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黄赤眼蜂防控早稻稻纵卷叶螟试验效果初报
2017-05-19罗琼刘思乡严涛刘洪华谷云
罗琼++刘思乡++严涛++刘洪华++谷云勇
【摘要】稻纵卷叶螟是耒阳市水稻重要虫害之一,而螟黄赤眼蜂是它的天敌。本文通过螟黄赤眼蜂防治早稻稻纵卷叶螟大区试验示范,以及做出的实验结果分析和提出的具体防控措施,希望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尤其是对当前在建的湘米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螟黄赤眼蜂 稻纵卷叶螟 防控較果 早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08-02
稻纵卷叶螟是耒阳市水稻重要虫害之一,一般可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的30%以上。利用它的天敌稻纵卷叶螟开展生物控害,是当前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螟黄赤眼蜂防治早稻稻纵卷叶螟大区试验示范,现将实验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耒阳市大市乡老屋坪村进行。试验田土壤为红黄泥,肥力水平中等。供试水稻品种为T优167,试验区域均于4月1日播种,采用湿润盘育抛秧方式,5月1—4日抛栽。各处理田除了稻纵卷叶螟防治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基本一致。供试蜂种为广东省农科院繁殖的螟黄赤眼蜂(F4代)。
1.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放蜂防治,为常年稻纵卷叶螟常发田块面积10亩;处理2:化学防治,由农民自行决策进行防治,面积10亩;处理3:不防治,距离放蜂田500米以外,不用任何防治稻纵卷叶螟药剂,面积1.1亩。
2放蜂时间及方法
放蜂时间:选择早稻生育中后期,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开始放蜂,每隔三四天放蜂1次,连续放3次。分别于6月17日、6月21曰、6月25日放蜂。
放蜂量:每次每亩放蜂1万头,每亩共放3万头左右。
放蜂方法:根据蜂虫的扩散能力和温度高低、风向、风速等条件,每亩设置8-10个放蜂点,每个放蜂点间隔8m,在放蜂点插1.5米高的竹杆一根,将分好的即将羽化出蜂的卵卡(每份约1000-2000头)用缝衣针和棉线缝在一次性塑料杯底部,棉线从杯底穿出,系在竹竿上,塑料杯杯口朝下,悬挂在竹竿上,杯口距离水稻叶片顶部10-20cm。第二、三次放蜂时,把蜂卵卡分好,粘贴在杯子内壁上。
3.调查项目
寄生率调查。放蜂当日,各处理用油性水彩笔标记稻纵卷叶螟卵粒50粒,于第一次放蜂后4天釆回室内观察,调查寄生率。参照不防治田寄生率,计算校正寄生率。
水稻受害率调查。放蜂后3d、7d、10d分别调查各处理卷叶率、每亩幼虫量,计算螟黄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校正防治效果和保叶效果。
考种测产。收割前(7月23曰)待病虫为害稳定时,各试验区釆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2蔸水稻全株样,共取10蔸进行室内考种,考察水稻株高、穗长、有效穗、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测算理论产量。
二、结果与分析
1. 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试验产量结果表明,放蜂防治、化学防治、不防治产量依次为:420.3kg/667m2、407.2kg/667m2、251.7kg/667m2;放蜂防治比化学防治增产3.22%、比不防治增产70%;从产量经济性状来看,采用放蜂和化学防治的由于减少了早稻倒三叶的为害程度,每穗空壳率分别比不防治的减少16.23%、11.4%,千粒重分别比不防治的增加了3.52g、1.59g,从而减少了稻纵卷叶螟对产量的损失(见表1)。
2. 防治效果
为了便于对比防治效果,分别于放蜂前和最后一次放蜂后5天进行稻纵卷叶螟为害程度以及虫口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6月17日放蜂前三个处理的为害程度基本一致,放蜂后7月1日调查,处理1的螟黄赤眼蜂寄生卷叶螟校正寄生率为61.90%,其卷叶数、幼虫数、每亩虫量均比处理3明显减少(见表2),处理1的校正防效、保叶效果分别为82.6%、92.6%,均在80%以上,达到了与化学防治接近的防治效果 (表2)。
三、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影响水稻产量,主要是空壳率增加、千粒重下降。螟黄赤眼蜂通过寄生稻纵卷叶螟卵粒,减少幼虫密度,降低卷叶率,从而达到生态控害目的。在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年份,螟黄赤眼蜂基本上能持续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在大发生年份,应适当辅以药剂防治。因此,放蜂可作为一项水稻害虫绿色防控重要技术措施推广应用。根据田间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时期和轻重,相应在田间选择放蜂时间、数量和次数,可以减少农药用量和施药次数,培养天敌种群与目标害虫种群之间的平衡关系,这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