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手公益形式下的艺术院校志愿服务现状和对策分析

2017-05-20沈霄媛�オ�

山东青年 2017年2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艺术院校

沈霄媛�オ�

摘要: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一种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公益形式。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当前许多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服务意识浅、形式单一化、持续时间短等问题,本文针对艺术类院校的特点,基于随手公益形式慢慢被熟识的条件下,针对志愿服务的现状展开研究,并提出对策分析。

关键词:随手公益;艺术院校;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社会进步。纵观这十年,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上海世博会,或者是G20,甚至是生活中平时细小的志愿服务,我们的志愿者对象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宽泛,志愿者活动越加精彩纷呈。随着参与人员的持续增多,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志愿服务活动逐渐成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要推动力。大学生作为公益组织中的一支志愿服务队伍,正在社会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重视个性展示,轻视价值体现

艺术院校学生整体上价值观健康积极向上,能用正确的眼光来关注时政新闻,但是作为艺术生通常个性张扬,且容易冲动,对艺术专业颇为热爱,对时事政治不太关心,所以艺术院校学生有时表现出对普世价值的忽视和叛逆①,他们往往不是通过遵守社会道德形成的行为准则来达到内心的满足,而是更在意于艺术成就、舞台展演带给他们的内心的成就感。

(二)重视专业实践,轻视文化理论

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常艺术生愿意在专业上面花费功夫,他们的课业负担其实有时比普通高校学生的要重,她们有早功课,当普通高校的学生睡眼惺忪地打算起床时艺术生早就在跑步喊口号、在压腿练嗓,所以对于思想政治这些理论课程他们常感到没有精力学习,当然觉得文化课程索然无味也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是因为艺术生多看重实践机会,对于社会实践、晚会和专业比赛,学生的参与度会比较高,相比较而言理论类讲座等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明显下降。

(三)重视个人意识,轻视团队合作

艺术专业的特性和艺术教育的特有模式决定了艺术院校学生往往多以个体为单位,独立表演能力很强,好在由于舞台表演也会有群体演出、所以这类同学团队合作意识不算太差,但是艺术创作本身就讲求个性突出,所以艺术院校学生和普通院校学生比起来,团队合作意识相对会比较弱一点。

二、高等院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就现状而言,目前有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国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志愿服务的意识不够深入

首先对于社会而言,现在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缺乏社会认可,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的这些志愿行为并没有被理解和尊重,更多时候被认为是一种形式主义,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了现在很多志愿者不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其次,对于志愿者们本身而言,志愿精神培养力度不够,遇挫收手,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许多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图个一时新鲜,并没有体会到志愿服务的精髓,当然也没法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到快乐。

(二)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

当前,许多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化②,甚至有的学校通过一定强制力要求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比如开展学雷锋活动,本身有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重要的传承意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變成了“横幅签字、敬老院的简单慰问,社会弱势群体的短信、微信关怀,社区卫生的清理”等等,造成学雷锋日前后各大社区爆棚,人满为患,对社区治安管理也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在学雷锋月活动结束之后,便恢复到无人问津的常态。

(三)志愿服务的目的偏向功利性

志愿服务,本身是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众整体素质。但是在现阶段下的志愿服务目的变得不单纯,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功利性”目的参加志愿服务,一旦达到便拍拍屁股走人,根本没有体会到志愿服务的真正含义。再者,加上之前被爆料的“吃废旧衣服的大熊猫”事件,原以为都捐给了灾区需要帮助的人,结果回收公司“挂羊头卖狗肉”,以公益之名获利,此举也打击了许多怀有爱心的志愿者们的积极性。

三、基于随手公益形式下的艺术类院校志愿服务的相关对策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教授发起的随手公益形式慢慢被大家所知,它所提倡的基本理念“随心而为,手留余香”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提倡社会基层民众之间随手而为的互助。

从问卷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艺术类院校中,了解随手公益的同学比较少,但是从问卷结果来看,在解释了何为随手公益以后,同学们在志愿服务中选择随手公益的人占到了73%,明显比常规志愿服务(比如支教、下乡等等)的要多,说明随手公益可以维持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因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 提高社会认可、提升服务意识。

要提高社会认可,主要可以通过与社区和乡村的合作,发挥艺术生的艺术特长,在给老百姓带去欢乐的同时,实现服务行动的社会性推广,以期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其次要在志愿者的层面上,考虑到艺术生重视专业实践的特点,比如说“服务农村文化礼堂”就是很好的服务项目,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依据各个系部的专业特色,送戏曲、歌舞、电影下乡,把文化和欢乐送进了乡村的家家户户,这就是很好的随手公益。该校通过艺术实践来文化惠民,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高雅艺术,接受文化洗礼,丰富了乡民的心灵世界。

第二、 志愿服务形式的创新与多样化。

基于艺术专业的特色性优势,对志愿服务形式进行创新。其一,在志愿资金募集形式上进行创新,比如在废旧物品回收义卖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监督到位,募捐才会到位。艺术院校的专业特色可以在工艺品义卖的时候保证工艺品的质量,并且此类募捐形式可以随时随刻完成。其二,在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上进行创新,比如慰问敬老院活动,活动形式不要拘泥于买水果送关怀,要完全体现艺术院校的优势,表演专业的同学可以用演出的形式慰问,在演出中给老人家送上一份独特的关怀和欢乐,用相机记录老人家欢欣的一幕。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锤炼志愿者的优秀品格,在活动中感受到志愿服务的真谛。

第三、 理念和精神一脉相承,保持纯洁性。

培养志愿者的服务精神,要保持纯洁性,随手公益的优势也能再次体现,比如清理卫生的活动,不要在学雷锋活动日特意去举办,要做到随时随地随手捡起一个瓶子。随手清扫垃圾的形式,能让每个人感受到志愿服务就在自己的身边,真正体会到随手公益的方便与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给予一定形式的精神鼓励,再次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团委将同学们的志愿服务时数与推优挂钩,颁发志愿者证,加盖服务章,有延续性,慢慢形成常态化③,让每个人在其中感受到付出的快乐。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和创办红丝带学校的郭小平这两位感动人物替我们很好地解释了志愿服务中的“坚持不懈”,志愿服务并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坚持、传递和影响。

[注释]

① 谭爽. 新形势下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特点刍议[J]. 高教学刊,2017,(03):50-51.

② 郑蕊. 邵俊涛. 基于随手公益形式下的高校志愿服务行动创新研究[J]. 环球人文地理,2014,(12):196-197

③ 张斯民. 以微公益为载体创新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策略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222-223.

(作者单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艺术院校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艺术院校音乐会经营管理模式初探——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文献综述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