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扩大中早熟水稻种植面积的调研报告
2017-05-20秦晓东
■曲 晨 秦晓东 刘 岩
关于扩大中早熟水稻种植面积的调研报告
■曲 晨 秦晓东 刘 岩
按照本市整建制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关于调整农业结构的总体要求,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本市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种粮农民收益,自2015年起,市郊各区和相关市属企业在进一步调减小麦种植面积的同时,积极推广中早熟水稻品种,既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又抢得优质新大米上市先机,提高了种粮农户经济效益。现就本市中早熟品种水稻种植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2016年全市中早熟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6万亩,种植品种以松早香1号为主,以及嘉农早香、嘉12-2、早玉香粳、青角34、沪嘉香软、沪早香软1号、闵香早粳、南粳9108等品种,其中收割期在国庆前后的“国庆稻”种植面积约1万亩。中早熟品种水稻生育期一般较中晚熟水稻缩短30-40天,大部分可在9月中下旬收获,米质优、口感香软,适合上海居民口味,亩产量一般在400-450公斤,比中晚熟品种低100公斤左右。
为全面了解和分析全市中早熟品种水稻的种植情况和种粮效益,本次调研选取了市郊各区及光明集团和上实农业公司共43户种植户(合作社、农场)作为调查对象,对其种植面积、栽培方式、化肥农药使用量、销售情况、加工销售和种植效益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的43个种植户(或合作社、农场),种植面积合计4176.9亩,其中非有机面积3266.9亩,品种包括“松香早粳”、“早玉香粳”、“嘉农早香”、“松早香1号”等。种植方式以机插秧、机穴播为主,还有少量人工直播和机直播。
在本次调查的种植户中,水稻收割后已加工面积为1416.2亩,加工方式有委托加工和自行加工,出米率在56.96%-65%之间,平均为59.95%。包装分真空和非真空,包装材料有塑料袋、纸盒、无纺布和普通蛇皮袋,包装规格主要有2.5、5、7.5和10公斤,还有少量的2、4、8和20公斤等包装。
二、主要成效
(一)优化了茬口结构
受调查种植户播栽期主要集中在5月份,另外有少量休闲茬口种植较早,于4月12日播种,最晚的6月15日播栽。由于生育期短,单产水平较低,亩产在379.6-513.6公斤之间,平均亩产为452.2公斤。中早熟品种由于播栽期和收割期较中晚熟水稻提前30天左右,有效地缓解了“三夏”“三秋”期间茬口紧张的矛盾,可以避免近两年在秋收时由于连续降雨对收割造成的影响。同时,由于中早熟品种收割较早,有利于安排后茬作物茬口,水稻收获期提前后可以及时种植绿肥、小麦等作物,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配合蔬菜、经济作物生产,丰富优化茬口结构,如松江区利用中早熟水稻收割后的茬口空余,再播栽一茬青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季节性绿叶菜的生产面积。
(二)提高了种粮收益
通过本次调研,中早熟水稻种植户亩均种粮效益较中晚熟品种有所提高。据统计,各受调查种植户稻米销售总量为 662.6吨,每公斤单价在6.73-18.16元之间,最高的嘉定为18.16元,最低的青浦为6.73元,全市每公斤平均为11.5元;亩投入在962.14-2531.59元之间,平均为1862.63元,投入较高的主要是部分采用有机栽培方式的地块;亩产值在1648.49-4741.82元之间,平均3170.13元;亩效益在426.35-3250.91元之间,最高的嘉定亩产值为3250.91元,最低的崇明仅为426.35元,全市平均亩产值为1307.49元。
(三)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
种植中早熟品种的地块一般前茬以种植绿肥或深耕晒垡地块为主,化肥、农药施用量较稻麦轮作地块显著减少。受调查种植户在化肥使用上,有复合肥、尿素、BB肥、碳铵和缓释肥等,折合纯N、P2O5和K2O,平均每亩用量分别为15.27、3.82和2.99公斤。农药使用上,病虫防治和草害防治平均分别为3.4次和2.4次,药量(纯量)分别为81.42克和84.39克。受调查种植户草害防治次数少的只有1次,多的有4次,而病虫防治次数少的2次,多的达5次。在国庆前后收割的中早熟品种水稻较中晚熟品种水稻可以少施2次农药,亩均农药施用量减少30%左右,亩均化肥用量约减少20%。
三、主要问题
