃的用户当属在校大学生了。大学生在享受网络交往带来的极大便利的同时,其正在形成中的人生观也在无形中受到一些不利影响。积极应对这些不利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确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生观不利影响的表现
网络交往作为一种快捷、高效的交往方式,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的积极影响已经有目共睹,利用这种积极方面,以网络为教育载体,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已经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网络交往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特别是人生观念产生的消极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为此,从人生观内在心理结构知、情、意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生观形成的不利方面,希望能进一步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1、网络交往的广泛性易误导大学生的人生认知
人生认知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意义的一些看法和理解。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来自于正确的人生认知。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们人生认知的一种关键性因素。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主要和同学交往,同学之间同质性较高,在同一校园教育环境熏陶下,年龄相仿、经历一致,人生认识也就大同小异,不会有太大的冲突。网络交往使大学生突破了原有的校园范围,通过网络可以和形形色色不同类型的的人进行交往。虽然对大学生来说,在网络上的交往依然以同质性为主要特征,但和现实中的交往相比,异质性却大大的增强了。在购物论坛上,大学生可能被奉行消费主义的网友说服;在兴趣QQ群里,大学生容易对社会人士功利主义的言论打动;在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更有机会对各种炫富所表达的拜金倾向产生认同。网络交往对象的广泛性,使大学生更容易接触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群,也因此更容易接受社会上一些非主流的人生认知,这无疑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一种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大学生很容易动摇甚至放弃多年来学校教育所传授的正确人生认知,接受、信奉错误的人生观念。
2、网络交往的符号化易淡漠大学生的人生情感
人生情感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对人生的态度的一种感受和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应当是对人生充满信心,始终保持热情乐观的。人生情感的获得,主要来自于现实中稳定的人际互动。对大学生来说,宿舍内舍友们的生活交往、课堂里同学间的学习交往、社团里同伴们的活动交往,无论是什么形式,只要积极参与其中,都能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理解、认同、尊重和友谊。但网络交往是一种符号化的交往,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使用匿名的身份,变身为数字化的符号,通过手机、电脑进行文字或图片、声音等的互动,这种通过“人机”进行的人际交往中,真实身份被隐藏,交往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人生情感的获得也就多了一些虚幻。在网络上,大学生可以自由地设置自己的身份,较随意地中断交往,使网络人际关系持续的时间、深度和稳定性都大大降低。在这种脆弱的网络人际关系中,大学生一般不会投入太多真实的情感,表面上聊得十分热闹,实际很难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同时,网络交往的增多,也会使大学生现实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造成与周围同学之间的实际隔阂。习惯了网络上的交往模式,也会不自觉地把这种交往模式转移到现实中来,从而造成现实人生情感的进一步疏离。
3、网络交往的自由性会薄弱大学生的人生意志
人生意志是指个体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调节行动,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人生意志在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中居于关键的环节,坚强的意志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人生道路中遇到种种障碍,并自觉地屏蔽种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始终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大学生的言行会受到各种道德、纪律、法律等规范的约束,他们一般能够遵照外部规范的要求,克制自己与环境不相融合的欲望,较理性地应对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比如,为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大学生会自觉遵守文明礼貌等行为规范;为处理好与舍友的关系,大学生在寝室聊天时会顾忌他人的感受;为消除同学间的误解,大学生会主动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人生意志就是在这种克己行为的不断重复中变得坚定起来。但网络交往有所不同,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使道德、法律很难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发挥作用。弱规范性使大学生可以更自由甚至更任性地进行网络交往,不用过分的担心自己的道德失范行为会受到谴责,一旦坏了名声也可以轻易地变换一个身份而逃脱责任。网络交往中的这种任性,不利于大学生人生意志的培养和锻炼。
二、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生观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分析
对于网络交往给大学生的人生认知、人生情感、人生意志等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须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从大学生、学校、社会等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可以给我们带来更深入更全面的视角,以便更好地应对网络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带来的冲击。
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
在校大学生从年龄上来讲,已经成人,生理上也已经发展成熟,但心理发展却具有相对滞后性。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对网络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对网络交往积极追捧;但另一方面,但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情绪波动性较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网络交往放大这种不成熟。心理发展的滞后性,使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更容易受网络交往平台上不良言行的影响。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大学生看问题往往过于理想化、简单化,容易相信网友的话,盲目依赖网友的偏面之词,交友不慎而吃亏上当,给他们的人生观念产生不良影响。2016年发生的几件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很多就是由于网络交往不当造成的。因网络交往而深受伤害的大学生会对人生产生绝望错误的看法。由于情绪波动性较大,使大学生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在感受到一些积极交往体验的同时,也经常被会悲伤、愤怒、嫉妒等消极情绪困扰,于是大学生更愿意开展网络交往,一方面可以宣泄现实交往中的负面情绪,另一个方面可以回避现实中的不愉快。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大学生抵制不住网络上享乐、物质的诱惑。一些大学生也加入了微信朋友圈炫富的行列,甚至不顾自己的家庭条件炫富,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正是这些不成熟,使大学生做事冲动、不计后果,给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对生活没有激情与希望。
2、学校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乏力
