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看手机的异化

2017-05-20罗敏逸�オ�

山东青年 2017年2期
关键词:异化人类

罗敏逸�オ�

摘要:手机异化是指这个被人所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凌驾于人之上,并且控制人类行动、思想,甚至使人丧失人的主动权。手机异化的条件是手机与网络真正充分结合及快节奏生活步调下的碎片化时间。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手机异化只是众多劳动产品异化中的一种,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人类无需过于惊慌,但又不能无所作为,要超越这个阶段,实现人性复归。

关键词:手机异化原因问题对策

一、名词点击——异化与手机异化

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所创造出来的对象反过来成为与主体对立、凌驾于主体之上、支配和奴役主体。手机异化即指这个被人所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凌驾于人之上,并且控制人类行动、思想,甚至使得人丧失了人的主动权。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忧虑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我们热爱的东西一直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替,从印刷制品到电视到如今的手机。这三者均是特定时代下广为人知并深受喜爱的媒介。波兹曼认为媒体能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新世界”。在以印刷文字为中心的“读文时代”,人们的语言、思考方式都透露着严谨的术语味;在以电视为中心的“读图时代”,人们的社会认知与人际交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么,在我们这个手机时代,手机是如何牢牢吸引人的注意并逐渐与人对立,进而奴役人们的?

二、缘由探析——手机异化的条件

异化必须有以下几个条件:一定的条件、主体、客体以及两者关系的转换与对立。手机的异化,显然主客体已确定,那么异化的产生就要有剩下两个元素作为支撑,而主客体关系的转换与对立是手机异化的具体表现,暂且不谈,这里主要来探讨手机异化的条件。手机,原本是一种人们在移动中进行人际传播的通信工具,而它逐步异化成为一个凌驾于人类之上的对象。这种异化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形成的质变,因此要回顾其发展历程,才能找到异化的条件。

回顾手机的发展史,移动通信技术从手机的发明到现在经历了四代。由于一代和二代移动通讯系统,都是以语音通信为主要用途,人类始终主宰手机,运用手机来便利生活,不存在非它不可的现象。而进入到3G时代即手机与网络科技真正充分结合后,手机的通讯功能被淡化,网络功能被强化,新闻传播、游戏娱乐、社交平台等附加功能不断增加。人类渐渐被这种随时收取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的能力吸引,并逐渐依赖手机,被手机支配。我国自1987年开通第一个模拟通信网以来,经历了26年的发展历史。2000年以前,手机只有少部分人使用,主要以语音通信为主;2000年以来,随着手机终端价格的下跌和手机资费的下调,手机走近了普通工薪阶层,以语音通信和手机短信应用为主;2007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规模问世,手机逐渐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工具之一,变成了移动信息处理小型计算机,通过手机上网进行即时聊天、手机支付、手机购物、手机新闻、手机阅读等多项数据业务应用。至此,形成了“手机无所不能,人人都离不开手机”的现象。

我們从手机发展历程中找到了其异化条件的一个方面,即3G时代的开始,另一个方面还要放到时代大背景想去思考手机的异化。“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快速的,每天的人和事缠绕着周身,繁忙而疲惫。”[1]①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像一台机器,机械地重复昨天的生活。因此,现代人缺少休息与深度思考的时间,拥有的只有碎片化的时间,这就导致人类会将之全用在手机上:睡前、醒来、上下班、等人、上厕所……低头族无处不在!现代人常常苦恼时间去哪儿了,如果把碎片化的时间整合起来,我们就能发现,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时间以及生活的主宰者。

因此,手机异化的条件有两个:手机与网络的真正充分结合和大量快节奏下步调下的碎片化时间。这两个条件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进而造成了手机的异化。

三、由因及果——问题丛生

分析手机异化带来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从现象到本质。手机异化带来的问题通过对其异化的表现来看,主要分为两大方面:手机本身带来的问题和手机附加功能带来的问题。

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2]②手机作为一种劳动产品,它从“人是生产的目的”转变为“生产是人的目的”。近年来,iPhone手机在市场上一片火热,售价远超出其成本,且更新换代频繁,它的更新当然有技术的突破,但更多的是逐利而已。与此同时,iPhone卖得越是火热,那些从事低端无技术含量工作的人离iPhone越是遥远,以至于有人丧心病狂通过出卖自身器官来获得一部iPhone。在这些人眼中iPhone已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证明自我价值的象征,我们不禁反问一部iPhone真的能证明自我价值吗?

手机五花八门的APP衍生出了手机附加功能,即时聊天、手机支付、手机购物、手机新闻、手机阅读……同时都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手机上瘾。时至今日,手机比以往任何一种媒体都更贴近人,从早到晚几乎伴随着人出现在任何一个场景。[3]③被手机控制了的人必须将手机带在身边,时时感觉到手机的存在,否则就心烦意乱。如果手机不能收到信号或缺少流量无法使用时,就会表现得焦虑不安、情绪低落。

四、应对之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人类进程包含危机和灾难,并存探索和希望。[4]④手机的异化是科技推波助澜的一种结果、状态。科技必然是不断发展的,因而,手机异化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应正视它,用辩证的观点对其进行扬弃。

从理论上来说,手机异化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条件的,但为解决手机异化而放弃科技的发展既不现实更不正确。手机异化是手机与网络科技结合发展的一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超越这个阶段,而不是倒退回上一个阶段。因此,对待网络科技不能视之为猛虎禽兽,反而应该继续发展,使之与手机更进一步充分结合。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作为普遍的非特定存在物,能够与无限的世界发生全面的联系,满足丰富的需要。而手机是一种特定存在物,它所拥有的一切功能与价值均是人类赋予并规定好的,它只与特定的世界发生特定的联系来满足特定的需要,离开人类的规定,它只是一堆廉价的零件。因此在对待手机时,必须坚持以人为主体,做手机的主人。

从实践层面来说,对手机异化的扬弃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客观层面有:第一,国家应该对特定的工作场合如教师授课、警察出警等和特定的公共场合如道路驾驶等的手机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加以制度保障。第二,国家还要对公民进行宣传教育,倡导“少用手机、用对手机”,并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主观层面有:第一,人类首先要认识并承认被手机奴役的现实。第二,人要学会自制,控制手机使用的频率。第三,培养兴趣爱好,参加各类活动,学会管理碎片化时间,减少对手机的依赖。第四,学会利用充满丰富网络科技的手机来拓宽自身视野,提升各方面素质。

五、结语

人类凭借资本与技术,自觉享受了舒适与便捷,但也在这个过程中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禁锢钳制住。对于异化的认识与异化扬弃的提出从来不是理论的分析设想,这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有些方面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但是有些地方我们依旧被遮蔽。[4]⑤手机异化只是众多劳动产品异化中的一种。我们无须惊慌,在这些属人创造物面前,我们只需牢记人是非特定性存在物,是劳动产品的主宰。同时,我们要积极超越异化的阶段,实现人性的复归。

[注释]

①引用自刘德寰等:《正在发生的未来——手机人的族群与趋势》自序

②引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1页

③引用自李祖鹏:《手机改变未来》第13页

④引用于叶艳君:《闲暇时间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第27页

⑤引用于《闲暇时间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第33页

[参考文献]

[1] 刘德寰等:《正在发生的未来——手机人的族群与趋势》,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版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 李祖鹏:《手机改变未来》,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版

[4] 叶艳君:《闲暇时间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猜你喜欢

异化人类
颤抖吧,人类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人类会成长起来吗?
人类第一杀手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武术异化研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