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以蚌埠市为例

2017-05-19李晓燕陈伶伶周海云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产业化发展

李晓燕, 陈伶伶, 周海云

(1.蚌埠学院 外国语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2.蚌埠技师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以蚌埠市为例

李晓燕1, 陈伶伶2, 周海云1

(1.蚌埠学院 外国语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2.蚌埠技师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玉制品具备珍奇、 稀少、 高雅、 昂贵等特征, 更富有文化底蕴的特质, 蚌埠玉器的雕琢与制作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研究表明蚌埠玉器行业的发展具有三阶段特征:形成期、 发展期、 瓶颈期。 这种阶段特征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的基本过程。 蚌埠玉器产业化发展必须抓住经济转型的机遇, 从人才培养、 政府扶持、 创立品牌等五个方面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注重加强区域人文情怀的融入, 唯此才能保证玉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蚌埠玉器; 仿古玉雕; 玉文化; 产业化发展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之处, 玉寄托着中国独特的道德精神, “冰清玉洁、 玉石俱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成语妇孺皆知, 在这一点上, 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 茶文化、 瓷文化或酒文化。

安徽蚌埠不产玉, 却是全国最大的玉器集散地之一, 且玉雕颇有历史, 尤其是仿古玉的水平已在国内产生影响。 蚌埠的玉仿古与陕西咸阳的青铜仿古、 江苏扬州的字画仿古并称仿古界“三绝”。 文献检索发现, 目前有关蚌埠玉器的资料多见于新闻报道, 最著名的是《蚌埠日报》所载1997年底广州海关截留蚌埠市民薛某3件玉雕案, 公安机关请文物专家鉴定3件玉器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不过最后查证它们的确是工匠们自己在家做的仿古玉雕, “薛某的偶然遭遇, 揭示出蚌埠市不为人知的民间绝艺”[1]。 蚌埠仿古玉雕琢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玉文化传统的思想精髓, 有许多玉雕坊专为博物馆做玉器复制, 蚌埠的玉产业也由此而兴盛。

一、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概述

蚌埠玉文化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韩非子》中的“和氏璧”传说, 地点就在今蚌埠怀远县卞和洞。 蚌埠玉文化早已引起业界学者的关注, 他们整理了从1958年至今蚌埠玉雕厂和玉器市场的发展历史, 记录了蚌埠玉器仿古做旧的特点, 总结了经营方面所形成的“买全国, 卖世界”现象。[2]蚌埠玉文化也日益引起政府的重视, 蚌埠市政府倡导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 转化为促进文化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 为蚌埠的发展作贡献”。[3]蚌埠仿古玉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玉雕协会代表作“碧玉龙缸”是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展中唯一一件玉雕作品。[4]蚌埠玉文化的研究者提出了关于蚌埠玉文化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议。[5]当前, 蚌埠市正筹措在蚌山和淮上两区规划玉器文化产业园。

二、 蚌埠玉器行业运行态势剖析

(一)半个多世纪以来蚌埠玉器行业发展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蚌埠玉雕业的兴起有着一定的历史偶然性, 但在其发展的近60年间, 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从仿古玉到明清件, 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 经历了三代玉雕艺人的辛苦努力, 他们将淮河文化的特质融入玉雕作品中, 尤其是仿古玉雕琢技艺, 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玉文化传统的思想精髓。

根据图1所示, 总体说来, 蚌埠玉文化行业发展具有“三阶段”的特点:形成期、 发展期和瓶颈期。

从小作坊到正规企业化生产, 从单一古玉产品仿制到玉雕设计、 制作、 销售一体化, 并延伸到玉石原料的开采, 蚌埠玉雕业的发展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的基本过程。

图1 1958年以来蚌埠玉器行业发展变化示意图

1958年, 国营“蚌埠玉雕厂”成立, 主要由上海、 扬州、 淮南等地玉雕艺人组建而成。 其中有著名的“能人”王传勋, 他在1977年设计制作的宫灯瓶被全国玉雕会议评为一等奖;1980年王传勋设计制作的“碧玉熏炉”出口创汇, 受到了国家轻工业部的表扬。 自此, 蚌埠玉雕厂的产品越来越多, 而且订单不断, 产品享誉国内, 并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年产值上千万元, 蚌埠玉器市场初步形成。

