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类高校团建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性研究
2017-05-19倪亮邓红缨
倪亮+++邓红缨
【摘要】民航类高校团建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有着诸多的契合性,其折射出二者在立德树人上共同的人本立场和价值诉求。对“契合性”进行深入研究,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开阔的观察视阈,也必将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民航类高校团建工作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提供强有力支撑,助益彼此的新发展。
【关键词】民航 高校 团建工作 传统文化 契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29-02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兼容儒释道、汇通文史哲,以扬善育德为主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广博深邃的智慧之道,更凝结了至臻至美的人类精神与理想。然而,近代历史的诸多合力却使得我们尚未建立出一套相对独立、体系完善的现代教育制度,民族文化的传承仍旧处于非自觉、无意识阶段,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式微。站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踔厉奋发地实现民族之伟大复兴,离不开优秀傳统文化的战略资源和精神滋养。作为特殊文化重镇的民航高校,重拾传统、繁荣文化,责无旁贷;作为素质教育要塞的民航高校团委,发挥“二课”优势、推进全面育人,意义深远。基于此,对民航类高校团建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性研究,诠释了时代责任,亦彰显着人文光辉。
当前,共青团工作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分别是民航类高校教育的热点问题。将共青团团建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结合起来,探讨其间的契合性,由此窥见出二者在立德树人上共同的人本立场和价值诉求。契合性的研究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开阔的观察视阈,也必将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民航类高校团建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愿作鸳鸯不羡仙”——民航类高校团建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之姻缘
佳偶自天成,鸳鸯不羡仙。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塑造价值和完善人格,其沧海变换、横亘千年,却不弃于“仁”,不离于“爱”,不变于“善”,不叛于“道”。同样,高校和高校团委作为近代发展的产物,其体制等许多方面虽然还属于舶来品,但在塑造价值和完善人格上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道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高校团委自其诞生起就与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团学组织要真正地深入思想、正确引领,就必须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彻底联姻,方能锻造出有学识、有思想的新时期人才。无独有偶,民航类高校团建工作更是如此,民航类高校作为国家民用航空发展的重要支柱,政治过硬、安全第一的法则就离不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团建工作作为保障,要抓住青年学子的思想,避免单纯的说教,就得以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源头活水”,来浇铸出合格优秀、清新向上的民航专业人才。
从夸父逐日到嫦娥飞月,从鲁班削竹到冯如试飞,人类的历史从未卸下对飞天的渴望,飞天至始至终都是人类崇高的信仰,其本身也就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在民航高校开展团建工作,就是要告别形式上的简单引入,而应从思想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文道和理工相互交融,思想和智慧激情碰撞,抱团联姻在一起,共同服务于民航事业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之中去。因此,民航类高校团建工作和传统文化之间是高度契合的,可谓是愿作鸳鸯不羡仙。
二、“相思树底说相思”——民航类高校团建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之诉求
在民航类高校中,团建工作和传统文化教育既已为天作鸳鸯,可谓是盘根缠绕、密不可分。追根溯源,两者在全面育人、追寻文化功能和培育核心价值等方面有着共同的诉求。
1.唤醒人、促进人和塑造人的基本诉求
不管是团建工作还是传统文化教育,其对象和受体都是人,因此,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发展进步以及塑造人的价值取向就成为团建工作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基本诉求。
人的觉醒和发展构成了人类的文化与历史,而人的觉醒源于对知识和真理的探求。“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魏晋“文学的自觉”、西方文艺复兴,无不反映着人的觉醒和社会价值。觉醒的源动力是对知识和真理的探寻,因袭而下,便沉淀为传统优秀文化,当下高校的教育自然就承担起了此重任。民航类高校团学的教育不止于对知识本身的加强,更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促进学生,给以发展的全面性和可能性。
2.追寻和探索共同文化功能的普遍诉求
“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具有凝聚华夏民族的共同文化功能。在民航类高校中,通用民航人才的汇集代表了一个国家民航的形象和水准,设若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的民航专业群体,一定难以继承过往,更不用说开拓创新了。团学育人是我国教育万花筒中的关键一环,在民航系统下,它不仅加强了知识的学习,还迸发了青春的力量,包孕着国家的希望,其文化价值导向影响的是一代甚至几代青年群体。因此,民航高校团建工作和传统文化都体现了追寻和探索共同文化功能的普遍诉求。
3.培育和践行共同核心价值的本质诉求
毋庸置疑,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同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将与时俱进地培育和践行出新的共同核心价值。传统文化陶冶纯美心性,塑造理想人格,构筑和谐社会,其生命力厚重而弥新。在民航高校中,团学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紧紧围绕学生思想中心,充分发挥二课优势,成为了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素质养成的重要阵地。思想过硬、人文浓厚的新一代民航类人才最终将汇入社会建设的洪流中去,推动和汇聚着社会崭新的核心价值。是故,纵有情况纷繁,二者都是以思想和核心和引领,代表了培育和践行共同核心价值的本质诉求。
三、“执子手兮与子老”——民航类高校团建工作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之关键
民航类高校团建工作和传统文化教育既有姻缘,又有诉求,然而它们要达到浑然为一的契合状态却实属不易,其关键则是“执子之手与子老”。传统文化是深远的,团学教育是长期的,都着力于“久”,不放手至白首,是谓久久为功,即在民航类高校中积极作为,持续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引领民航业文化兴盛的暂新潮流。
宏观而言,民航高校在高校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格局中,应该高度重视,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第二课堂作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纳入教育目标体系;打造高水平的人文师资队伍,专业任课教师课堂辅导,团学指导老师课后延伸;编写符合民航系统学生情况的人文教材,合理增设人文课程。
具体来讲,学校团委要扛起传统文化教育的大旗,既要有学习的形式,更要有学习的内容和效果。以思想教育和价值培育为核心,开展爱国教育、孝文化教育等,培育有思想的民航栋梁;牢守社团阵地,鼓励汉服社、翰墨文学社、书法协会等人文类社团大力发展,举行汉字比赛、汉文化知识讲座和古典音乐汇演等形式丰富的汉文化活动,用兴趣去引导和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设立团学书籍小站、回归原典阅读,建设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全媒体进行宣传和渲染,引领传统文化学习新风尚;打破民航类高校的相对封闭性,走出校园,学习先进经验,加强对外交流;立足地域和地区优势,将传统文化真正融入高校育人的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江明辉.高校通识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契合性研究[J].教学研究,2016.(3):6-9.
[2]孙正林.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自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15-18.
[3]高琼,刘茹.我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研究,2008.(10):120-122.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李厚泽.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基金项目:
本论文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面上项目“民航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2015-8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