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青苔与阴翳的礼赞
2017-05-19何涵妃
何涵妃
山野不野,很重要。城市山林,多经人工雕琢,剪枝缚羽、步道齐整,规范是规范,却少了味道。野的山,野在完整的生态生境,进入其中,人力的世界在其后关闭,自然法则接管,造化出丰富度、和谐度远超设计的另一种天地。进这种野山,才能感觉到自然,确实像一个庞大生命,正在秘密地呼吸。很难想象,就在厦门,从水泥都市开车不用两个小时,便可探入这方世界。
莲花山虽不是观光客常去的名山,但在向导杨志刚的一句“有可能看会到野百合”的招引之下,三个人充满期待地出发了。岛内到同安,驱车不过一个多小时,莲花隧道穿山而过,经绕城公路进入莲花镇,不远就到了山南麓。有野趣、可玩味的地方在本地人心目中远远不止森林公园这样的热门景点。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和兴趣,每一座山林都可以发现不同的惊喜。
同安三面罗山,一面襟海。境内山地、丘陵与平原、海岛相接。莲花山去城西北三十里,位于边界地带,《同安县志》云之“县之右翼”,属戴云山东延余脉。从地图上看,738米的主峰落于破碎复杂的山地丘陵,往东南向平原与海岛过渡。西北遍布山岳,山多林密,溪涧纵横,有鲜为人知的山野风情。
“从远处看,就像含苞待放的莲花”,杨志刚一边打着方向盘,一边指着山尖,莲花山的五个山包紧紧连在一起,犹如起伏的波浪。沿着太华岩寺新修的山墙一路往上,篱笆与矮树丛消失的地方,抬脚便是无边丛林。这里显然是另外一种面貌,参天古树与灌木丛高低有致,午后闷燥的情绪,因到处弥漫着野草混合的清香,突然松快了起来。
走入山中的那一刻,就是另一个世界。仿佛越过心理边界,离城市与喧嚣远了一些。
跟着本地人入丛林,也许真能找到野百合
作为地道的莲花人,杨志刚比大多本地人都熟知山野中的秘密。进了山林,就跟进了自家的后花园一般,哪里有野百合可以摘,去哪儿看野生的桫椤,哪座山可以看到海,他都门儿清。二十来年前,杨志刚拿着一张地图寻来莲花山,除了有了像样的山路,这里好像没什么变化。山上人迹稀少,两个护林员偶尔来巡山,天气好的时候,下午两三点, 也会有人在拜完神之后,游一游山。
进山的道路狭窄,半米多宽的坡路完全被落叶覆住,野草蔓生,通往密林深处,两旁树木纷杂交错,不断散发出丛林的荷尔蒙气息。“哦!太漂亮了”杨志刚的声音让人兴奋起来。走近一看,雀儿般的大朵绿花吊簇在细长树干上,春季充沛的雨水灌养了野性十足的丛林花朵,沉甸甸的花苞半米一簇,螺旋盘附而上,足有十来米。野生的禾雀花十分稀罕, 据说还是国家二类保护植物。“看过雀儿花,但没看过这么大朵的”。
一靠近密集的丛林,花脚蚊子就聚拢过来,没人的山里,连蚊子都有股狠劲。往前走,山路友好而平缓。一条金色的四脚蛇掠过灌木丛,杨志刚追了上去,可惜小东西脚力太快,只听得一阵窸窣。虽然已有四年没有登顶,但他仍然熟悉这里的一切,据说山里还曾有穿山甲出没。莲花山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山里模样,日复一日,阳光洒在同一块岩石上,山涧里腥湿的青苔味,暗处蛰伏的小兽,与攀附在树干上的藤蔓……四季晨昏,生猛丛林中不知道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这样的山水,对于如今热衷于在各个旅游景点打卡的人们,是有些生疏的。
莲花山的森林资源与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同安本就为多山地域,山林较为原始,生态环境也保存得比较完好。阴闷的午后,林子渐渐醒过来,泥土气浓重,熏风润雨欲来,山水就有些性感。拐过第二个山包,低矮的山洞为荒草所遮蔽,那是旧时用来烧制木碳的地方,僻出来的一方洞穴,供养着本地人信奉的山神莲花大人,些微的人迹,让户外经验不足的人,心里得到了缓冲,虽说早已喘着粗气在平缓的地方歇脚了, 但也不敢坐下,只站着缓口气。杨志刚说,在没爬到山顶之前,最好不要坐着久歇, 这是经年累月的探山经验。
雖是个常年在山里行走的人,但一路上杨志刚仍掩不住兴奋,像个孩子般雀跃,叠在蕨类上的寄生植物、米粒大的小虫子、变道的溪流,动植物四时的不同风貌,都让他表露出天然的好奇。这种情绪也感染着我们,像是玩游戏般,寻找溪流,辨别一株又株从未见过的植物,山野的尤物带给我们最原始最单纯的感官愉悦,未知的山路多少充满了刺激。
“你们先慢慢上,我看一下这边有没有野百合。”他又快了脚步,往前走去。山林弯多,一路上左拐右转,常常一转身,人就不见了,摄影师停在后面拍照,我被落在中间,时不时对着林子喊上一嗓子,只听得前后有声音应答, 却不见人,也算是山林趣事之一。
旅行者鲜少耳闻的莲花山,其实数百年前就被盛赞过。虽不是人工雕琢过的山,却也曾被俗世文化植入过。古人热衷游历山水,有着“悦身”与“畅神”的通达山水观,宋理学大家朱熹任同安主簿时,因慕莲花山风水宝地之名,曾三探莲花,留下墨宝。借助无人机的力量,我们得以看到如含苞莲花般的主峰山石 ,缀在一片绿的汪洋之中,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象力。
上至高山,下至河谷,叫醒最原始的感官愉悦
脚下的路越来越陡,借着春风的脚力,我们也愈发接近山深处。再往前走一点,就离同安的边沿地带更近了一些,也越贴近丰富。借细瘦但有筋骨的藤蔓向上攀爬,三人同站在一棵被台风吹倒,悬在半空中的树上,都是山野中的妙趣。山上的古木怪石、奇花草药、清涧甘泉, 不断地编织出不经营却足够饱满的山野见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