从1990年代开始, 蚌埠玉雕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国营蚌埠玉雕厂于1980年宣布破产, 与此同时, 在蚌埠市龙河路(俗称北工地)、 延安里、 营市街等地自发形成了作坊式经营玉器的店面, 以低档玉石制作的仿古玉为主, 规模小、 产品相对单一。 在90年代中期, 蚌埠玉雕市场上经营制作中高档玉器的作坊相对少、 规模也小, 但是大多数个体玉雕业经营户收入都很好, 蚌埠玉雕市场初步形成;至90年代后期, 蚌埠玉雕从业人员去苏州、 上海等地创业, 带回来新理念、 新思维, 产生了“东来玉厂”“孔府玉器”等制作高档玉石产品的正规玉雕企业, 著名的企业之一“正东玉器”在2004年还获得了青海玉石的采矿权, “贵和玉厂”成为唯一一家给省博物馆做玉器复制品的厂家。 这一时期蚌埠玉器的年产值一度达到30亿元。 自2000年后, 在官方的支持和积极努力下, 行业协会组织逐步筹建, 并于2007年成立了蚌埠市玉石雕刻协会, 后更名为蚌埠市宝玉石协会, 同时期建立的还有蚌埠市玉石协会。 这些行业组织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蚌埠玉雕业的良性发展。 这一时期的蚌埠玉雕已经闻名海内外, 消费者趋于成熟, 市场转成买方市场, 蚌埠本地有近5000户玉雕经营户, 从业人员达10万之多, 且所产玉器大部分都是外销, 年产值均保持在峰值左右, 高达20亿—30亿元。 蚌埠玉器市场发展渐趋成熟。

2010年后消费者的消费状态变化对玉器市场影响很大。 “盛世藏玉、 乱世藏金”, 如今的玉石佩戴、 收藏的风气越来越盛行, 说明传统文化的积淀对中国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君子如玉”显示了做人要像玉石一样洁身自好, “美玉无瑕”体现了中国文人对品德的最高追求。 货币的贬值促成高端玉雕市场有良好的保值、 增值能力, 并且有收藏价值。 如此, 就造成了玉雕市场的高端火热、 低端冷清的现象。 2012年以来的蚌埠玉器消费市场的分化渐趋明显, 名家玉雕作品价格不菲, 却十分热销, 前几年热销的低档玉器则显得市场冷淡。 总体形势是高档玉器市场销售较好, 中档玉器产品饱和, 低档玉器产品滞销。 蚌埠玉器市场趋冷, 发展陷入瓶颈期。

(二)蚌埠玉器行业区域分布及企业运行形势分析

当前蚌埠玉器厂商主要分布于三大区域:北工地、 中华玉博园和光彩玉器城, 主要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如图2所示。

图2 蚌埠玉器市场产品份额

根据图2所示, 目前蚌埠玉器市场的仿古玉份额(58%)仍占主导, 但是其销售状态已经大不如前, 尤其是最负盛誉的战国、 汉朝时期的仿古玉制品积存量多, 已经越来越陷入滞销状态。 然而与此同时, 中高档玉雕制品(24%)的销售则形势可喜, 并且玉坯和原石的售卖比例也在稳步增加, 除了和田玉仔, 还有越来越多的青海玉、 俄罗斯白玉等玉坯和原石(11%)进入市场并占据相当份额。 可以看出, 市场经济下自然淘汰了许多商家, 那些注重企业上下游情况的商家才能留存并发展。 现代化的玉器企业应具备较好的原石供应能力、 分销能力, 较好地掌握客户情况、 上下游行业关联性及影响力;同时还须做好企业行业地位分析, 如市场影响力分析、 品牌市场排名、 研发能力分析、 营销管理能力分析、 大客户销售情况分析、 主要竞争力及竞争战略分析等。

当前大部分蚌埠玉器厂商的生产规模还较小, 专业人才也较缺乏, 还需大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同时, 对优势企业的关键性数据分析工作还显得不够, 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不足, 缺少配套的科研力量, 因而无法对玉器企业的赢利能力、 偿债能力及其运营、 成长能力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蚌埠玉器行业迫切需要一份从理论到实践、 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的行业环境报告, 以利于把握本行业发展趋势、 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 促成产业链形成。

