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贵州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几点建议
2017-05-19张锴廖淋森
张锴++廖淋森
【摘要】培育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帮助其建立起良好的道德素养,对于净化未来医疗卫生行业的风气,提升医疗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作为贵州省教育厅课题《贵州省高职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将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维度开展研究,发现贵州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贵州 高职院校 医学生 医学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40-02
一、贵州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人文精神就是以病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一切从人性出发,在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关心、关怀和尊重。现代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医学生物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医生如果只具备医学知识技能,缺乏医学人文关怀,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全省11所开设有医学类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调查,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缺乏对人文类课程的重视。问卷调查显示35.01%的学生认为人文类课程只要不挂科,不影响毕业就可以。通过笔者的调查走访,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学科任务比较重,为了保证学好专业课,对于人文类课程医学生会尽量选择回避;其次,学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认为学医重在学习医疗技术,人文类课程只是“副课”,不需要认真学习;最后,当前大学多以“学分制”方式授课,人文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相比显得学分低,课时少,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2.人文类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距离较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医学类专业学生以理科生为主,缺少对人文类课程的认知和兴趣;其次,除了医学伦理学等少数医学人文类课程之外,大部分人文课程授课的内容与医学专业知识差距较远,如果教师不能够结合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难以调动起来。在此次调查中,只有30.75%的受访者表示人文类课程授课教师会结合医学生的专业进行授课。
3.学校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人文类课程排课被边缘化,部分学校甚至将这类课程安排在周末上课,另外,大班授课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学校直接以讲座的形式开设人文类课程,学生人数众多,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在学校管理层面来看,学校较为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安全,但是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重视不够,在此次调查中,只有58.25%的受访者表示班主任(辅导员)有时或者偶尔会宣传医学人文教育类方面的知识。
二、提升贵州高職院校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建议
1.医学生需要树立全新的专业学习理念。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医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应该局限在对疾病的研究、治疗和预防,而是要开拓视野,从内心深处培养自己对于生命的尊重。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医学生应该从关爱自身出发,逐渐开始珍惜爱护别人的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用敬畏的心去对待生命。在学习过程中,在学成之后的工作中,医学生都应该时刻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治愈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爱护与鼓励,实现医学价值的最高境界,即人文关怀。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医学生需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大量储备人文类课程知识,提升个人的医学人文素养,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的医学生,才是未来合格的医生。
2.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只是知识技能,而是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人文课程教师应该首先将医学专业与自己授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在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中论述“大医精诚”,医学生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在医术和医德两方面下功夫。专业课只能教育学生掌握技能,不能教育大家养成高尚品德,但是人文类课程恰恰是教育同学如何做人,如何成才。因此只有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学好人文类课程,将来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在医学上有所建树。
3.学校应该在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首先,在教学层面上,学校应该多开展人文类课程,同时,课程的开展不能流于形式,要有针对性,能够切实帮助医学生开展思维,陶冶情操。在学生管理上,学校应该加强对医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利用班会、实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学生灌输医学人文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文化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三、提升贵州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意义
医学生在掌握医学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医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撑和保障。高校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不仅能够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学校开展自身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竞争实力,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贵州目前正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对医护类人才需求很大。提升本省高职院校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学生的需要,学校的需要,也是省情的必然要求。只有打造出技术精,能力强,品德高,有内涵的医学生,才能为贵州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为贵州省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障提供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先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
[2]王洁.当前医患关系环境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
[3]刘晓芳.恩格斯的社会医学思想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12).
作者简介:张锴(1985,12-)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贵州省高职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15FDY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