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7-05-19杜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入师德考核

杜娟

【摘要】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目标。就地方高校而言,教师教学能力如何,关系到广大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是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就教师个体而言,良好的职业开端对新教师的职业发展尤为重要。本文拟在寻求地方高校组织发展与满足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一致性基础上,对地方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的模式作一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地方高校 岗前培训 五统一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57-01

一、岗前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切入点

1.岗前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地方高校教师主要来源于非师范院校的研究生群体,人职前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教育专业的学习,也没有参加过教学实习等教育实践环节,这些青年教师自身具备基本的学术和科研能力,知识储备充足但教学经验十分缺乏。

地方高校一般位于二三线城市,与部属院校等兄弟高校交流机会较少,观念更新较慢,共享资源不够丰富;理论培训通识学习内容不能有效用于教学实践,理论实践存在脱节,缺少互动环节,无法满足个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要求。

师德建设一直是高校教师培训的重中之重。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前夕重要讲话中指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持之以恒抓好师德建设,构筑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岗前培训应担负起引导道德取向、规范职业行为的责任。

2.岗前培训的切入点

通过上述对岗前培训面临问题的分析,地方高校应把新入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作为新入职教师培训的切入点,理论联系实际,使新教师掌握足够的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实践知识与技能,同时规范考评机制,提升培训质量。

二、岗前培训的组织——五统一模式

1.集中学习与分组交流相统一

(1)集中学习

集中学习阶段,通过报告讲座、示范课等形式,在教学理念、教学规范、教学技巧、师德修养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结合地方高校自身特点,坚持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理念,通过对校史、学校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讲解,以及教学管理、课题申报、财务制度、职称评聘、岗位考核、人才培养等校内制度的解读,使新教师融入学校的教育文化。

集中学习的另一种形式可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实现,一方面借助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平台,学习网络直播课程,参与在线讨论,完成作业;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校本网络平台,培训校内讲师队伍,录制网络课程,通过混合学习方式,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分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

拓展训练是由集中学习向分组交流过渡的一个有效方法,可在集中学习阶段进行。拓展训练参与者为新教师及其导师,活动开始前所有人员按专业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一旦确定,这种组合将延续岗前培训全过程。

(2)分组交流

与集中培训阶段的通识学习不同,分组交流阶段体现的是互动和个性化学习。分组交流是一种反思性经历,相同或相关学科课程的新教师按计划组织小组交流学习,讨论发言,陈述教学理念,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以小组形式进行微格教学实践,采用电教手段对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通过“微格授课(录像)——组员、专家評价反馈——修改教案后重授(录像)——组员、专家再评价反馈”的过程反复锤炼,实现基础知识的正迁移,提高新教师课堂驾驭能力。

2.导师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统一

建立导师培养制度是新教师岗前培训阶段一个重要举措,导师制可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新教师培养中的传、帮、带作用,培养时间一般为二年。在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导师帮助新教师了解所任课程的教学策略,对其进行教学指导,新教师在体验助教生活、充当课堂教学顾问的过程中,加快角色转换,迈出成为合格教师的第一步;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新教师在导师帮助下快速融入科研团队,开始学术研究。

新教师根据教学科研实际,在导师指导下制订自主学习计划,利用校内外网络平台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参加校院级的相关培训活动,补充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评价手段、寻找和恰当使用教学和学习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3.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指导新教师结合学校和个人发展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短期和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激发潜质。并从学校层面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确立激励机制,帮助新教师实践短期目标,助力中长期目标的实现。如在新教师中开展讲课比赛、教学基本功大赛;为青年教师设立校级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鼓励新教师参与到教学科研之中,把岗前培训的成果转化为自我价值的体现。

4.校本培训与校外研修相统一

在加强练“内功”的同时,地方高校应更新观念,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借助优质资源,为新入职教师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2016年,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旨在帮助新入职教师践行良好师德规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也为地方高校校本培训内容及方式提供了参考;2017年初,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首次探索面向高校的项目定制培训,可根据高校具体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方案设计及组织实施。抓住机遇,主动出击,走出“地方”的圈子,把优质资源引进校内,把新教师带出去,帮助新教师在实践交流中反思提高。

5.短期培训与职业发展相统一

为新入职教师建立成长档案,个人职业规划、参与培训情况、参加竞赛、课题申请、教学反思等都可以装入档案袋。新教师每一次学习考核都在成长档案中以学分形式记录,既见证了教师的发展历程,也可为学院评价教师提供依据。

三、岗前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建立科学、完善的新教师岗前培训考核与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类型的培训内容,结合培训目标要求,进行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

1.考核与评价的形式多元化

考勤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闭卷考试、文章撰写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导师评语与自评相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对其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师德等方面进行考核。

2.考核与评价时间多元化

培训中期评价,由专家对各项考核指标得分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给出评价,对下阶段培训提出指导建议;培训结束阶段,将考核结果与中期指标进行比较,提出改进意见。

3.考核与评价维度多元化

从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师德、职业发展目标几个维度设计量化考核标准。

考核和评价的目的是对新教师成长起到良性促进作用,适当地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机制挂钩,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而有效的评价反馈可促进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四、岗前培训的保障

近年来,地方高校相继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推动和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从制度、经费、资源、效果上对于岗前培训给予了保障。地方高校应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整合校内资源,把好教师入口关,培养合格教师,进而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提升整体实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敏武.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张虹.地方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现状与对策[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22(6):86-89.

[3]翟鹤.建立新教师岗前培训效果的评价体系[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院,2011.36(4):45-46.

[4]安仲森.高校教师师德量化考核问题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8:92-93.

猜你喜欢

新入师德考核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