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2017-05-19高敏聪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高敏聪

【摘要】“核心素養”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十个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计算作为十大核心素养之一,它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的全过程,足以证明计算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 提高 计算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06-02

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用兴趣作诱导,培养计算能力素养的形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技能和形成技能力的初始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有最要。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我们可以通过寓教于乐,设置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一年级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玩扑克牌的形式进行练习,两个学生每人各拿一种花色1至10的牌,各出一张牌,然后学生根据这两张牌编出一道加法和减法的口算题,编多者为胜。又如在二年级教学乘法口诀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两个学生各出一张牌,根据这两张牌编出一道乘法口诀,编多者为胜。三年级以上我们也可以通过玩“24点”的游戏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两个学生各出两张牌,通过加、减、乘、除的方法算出24。快者为胜。这样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口算、估算教学,助推计算能力素养的形成

口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打好口算基础,可以减少估算和笔算出错的机率。从一年级学生接触到数后就开始设计了5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口算及10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等基本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年级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等,也要达到熟练,这些都是四则计算的基础。

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与口算互为基础,互相促进。估算与口算笔算有机配合,能有效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备率。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89×61时,先将89看成是90,再把61看成是60,那么口算90×60=5400,结果将在5400附近。又如在计算笔算除法836÷19时,先将19看成是20,再将836看成800,800÷20=4,所以商可以上4,这时的估算结果对后面的计算结果起到了预测作用,通过先估算,再计算,最后验证的过程,学生的估算能力不但得到了提高,而且计算正确率也得到了保证。

三、理解计算算理和法则,提升计算能力素养的形成

《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对于运算能力,正确地进行运算和理解运算的算理是核心,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主要是指计算的法则,就是简约了复杂的思维过程,添加了人为规定后的程式化的操作步骤,解决如何算得方便、准确的问题。

如在一年级计算10以内加法(进位加)时,如何让学生在教学中理解9+8=?,教学中可以采用“凑十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我们在认识10时9和几可以凑成10,学生就会用9和1,再引导学生把8分成1和7,这样学生就会把算理过程想出来9+1=10,10+7=17。又如20 以内退位减法的问题,在教学15-9=?中,我们还可以用“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引导学生用10-9=1,1+5=6这样的方法想出算理。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同时也要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如在教学这道题:六年级(1)班一共要买45套校服,一件上衣60元,一条裤子40元,购买全班校服一共要付多少元?这道题学生有的先算上衣和裤子各共付多少钱,然后合起来一共付多少钱列式为“63×45+63×55”,也可以根据计算一套共多少钱,再算套数列式 “(45+55)×63”,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第二种方法既合理又简洁。在教学当中为了提高计算的速度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采用不同的运算定律,在实际的计算中它们可以更加简洁快速地算出结果。

四、精心设计与有效练习,促进计算能力素养的形成

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学生只有通过一定量的有效练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和方法,形成良好的计算技能,从而切实提高计算能力。要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安排好练习。首先控制做题数量,坡度适宜,减少机械重复练习。中低年级每天5至8道计算题,题量减少了,学生乐于做题,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感,同时题目的坡度不能太高,学生能摸得到够得着。因此练习要设计得科学、合理、有效,练习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我们可以根据各年级练习题的内容合理地把练习题进行分类。练习的坡度层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练习,如在练习运算顺序时可以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组:5×0.8÷5-0.8 5+0.8×5÷0.8 5×(0.8÷5)-0.8 5×0.8+(5÷0.8)。另外加强运算定律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中的运用有效提高简便运算。例如:0.27×12 + 0.73×12=(0.27 + 0.73)×12, 0.25×36 =0.25×4×9, 0.125×11×8=0.125×8×11。学生通过上述有效科学的练习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计算素养。

五、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保障计算能力素养的形成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学生计算时出错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会计算,也不是不懂算理,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小学生由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计算时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抄错等现象出现。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二想,确定好运算顺序后,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是否可以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如果学生对运算定律掌握得不好或使用定律不当也是造成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通过严格的练习训练,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而提高。因此,培养好学生的计算能力素养也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21世纪学生发展素养研究》林崇德主编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