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和谐教学氛围营建
2017-05-19胡静芳
胡静芳
摘要:《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因此成为新教改的一种指导思想。作为历史教师,应在改革课堂教学方面灵活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造和谐新颖的、学生乐于参与的历史教学情境。
关键词:和谐课堂;情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教育下,学生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感受历史。如何构建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学呢?
一、创设历史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历史课程标准》在基本教育理念中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事实上,只有学生自己在亲身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的东西才是难以忘怀的东西,只有经过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
然而在我国传统教学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先知先觉的智者。它强调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剥夺了很多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
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引人注目,并成为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它认为,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因此情境教学则成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所谓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建立愉悦的表象,优化认知过程,掌握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观点,培养创新能力。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把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学会,并灵活地创造各种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参与的历史教学情境,创设和谐新颖的历史课堂。
二、教材、教法和谐统一,努力构建良好的授课氛围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载体。和谐的历史教学不但要求师生之间平等地对话,它更强调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和教材二者之间相互的和谐对话。
1、教师与教材的和谐统一。历史教材文本载体多是抽象化的符号,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显得枯燥乏味。对教材的分化组合,再开发利用,应是历史教师的当务之急。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教学计划与教学意图的具体执行者。优秀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能使讲述深入浅出,挥洒自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应将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传递给学生。这除了应掌握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教材烂熟于心,能深入其中,深入教材又能跳出教材,在一定高度上把握教材。
所以,历史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这不仅要求教师要牢记基础知识,也要理清线索,把握教材的主旨,因为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由表及里、认清事情的本质,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而要使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深刻领会教材的意图。教师在深入教材后,还要能从教材中跳出来,找到把握事情本质及历史发展规律的方法,把这些东西传授给学生。
历史教师除了要研究、吃透教材,准确把握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疑点、难点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知识积累,使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感悟。“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灵活运用教材。在让学生在学习遥远的历史史实的同时,明白事理,以史为鉴,才能使学生取得知识积累和价值观养成的双重功效。
2、学生与教材的和谐统一。预习是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也是历史教学必要的准备性学习。要实现学生与教材和谐的统一,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获得的新知与以往的认知进行连贯性思索,随着教师的讲述和分析,将疑难问题逐步解决,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加上课后的巩固提高,最终实现完全的统一。这种和谐统一的认知发展过程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规律。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堂内外的和谐关系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環境两个部分。物质环境包括教室的选择与布置、教学设备、教学工具等;心理环境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班风学风等。初中历史和谐教学只有创建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构建师生、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才能使教学处于和谐状态,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整洁、清新的校园环境,能使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对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这种氛围,要努力宣传、维护、建设,因为这种氛围,对搞好学习至关重要。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和谐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我们只有做好教育教学领域的和谐工作,才能形成真正的和谐教育。
参考文献
[1] 周奇. 情境创设与意义建构[J]. 江西教育科研 , 2002,(03).
[2] 张新华. 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J]. 电化教育研究 , 2001,(05).
[3] 赵建宏. 追问教学情境的有效性[J]. 湖南教育(教育综合) , 2006,(27).
[4] 金勇.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J]. 幼儿教育 , 2004,(09).
[5] 周奇. 情境创设与意义建构[J]. 江西社会科学 , 2001,(12).
[6] 赵树平.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我校应用的初探[J]. 大众科技 , 2005,(01).
[7] 张玉平. 关于建构主义的几个问题[J]. 现代教育科学 ,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