(三)蚌埠玉器市场瓶颈期的原因分析

蚌埠玉器是以仿古玉最具历史和知名度, 了解仿古玉器的发展和实际价值, 需要摈弃对蚌埠仿古玉的偏见。 仿古玉的制作、 生产、 销售容易触碰到法律的红线, 就需要从业者恪尽职守。 2014年媒体报道, 蚌埠制作仿古玉被冒充成“文物”进行销售, 蚌埠是全国主要的玉器制假窝点, 这严重扰乱了市场。 究其原因, 首先, 这是部分商人所为, 非玉雕从业人员所为;其次, 作为仿古玉从业者, 只是赚取简单的人工费用。 有部分商人利欲熏心, 冒充“文物”以高于正常价格的百倍、 千倍甚至万倍出售, 是一种欺诈行为, 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就有极少数利欲熏心的商人对玉器进行做旧处理, 然后, 收买“文物鉴定专家”, 把仿古玉天价卖出, 赚取“快钱”。 这种暴利的隐患很深, 丧失了诚信, 必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如今蚌埠仿古玉市场的凋零都与此有关, 现在仍有仿古玉商人虽然一年都没有一单生意, 但是还幻想着把店里的仿古玉卖出天价, 赚取“快钱”, 对于这些人, 必须用法律手段严惩。 同时, 古玩的收藏需要购买者有强大的专业知识背景, 无论是对于瓷器、 家具、 杂件还是其他物品, 普通人的玩赏水平很难达到辨别真伪、 判定年代、 品评优劣等水平, 尤其是对于玉器, 即使专家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地通识一切。 自2012年以来国家反腐打假等政策和措施对蚌埠玉器销售也产生不小的影响, 随着对贪腐现象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 原先供不应求的战国、 汉朝时期高仿古玉销量锐减, 直至目前, 有许多商家送货上门、 看货议价, 但最终也不一定能够交易成功。

三、 蚌埠玉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展望

蚌埠玉器行业发展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波折起伏。 近10年来, 蚌埠市一直在致力于加强玉器业的产业化发展, 市委、 市政府围绕“南有深圳古玩城, 北有北京潘家园, 中有蚌埠古玩玉器城”的战略定位, 提出了大文化、 大旅游、 大流通的发展战略。[6]如今, 在蚌埠玉文化发展的产业链中, 中低档仿古玉销售下滑明显, 而高档玉器市场份额较小, 玉雕业发展十分困难, 反映了蚌埠玉雕行业轻视设计和高端人才培养, 重视做转手、 做差价, 赚取“快钱”。 现在, 这些使得蚌埠玉雕行业进入发展萧条期的行为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唾弃, 那些尊重消费者、 尊重市场、 尊重设计的正规玉雕企业已经崭露头角。 蚌埠玉器市场的回暖有赖于政府、 学者、 企业家等共同的努力, 同时也必须注重内涵、 提升档次、 深挖雕琢工艺。 为此, 可从以下5方面去努力。

第一, 开展高等院校玉雕设计人才培养工作, 在本、 专科学校设立玉器设计与制作专业, 加强宝玉石专业的商贸生产实习。 着力提高生产实习质量, 如提高宝石的开采、 原石贸易、 原料加工、 半成品贸易、 镶嵌加工、 成品贸易、 宝石鉴定与评估等技能, 同时注重在实习期间安排与宝石有着间接关系的活动, 如宝玉石文化传播、 宝玉石协会、 珠宝商会、 行业监督与管理等。 商贸生产实习质量高低和教学质量关系密切, 因此, 提高实习质量是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 通过建立玉雕设计专业组织机构, 吸引设计人才在蚌埠创业, 提高蚌埠玉雕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成立玉雕设计机构是重要的举措, 可以吸引设计师, 为蚌埠建立专业的设计师队伍。 目的要着重提高蚌埠市的玉雕设计能力, 引导消费趋向, 让玉雕从缺乏现代感的传统行业, 发展成为能吸引年轻人的时尚行业。

第三, 致力于将淮河流域文化融入到玉制品中。 从大禹治水迄今数千年的历史中会产生无数精妙的题材, 能让蚌埠玉雕产生新的发展思路, 创作出新的表现方式。

第四, 通过政府行为推动蚌埠玉文化产业化发展。 政府结合地方特点, 对玉雕产业进行指导、 规划、 扶持。 蚌埠玉雕行业协会等的渐次成立是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产生的重要成果, 政府行为对于振兴蚌埠玉雕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政府牵线搭桥, 加大校企合作及人才培养力度, 给予政策倾斜, 加强高校的玉雕专业建设, 在蚌埠的高校中积极开展玉器设计专业本科申报工作, 通过高等教育, 引导年轻人学习传统工艺与技艺。

