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地女神与美国悲剧

2017-05-19李皓婵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异化

李皓婵

【摘要】本文从生态主义的视角出发,对比《美国悲剧》与《我的安东尼亚》中主人公的命运,以期揭示误入歧途的现代文明的缺陷。这一对照式的解读说明了文明一旦远离自然便会将人类推向异化与毁灭。

【关键词】命运殊途 异化 大地女神 自然之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07-02

《我的安东尼亚》是美国20世纪初著名作家薇拉·凯瑟的一部力作,小说出版于1918年,此时正值美国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开端时期。作品讲述了波西米亚移民后代安东妮亚·雪默尔达在内布拉斯加州大草原上艰苦创业,终获幸福的故事。

《美国悲剧》是西奥多·德莱塞于1925年出版的代表著作,作品叙述了出身贫穷家庭的青年克莱德·格里菲斯在出人头地的欲望的驱使下走上谋杀之路的事件。《美国悲剧》的出版时间与《我的安东尼亚》相隔7年,其时美国社会的商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令人不安的地步,人们精神颓丧,道德败坏,社会逐渐陷入了迷惘和空虚的泥沼。本文将对安安东妮亚·雪默尔达和克莱德·格里菲斯的命运进行对比,揭示到底是什么使得两位主人公的命运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差异。

《我的安東尼亚》一书中的主角安东妮亚·雪默尔达经历了文化疏离,丧父,赤贫,被迫辍学,艰辛劳作,遭人诱哄怀孕又被抛弃的各种悲惨事件,却从未被打垮过。纵观全书,她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不可磨灭的生命活力和健全的人格。如小说的叙述者吉姆·伯丹所描述的:“很多妇女保留了她所失去的一切,可是她们内心的光彩消逝了。安东妮亚则不管失去多少什么,她生命之火没有失去。”(薇拉·凯瑟, “我的安东妮亚”:第211页)面对苦难,安东妮亚从未自暴自弃。在家庭陷入困境时,她毫无怨言地与哥哥一道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被人欺骗怀孕之后,她默默生下孩子,并给了孩子无限的关怀与热爱,原本悲苦的人生因她坚忍不拔的性格而变得美好。

安东妮亚的坚强程度令读者难免遐思:她为什么会拥有这种战胜一切苦难的力量?通过细读小说可以发现,给予安东妮亚力量的正是她深深根植于其中的大地。安东妮亚说过自己属于农田,在那里她从来不会感到孤独和忧伤。“我喜欢住在每一堆谷物、每一棵树我都熟悉,每一寸土地都是亲切友好的地方。”(第202-203页)如同叙述者吉姆所说的,安东妮亚“身体力行太古时代人类的处世态度”,(第221页)对田园生活有一种深刻的领悟与热爱。有评论者将安东妮亚称为大地女神,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贴切的称呼。“她只要站在果园里,手扶着一棵小小的酸苹果树,仰望着那些苹果,就会使你感觉到种植、培育和终于得到收获的好处。”(第222页)正是自然赋予安东妮亚的力量使她战胜了生活中所有的不幸,并为她奠定了重获新生的基础。

反观《美国悲剧》中的主角克莱德·格里菲斯,其生命却是一个逐渐走向堕落与毁灭的过程。克莱德并没有经历过安东妮亚所经历的苦难,除了出身贫穷家庭外,他的生命中没有什么东西能和苦难一词沾上边。此人善良敏感,富于想象力,并不是什么天生的邪恶堕落之徒。但就是这样一个青年,最终为了跻身上流社会走上了谋杀的道路。

作者德莱塞对克莱德明显抱有同情的态度,这一点从他着力表现克莱德曾有的天真善良的特质,并在小说结尾处不忘为临终的克莱德寻求灵魂拯救中可见一斑。因为在作者看来,克莱德并非自己毁灭了自己,而是牺牲在了实利主义的利刃下。工业化的社会对人有极强的异化作用,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大环境下,克莱德根本无力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最初在堪萨斯城的豪华酒店工作时,他已经表现出了对所谓成功的无限渴求,后来接触到生活在纽约的资本家叔父一家后,他对物质的那种近乎变态的渴望几乎让读者感到了恐惧。最后克莱德之所以残忍杀死深爱自己的女友,为的就是与富家女桑德拉结婚,进入“她置身于其中的那个有钱有势的上流社会”。(西奥多·德莱塞,“美国悲剧”,第396页)

有“美国自然保护运动的圣人”之称的约翰·缪尔曾说过,在城里毫无生气地活着,会使我们病恹恹的。而另一位作家托马斯·科尔则声称每逢从山野中回到城市,他就“预感到了邪恶”。(程虹,“寻归荒野”,第71页)工业化社会无法提供孕育人的精神的营养,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自然,如程虹在《寻归荒野》一书中所写的,惟有大自然中的宁静和定力能作为一种心灵的慰藉反馈于人间。从自然中汲取无限力量的大地女神安东妮亚完成了从苦难走向幸福的圆融旅程,而怀揣梦想的天真青年克莱德却在工业社会的异化洪流中丧失了一切。读者若能领悟到两个人命运的鲜明对比背后的原因,也就明白了两部著作所要表达的核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西奥多·德莱塞《美国悲剧》,潘庆舲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2]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周微林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8.8.

[3]程虹《寻归荒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1.

[4]谭晶华《薇拉·凯瑟的生态视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5]劳伦斯·布伊尔(Lawrence Buell)《环境批评的未来:环境危机与文学想象》,刘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猜你喜欢

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网络交往异化现象的哲学反思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语音输入法,会异化新闻文本吗?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