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模式
2017-05-19郭春平
郭春平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一般分如下几步。第一步:研究教学内容;第二步:选择教学方法;第三步:撰写教案;第四步:搜集教学素材;第五步:选择教学软件;第六步:制作课堂教学软件;第七步:播放课件。教师运用这一模式教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学科融合
模,即模具、模子;式,样式,样板的意思。模式,做事的模具或者样板。说白了,就是做事的套路、步骤。时间是单向的。做事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失的过程,也是单向的。因为做事的过程是单向的,所以,做事总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做事的程序,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再开始行动。每一类事情,都有自己独有的做事程序,具有稳定性。比如说,做稀饭。总是要先向锅里注上水,然后把水烧开,再注入生面糊,最后把煮熟的稀饭盛出来。这个做事的顺序是不可颠倒的。我们不可能先在锅里倒入生面糊,等面糊烧糊了才注入凉水。与之类似,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也有稳定的操作程序。[1]
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喻做一件事有多种方法。同时也说明,做事的方法不是唯一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既然不是唯一的,那么这些方法肯定会有差别,所起的作用也不会完全一样。有些方法简捷一些,有些方法复杂一些,有些方法容易掌握,有些方法不容易掌握,有些方法适合与文科教学,有些方法适合于理科教学,有些方法适合于所有学科的教学。即便是某一学科的教学,其教学方法也不是唯一的,还有好与次好之分。我们可以针对各个学科,研究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方法,从中筛选出比较好的方法固定下来,推广应用之。
有一些教师掌握了教学所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这就是说,他们具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条件,也有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方法,但是融合的方法不切合教学实际。可见,融合的方法与融合的深度是有影响的。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学科内容,一方面要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要考虑教学的内容,还有一个方面要考虑融合的方法。对于熟练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的教师来说,单一地研究融合的方法,可能不会成为大的问题,或许能够找到切合实际的融合方法。但是对于一知半解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来说,既要从大脑里把学习的现代信息技术翻腾出来,加以比较筛选,还要考虑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方法,往往顾此失彼而不能够周全,要么没有充分利用课件开发工具的功能,要么没有采用最佳的融合方法。这些都将导致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深度不够。如果教师掌握了最佳的融合模式,那么就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降低教学设计的难度,获得比较好的融合效果。因此,我们应该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方法,筛选出最佳的融合方法,给教师以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包含两大块内容,一块是现代信息技术,另一块是教学内容。主要的是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如果抛开教学内容,那么现代信息技术就没有了意义。没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仍旧可以进行;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会锦上添花。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重心应该放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首先确定教学的内容,编写好教案。其次,才是制作课堂教学软件,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
教案,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教学内容的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编写而成的,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课堂教学软件是辅助以课堂教学的,应该为教案服务。所以,制作课件要以教案为依据。
教案都有教学过程,即什么时间进入某个教学环节,某个教学环节的各个时间段教学什么内容。例如,使用五环教学法教学,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旧课”,第二个环节是“导入新课”,第三个环节是“讲授新课”,第四个环节是“课堂小结”,第五个环节是“课堂练习”。课堂教学软件展示的内容,也必须按照这个顺序设计。如果把课堂练习放置与课件的最前面,那么课件将无法使用。所以,课件的内容和编排顺序要和教案保持一致。根据教案的内容,从光盘、互联网、U盘和其他存储介质里寻找教案里需要的素材。诸如,视频、动画、电影、声音、文字、图片等等。根据展示内容在教学中所占的分量,设计他們在屏幕的位置、大小、色彩等。根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展示材料的动画形式。
就所有的学科而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学科内容,都必须先研究教学内容,弄清楚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和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明确教学的目的和重点。再根据教学的目的、重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教学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易于学生接收的教学方法法。而后,根据教学方法撰写出教案,特别是教学的设计或者教学的过程。教学设计或者教学过程是制作课堂教学软件的重要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课堂教学软件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决定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融合的深度。教学,肯定要向学生展示一些内容,诸如课文图片、文字,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动画和声音等。这些都是制作课件的素材。如果把制作课件比作拼装手机的话,那么这些素材就是手机的零部件。没有手机的零部件,不能够拼装手机。没有制作课件的素材,也不能够制作出课堂教学软件。所以,在写好教案之后,要搜集与教学相关的素材,放在一个文件夹里保存备用。制作课件的开发工具有多种,每种工具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找全素材后,要根据要表现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课件开发工具。有了制作课件的工具,又有制作课件的素材,拼装课堂教学软件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概括起来说,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通用模式:研究教学内容——撰写教案——搜集课件制作的素材——选择课件制作软件——用软件拼装课堂教学软件——使用课件教学。当然,针对某个学科某一课,可能会有更好的融合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每个环节都有更加详细的操作模式。教师掌握了这个融合的模式,把它铭记在心,教学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去思考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的方法,直接按照这个模式操作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 刘林.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36):150.