人生观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根据大学生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創新,因为只有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人生观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反思我们现有的人生观教育,在很多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今天的在校大学生都是95后,甚至出现了00后,他们个性张扬、乐于表现,更具有创新精神和民主的意识。若再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对他们开展人生观教育,只能引起他们的逆反。反思我们的教育,满堂灌、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没有彻底转变,造成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内容不能进入当代大学生的头脑。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生事物不断出现,网络既然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人生观教育就不能对此视而不见。但在这方面我们并没有及时跟进,对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几乎是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个别高校开办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也因缺乏吸引力而形同虚设。学校人生观教育的乏力,使马克思人生观教育的内容没有被大学生真正的内化吸收,在立场不坚定的情况下,其它的不良人生观念就很容易通过网络交往途径被大学生接收,并很容易接受。
3、有关方面对网络交往平台的监管不力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洁净的网络交往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由于网络交往的双重性,需要有关方面对网络交往平台加强监管,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生观的不利影响。但现有的网络交往平台还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信息“把关人”,再加上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络交往平台上信息发布和传播上过于随意,虚假、低俗甚至反动的不良消息频频出现。更有一些不良网企为博得大众关注,从中获利,不仅不去制止反而推波助澜。前一段时间爆出的“大学生QQ自杀群”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事件主角两个大学生在“QQ自杀群”里认识的,QQ群里负性能量的传递更进一步加剧了他对人生的绝望,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从有关资料查阅,这种“自杀”群早已存在,腾讯居然对此类存在长期放任自流,直到这次严重的事件发生。从这个事件中得到教训的,还有我们的管理部门,网络交往平台监督机制的亟待完善。网络交往平台的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律措施,网络监管的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使网络交往平台上各种负能量到处蔓延,自控力差的大学生更容易吸收这些负能量,因此造成了像“大学生QQ群相约自杀”这样悲剧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除“自杀QQ群”这种网络社交平台外,还有许多已经被关注或未被关注的网络社交乱象的存在,如“约炮群”“暴力贴吧”等的存在,如果这种社交平台,一开始就被清理,就会避免许多负面问题的发生。
三、积极应对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生观不利影响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生观产生的不利影响,大学生本人、高校、社会都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把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生观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为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扫清障碍。
1、大学生要加强自律,正确利用网络开展健康交往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当承担起自我成长的责任,辩证地看待网络,理性地开展网络交往,在网络交往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屏蔽网络交往平台上的负能量信息,积极广泛地开展现实交往。自我教育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内部因素,在对待网络交往问题上,大学生更要充分认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言行,能够做到自我扬弃,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网络交往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友圈,扩展了大学生的生活范围,但毕竟网络交往不能代替现实,大学生不能一味地沉迷其中,应当学会克制,科学地进行网络交往。要知道网络只是现实人际交往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人是网络交往的主人而不是网络交往的奴隶。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弄潮者,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理性地开展网络交往。对于网络交往中的一些黄色暴力、恐怖诈骗的不良信息,不浏览、不转发,自觉屏蔽。同时,大学生要认识到,网络交往只是现实中人际交往的辅助,网络交往的同时,不能忽视现实交往。大学生大部分的需要都是在现实交往中满足的。所以大学生要积极广泛地开展现实交往,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结交兴趣相投的朋友;同时要学习人际交往的艺术方法,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丰富现实中的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情感,锻炼自己的人生意志,使自己在网络交往平台上更多一份定力。
2、学校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在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人生观教育,使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真正地深入大学生的头脑,才能使他们在网络交往中站稳自己的立场,不被各种负面信息所蛊惑。首先,针对95后大学生的特点,高校人生观教育要进行一些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多加引导,理论与实践二者要均衡,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地把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传授给大学生。同时,针对大学生网络交往方兴未艾的实际情况,高校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出现的不良动向,有针对地开展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给以正确地指导。网络信息素养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人们所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使用和创造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遵守和维护网络秩序,形成良好的网络信息素养。总之,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使高校的人生观教育更精准地解决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使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3、有关方面要加强监管,打造健康的网络交往平台
应对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生观产生的不利影响,需要全方位动员各方力量,齐抓共管,才能为大学生打造出绿色健康的网络交往平台。为此,有关立法部门、网络监管部门及其网络交往平台的经营者,都应该有所作为。有关立法部门要完善网络方面的相关法律,对网络交往平台的创建、经营、监管等方面都要做到有法可依,网络产生的矛盾不断出现,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及时修改,比如,对微信朋友圈转发进行法规的阻止等;政府监管部门严格审查网络信息,对于制造和传播不良信息的不法网络商家进行严厉的法律惩罚,加大执法力度,保证良好网络交往平台的顺利进行;经营各类网络交往平台的商家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遵守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严格筛选信息和虚拟群体的成立,对于那些虚假低俗暴力的信息,不制造、不传播、不扩散,使信息做到真实可靠,积极促进健康网络氛围的形成。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其不利的一面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但只要大学生本人、高校和有关部门都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那么网络交往给大学生人生观带来的不利影响就会减少或避免,使网络交往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平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崔景贵.网络心理教育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1
[3] 黄少华.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J].兰州大学学报,2009
[4] 袁勤,成玉贤,傅侠.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实证研究[J],科教导刊,2011
[5] 宋彤彤.网络交往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