第五, 创立“中国·蚌埠玉器”品牌。 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 以仿古做旧而闻名的蚌埠玉器业, “靠的正是玉加工绝技”。 琢玉工艺可使玉文化得以充分展现, 任何一块好玉, 须经人工雕琢, 才能赋予其应有的价值和魅力。[7]业界素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 纵观宝玉石市场, 这句老话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也在发生质的变化, 可以说日益转变成“玉石有价艺无价”了。[8]“艺”是指艺术造型设计的完美性、 新颖性, 雕工的流畅、 细腻性, 抛光的亮度等, 可以说“艺”是中华玉文化的精髓。[9]玉石原料按质(量)论价, 同样质量、 大小的价格基本一致;但对于“玉雕工艺品”, 同样质地和大小的材料, 工艺好的价格可比差的价格高一到百倍以上。 利用不同颜色的形体设计的俏色雕件被视为珍品, 受到普遍的赞赏。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客观上已经是“黄金有价玉有价, 玉石有价艺无价”。 仿古玉的制作就是传统工艺的发展和现代匠人对传统的继承。 如同书法、 中国画一样, 先是学习古人, 再融入自己的感受, 最后创造出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如今仿古玉依然被人们所喜爱和收藏, 说明传统文化依旧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

研究表明玉器产业不完全是奢侈品产业, 它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 文化元素是最重要的一个营销突破点。[10]因此, 玉器产品理应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 使其具备文化传承性。 蚌埠仿古玉雕作为蚌埠玉器中的优势、 龙头品种, 有着不为人知的巨大市场, 是一股涌动的经济潜流。 “从普及文化知识, 弘扬民族文化, 提高国民素质等角度讲, 仿古玉雕的存在具有积极作用。”[11]

蚌埠玉器行业经历了形成期、 发展期、 瓶颈期, 从小作坊到正规企业化生产, 从单一古玉产品仿制到玉雕设计、 制作、 销售一体化, 并延伸到玉石原料的开采。 蚌埠玉器行业发展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的基本过程, 其未来产业化发展策略在于将区域经济与本地文化相结合, 加强区域合作并突出本地特色, 尤其需要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加快蚌埠玉雕设计人才培养、 鼓励玉雕行业开拓新领域, 强化政府经济扶持。

[1] 骗过专家躲过仪器:蚌埠民间仿古玉雕业揭秘[N].新民晚报.(2004-09-14).http://www.sina.com.cn.

[2] 蚌埠玉器市场:仿古玉做旧不等于造假[N].人民日报, 2012-05-09.

[3] 淮河文化研究专家朱光耀:禹墟是中华祖先对蚌埠的偏爱[EB/OL]. (2013-12-18).http://ah.anhuinews.com/qmt/system/2013/12/18/6238758.shtml.

[4] 崔晓峰, 黄晓蔓.蚌埠玉器文化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4(3):14-16.

[5] 许振波, 陶延安, 孔凯. 关于加快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探讨:以蚌埠玉文化产业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56-59.

[6] 曹天生, 朱光耀.淮河文化导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7-10.

[7] 周树礼.玉雕造型设计与加工[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3-27.

[8] 殷志强,多丽梅.中华玉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 2012:10-11.

[9] 杨伯达.巫玉之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12-18.

[10] 袁孟, 邓宏兵, 吴婷婷 .中国珠宝产业发展态势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5(6):51-56.

[11] 姚武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综述:兼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属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7):65-68.

[责任编辑 李继峰]

The Study of Bengbu Jade Culture Development— Illustrated with Bengbu

LI Xiao-yan, CHEN Ling-ling, ZHOU Hai-yun
(1.ForeignLanguagesDepartment,BengbuCollege,Bengbu233030,China; 2.BengbuTechnicianInstitute,Bengbu233030,China)

Jade products have not only the features of rarity, scarcity, elegance and valuableness, but also the rich cultural significance. Bengbu jade carvings embodies humanistic spirit of Chinese tradition, and it is shown from the study that Bengbu jade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a three phase characteristics: the formation period, the development period and the bottleneck period which reflects the basic process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t present, Bengbu jad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must be guided to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 economy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five aspects such as talent cultivating, government supporting and brand creating, etc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Besides, the jade products competitivenes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into which the regional humanity should be merged. Only in this way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engbu jade industry can be ensured.

Bengbu jade; antique jade carving; jade 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2016-12-26

玉石文化内涵中西比较研究(BBXYHHWH2014 B05); 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中心项目: 自媒体时代淮河文化意象形成与传播策略研究(BBXYHHWH2016 B03)

李晓燕(1975—), 女, 安徽蚌埠人, 蚌埠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

G124

A

1009-4970(2017)04-0094-04

猜你喜欢

产业化发展
河南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刍议汉中市宁强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土地流转对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浅析红皮洋葱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促进奎屯市非遗产业化发展的研究
柴达木地区枸杞资源开发与产业建设的战略思考
江省遂昌县土猪产业化发展思考
大陆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政府路径选择
南木林县农林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