(一)生产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早熟品种水稻由于生育周期与中晚熟品种有一定的区别,部分种植户反映中早熟品种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与普通水稻品种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中早熟品种的病虫害防治有别于常规稻,希望加强病虫害防治指导。部分采用有机栽培的地块杂草和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采用人工拔草用工多、成本高。同时,部分种植户自行留种保管,种子质量存在参差不齐或退化的情况,对稻米品质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产销对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通过调研,种植户采取订单式销售或原来就有固定销售渠道的,稻米销售速度较快,大米售价较高,亩均收益好。但部分无订单和固定的专门销售渠道的种植户,生产出的稻米只能作为一般大米销售,价格较低,与晚熟稻品种比效益优势不明显。如亩收益最高的嘉定区外冈合作社和亭翔合作社,从事稻米销售的时间较长,品牌认知度在本区较高,有部分是采用订单销售的模式,掌握了一定的定价权,收益明显高于其他种植户;亩收益最低的崇明百叶水仙花合作社,由于采用有机栽培模式,成本较高,且合作社主要以种植水仙花为主,稻米不为消费者所熟悉,且没有专门的销售渠道,亩收益仅为426元。
(三)稻米加工储存设施较为缺乏
从43家种植户调查情况来看,宝山、嘉定等区种植户以及光明集团和上实农业公司等农场有自有设备从事稻米加工和储存设施,而其他区的种植户一般采用委托加工的方式从事稻米加工,缺乏必要的储存设备。中早熟品种水稻受品种特性决定,加工为大米后,经过3-4个月的储存,口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嘉定区亭翔合作社拥有自有的稻米加工设施和保鲜冷库,在水稻收割后不急于将稻谷加工为大米,而是根据消费者需求,逐步进行加工,保证了成品大米的口感,其生产的大米可以一直销售到第二年夏季,取得了较高收益。而除光明、上实以外的种植户,一般不具备此类设备,影响了产品销售价格。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生产技术指导
一是会同农技部门和农机部门,针对中早熟水稻品种特性,推进中早熟品种水稻规范化生产模式和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制定,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二是结合现有经验,优化和丰富中早熟品种的茬口模式,与蔬菜和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三是提高中早熟品种“三品”认证比例,实现优质优价。同时,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和供种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与种植户的对接,保障种子质量和供应,避免因为种植户自繁种而出现质量问题。
(二)完善加工储存网络
由各区农业部门牵头,帮助种植户联系稻米加工企业和农产品保鲜库,解决稻米加工和保鲜存储的难题。在粮食生产功能区较为集中的区域,可以尝试选择在一些大型的粮食合作社设立集中的稻米加工和储存点,为周边种植户服务;部分涉农区在市区有农产品直销门店,也可以吸收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尝试在门店内设置小型的稻米加工设备,由市民购买稻谷后当场加工为大米,在让广大市民品尝到口感优质的大米同时,增加种植户的种粮收益,提高种粮积极性。
(三)进一步加强产销对接
目前种植户销售模式受限于产量和自身体量较小等客观因素,主要以实体交易为主,下一步为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种粮效益,部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合作社和农场可以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模式,扩展营销方式。一是各级农业部门可以组织种植户与上农信、国新农等企业对接,利用其已有的在线平台和配送网络,发展稻米线上交易和在线订单农业。二是可以与鑫博海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将中早熟品种水稻种植与农产品精深加工相结合,尝试开发稻米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稻米附加值。
(四)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推介
上海市民对品尝地产新米具有浓厚的消费兴趣,经常有来电市民咨询如何能够买到优质的地产新米,今年在市政大厦组织的两次稻米推介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反映。建议利用上海三农、喜农农等微信公众号,结合上海地产稻米评比等活动,对市民稻米消费习惯和需求开展一次微调查,在了解市民需求的同时,宣传优质地产稻米品牌,提高市民对地产稻米的认知度。
(五)改良优化稻米包装
本次调研中发现,目前本市稻米包装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塑料袋、纸盒、无纺布和普通蛇皮袋等方式为主,形式和样式较为单一,对年轻消费者缺乏吸引力,且由于稻米产品较重,传统包装方式携带较为笨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建议借鉴日本和台湾等地区的经验,可会同有关高校开展一次地产农产品包装设计比赛,从中选择符合当前消费者喜好且具有实用性的包装方案,改良农产品传统的包装样式,提升地产农产品档次,吸引消费者购买。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委种植业办、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